現在大多數人關心的還是食品安全的問題,畢竟病從口入,如果我們吃的食物有不安全,那是直接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的。如今癌症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其實大多數都是因為身邊的一些小細節,或者經常吃的一些有致癌物的食物和用品而引起的。
就拿黃麴黴毒素來說吧,它的致癌性和毒性堪稱是最強的,而它經常會存在於像發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產食用油中,如果一些生產商使用了這類劣質的原材料進行加工食品的話,那對人的傷害將是致命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一看看到底有哪些東西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生活中又該怎麼去避開這些!
1、沒洗乾淨的筷子
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平時用筷子吃玉米、花生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筷子裡易藏澱粉。時間長了就會導致霉變,從而產生黃麴黴毒素。裸筷子、漆筷子,極易開裂藏食物殘渣,而產生黃麴黴毒素。
2、發霉的花生
黃曲黴素最喜歡藏在發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澱粉含量較高的食物,花生也不例外,在高溫濕潤的環境下,最容易滋生這種致癌黴菌。如果有一顆花生霉變,整包花生都要扔掉。黃麴黴菌是以孢子形式傳播的,食物極易牽連霉變。
3、發苦的堅果
如果吃到變苦的杏仁、瓜子等堅果,一定要吐掉並且及時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霉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食入,會有患上肝癌的風險。吃到霉變的、發苦的堅果,千萬別犯懶,一定要馬上吐出來。
4、發霉的玉米
黃麴黴毒素,藏在發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澱粉含量高的花生、玉米、豆類等食物。澱粉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會滋生出導致肝癌的黃麴黴毒素。每次少買點,不要「存」,以免霉變。如果您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
食用油
食用油主要由花生、玉米和胚芽等提煉而成,如果原料含有黃麴黴毒,那麼食用油也會含有,尤其是不正規的廠家生產的食用油,超標率很高。
使用時,將油加入鍋內,待燒熱後,加入少許食鹽,再炒至沸騰,因食鹽含碘,可有效去除一部分毒素。
牛奶及其製品
奶牛的飼料主要是玉米 、小麥和穀物配合而成,如果飼料毒素超標,牛奶中也會含有毒素,人喝了有毒素的牛奶及其製品就會中毒,尤其是嬰幼兒更危險,因此,選擇奶製品一定要慎重。
巴氏消毒奶———採用巴氏消毒法滅菌,需全程在4℃-10℃冷藏,較為流行。最大程度的保留牛奶中營養成分。保質期較短的牛奶多為巴氏消毒法消毒的「均質」牛奶,用這種方法消毒可以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獲得較為理想的保存,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牛奶消毒方法之一。
所謂的「均質」,是指牛奶加工中的新工藝,就是把牛奶中的脂肪球粉碎,使脂肪充分溶入到蛋白質中去,從而防止脂肪黏附和凝結,也更利於人體吸收。保質期一般在48小時以內,它們的營養價值與鮮牛奶差異不大,B族維生素的損失僅為10%左右,但是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可能會失活。
常溫奶———採用超高溫滅菌法,能將有害菌全部殺滅,保質期延長至6個-12個月,無須冷藏。但營養物質會受很大損失。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