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中的中藥世界(57)
特別說明,文中中藥須在執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腎著病
今天想聊的還是小方子。
不要忽視小方子,實際上大方子是由小方子組成的,對小方子得心應手,有助於我們使用經方時更加遊刃有餘,也有助於我們加深對經方藥物的理解。
這個方子是治療腎著病的。
什麼是腎著病?
就是腰以下沉重,冷,就像坐在水中一樣,這水可不是「溫泉」,而是那種冷浸骨的水。
這個病呢,病變主要在腰腹肌腠上,尚未累及腎臟本身和膀胱,本質是「寒濕」留滯於腎旁邊的「肌肉」、「皮膚」。
《金匱要略》是這樣描述這個病的,我將其翻譯如下:
腎著病,患者身體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身體似乎有點浮腫,但不覺得口渴,小便通暢,飲食正常。這個病,病屬下焦,一幹活就會汗水直流,把衣服浸得又冷又重,長時間穿這種衣服,就會得病,腰重得像掛了五千塊錢幣一樣。
——金匱.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對於這個病,治法要點不在於溫腎臟,而在於祛除腰部的寒濕。
四味藥
對付腎著病,用四味藥,甘草,乾薑,茯苓,白朮,名為「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這個方子也是由「苓桂術甘湯」變化而來的,就是把方子的「桂枝」變成了「乾薑」。
一般來說,水濕上沖,誘發上沖目眩、心悸之症時,應重用桂枝;水濕下注,導致腰以下冷痛時,應該重用乾薑。
乾薑是這個方子中最核心的藥物,味辛,性大熱,無毒,為除寒散結,回陽通脈之品,尤其擅長祛除腰部的寒冷之氣。
茯苓,白朮在這兒起到的是祛濕,利水的作用。
甘草在此守護胃氣,而且乾薑辛烈,也應該配伍甘草以緩解其烈性。
全方組成如下:
甘草白朮各二兩乾薑茯苓各四兩
上面四味藥,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後就能感覺腰部溫暖。
——金匱.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這個方子還有一套加減方法,腰部、下肢浮腫較明顯,可以加杏仁,杏仁有促進肌部濕氣回流的作用;氣虛比較明顯,可以加黃芪;伴有惡寒,四肢厥冷者可以與四逆湯合用。
這個方子加上杜仲,桂枝,牛膝,澤瀉後藥力還會更強,名為腎著散,可以用來治療腰冷如冰,腹重如物所墮的症狀。
臨床運用
「甘姜苓術湯」有溫陽散寒,健脾祛濕之力。
在臨床被廣泛用於寒濕淫滯引起的「腰部冷痛、酸重」、「下肢輕微浮腫」、「腰腿無力沉重」、「婦女帶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墜無力」等等症候。
「甘姜苓術湯」證的舌多見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膩,或白滑,苔面布有一層黏液;脈多為沉脈,或滑脈。患者自覺困重,疲勞,身體有浮腫傾向。
使用此方,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的小便與飲食,如果已經出現了小便無力,清長,寒濕入里,腎陽不足的情況,這個方子的力量就不夠了,需要用腎氣丸之類的方藥。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