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他成為一名兼職快遞員

半年後大家驚喜地發現

他竟然已經完成了70件快遞業務

當他把快遞交到顧客手中時

客戶稱讚他:好樣的!

01

我不是廢人,“我想做快遞員”

他叫張峻綺,今年21歲,他是一名“快遞員” ,同時也是一名自閉症人士。

這種送快遞的業務並不是專業的,只是他的訓練課程之一,

但他卻一直很努力地想要做好。



為什麼綺綺想要做快遞員呢?

下面是他的一段自述:

“2015年7月職高畢業後,我就來到了慧靈庇護工場工作,

因為我很想工作,很想賺錢,有錢了可以買玩具,也可以去旅遊。

▲綺綺(右)、綺綺的媽媽戴榕(中)、綺綺的妹妹(左)

在做快遞員之前,我先後做過手工,畫過油畫,做過陶藝,

還做家庭助理,但我覺得都不是很喜歡,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的人。

後來我就找社工商量,我說我想做一名快遞員

因為我身體不錯、認得路線,也懂得坐公車。

2017年12月我終於如願了,這背後有我媽媽和許多社工的努力。

我的客戶一般都是慧靈屬下各部門的員工、

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叔叔阿姨、以及我媽媽的一些朋友們。

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幫忙運送文件資料以及慧靈的面包業務。



▲張峻綺給客戶送面包,媽媽戴榕收到“客戶朋友“”的回覆

快遞的目的地有時候很遠,工作也有點累,但我很喜歡。

每當我把麵包送給客戶時,他們說:“張峻綺好樣的,不錯!”

我聽到別人表揚的時候,心裡很高興。

▲“客戶”盧瑩收到張峻綺送的法棍麵包,收件單

這份快遞工作,還讓我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可以和他們交流聊天,

幫我解釋十萬個為什麼,這樣我也不用老呆在工場裡很無聊。”

自述內容資料來源自公眾號“大米和小米”

上面是張峻綺的一段真實自述

雖然表達的時候

並沒有那麼聲情並茂、活靈活現

但卻已經很值得點讚了

更令人十分驚訝的是

從綺綺的表述裡我們不難發現

他的心底並不是冷漠冰冷的

他也十分熱愛這個世界



這樣的事實

和我們對自閉症的普通認知是完全相反的

可見由於溝通的障礙

我們和自閉症人士之間存在多大的誤解啊

02

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綺綺

渴望溝通卻常常被拒絕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自閉症者

每一個自閉症人士的特征都是不一樣的

在自閉症譜系中

綺綺屬於比較外向、比較高功能的範圍

他特別渴望跟人溝通

比如在做飯的時候

他會突然拋出一個問題



但慢慢大家就會發現

綺綺的這種“溝通”方式

和普通人還是有些區別的

比如在他媽媽回答

“我不知道,吃完飯再聊”的時候

他並不滿意這個結果

就開始有點發火

並非常執著地希望能給一個答案

這就是綺綺的溝通方式

他不懂得“看眼色說話”

不會挑選合適的場合

不會主動控制自己的音量

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正確答案

他還會反覆糾纏

這種讓人想要“落荒而逃”的溝通

常常給很多人造成困擾

不僅這樣

綺綺還有自己的思考邏輯

他常常花樣百出地搞很多惡作劇

比如上廁所不喜歡“蹲坑”

就老往蹲廁裡扔東西去堵塞它

以為蹲廁壞了就可以安裝坐廁了



這樣的行為讓人哭笑不得

▲媽媽戴榕在教綺綺熟悉乘坐地鐵的注意事項

鑑於以上特點

很多人解讀他的這種行為是

“自私的,活在自己世界裡的”

這種評價真的就是正確的嗎?

看完下面這個故事

或許大家就會了解:我們都誤會他了



▲圖為綺綺和他的妹妹

2017年2月,綺綺的奶奶因病去世了

他不能接受這個消息

看動畫片哆啦A夢的時候

他會跟著電視裡的大雄一起喊奶奶

而且他還有自己的想法

他強烈要求爸爸給他找一個“新奶奶”

甚至用不上班來威脅

沒辦法

他的爸爸只能假裝在找

采用拖延戰術

綺綺也一直執著地等著

大家都表示不理解綺綺的動機

甚至揣測是因為奶奶疼他

“新奶奶來了,福利也就回來了”



這種解釋無疑又加強了綺綺“自私”的標簽

▲綺綺一家四口

但真相是什麼呢?

綺綺的表達有點磕磕碰碰,

但總結下來是這樣的:

“我的奶奶,她老了病了,

她在今年2月的時候就離開了我。

我哭了一周眼睛都哭腫了,我很懷念她

我天天都叫爸爸找新奶奶,

爸爸都沒找到,我很不開心。

我不想老去,我不想老了會生病,

我不想去世,因為我喜歡生活!

誰都沒有想過在“成年人”綺綺的心裡

想要留一個人在自己身邊的原因

竟然那麼簡單

他很需要愛,也很珍惜愛

只是他卻幾乎不會表達愛

這也是造成他“交友”困境的原因

▲綺綺和媽媽

在採訪綺綺媽媽戴榕女士的時候

我問起:綺綺有朋友嗎?

戴媽媽嘆息地說:幾乎沒有

“綺綺很渴望和別人做朋友,

比如他跟自己的小學同學還保持著聯繫

在自己的班級群裡

他很主動地去加別人微信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被拒絕了

有的加了微信也不和他聊天”

戴媽媽解釋:

“這是因為綺綺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

並不太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常常需要別人的遷就

他沒有惡意,但卻不得章法

還常常會讓別人陷入尷尬的狀況

所以幾乎沒有同學願意一直跟他玩

曾經在老師以及周圍人的幫助下



他好不容易邀請了兩位同學一起吃飯

但過後也是沒有下文了

他能夠感受到大家的拒絕

為此他自己也會很沮喪

情緒嚴重的時候還會發脾氣

這又加劇他的不良印象

形成了惡性循環”

朋友的陪伴,夥伴的愛護

是每個人成長中需要的自然支持

可是大多數自閉症人士都沒有這種待遇

我們不能道德綁架誰一定要和他們做朋友

但他們很需要朋友



美國有一個項目叫Best Buddies(最佳老友)

但在中國,自閉症人士的交友行為

十分缺乏這種專業機構的幫助

”融合中國“的家長組織

正在努力地複製這樣一個項目

但是困難重重

▲“融合中國”兩會代表座談會現場

03

“我是有很多夢想的人啊”

自閉症在中國的發病率已經高達1%

但我們很多人卻從未真正走進他們、了解他們

他們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他們在想什麼?

他們有什麼夢想嗎?

就拿綺綺來說,

他並沒有因為自閉症成為某方面的天才

他的生活深受自閉症的困擾

但走近他我們也會發現

綺綺一直對自己保持著自信

對世界也一直保持著強烈的熱愛

他有很多自己的小願望:

“小時候我想當兵。



現在呢,我想去讀江西贛南師範大學,因為畢業後可以當老師就可以有寒假啦。

我還有一個夢想,說出來大家不準笑我,我媽媽和社工都鼓勵我說出來。

就是,我想做爸爸啊!我想生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現在的他不僅會送快遞

可以獨立坐公共交通

還會遊泳,會畫畫,會做小手工

會自己洗衣服,會做一些簡單的餐食

_

雖然事實上這些能力

還不能讓他能夠自己獨立生活

但即使這樣

也不能阻擋他繼續開心地向前走著

而且相比他之前的狀況

現在他的成長已經很不錯了

▲綺綺小時候

小時候的綺綺是大家眼中的“笨孩子”

一歲半的時候他還不會說話

而且也不愛和別人交流,甚至是父母

只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玩汽車模型

一玩就是一整天

這種狀況引起他媽媽的註意

雖然四處求醫,但並沒有得到準確答覆

直到將近3歲的時候才被確診為自閉症

▲綺綺畫的畫,真的好愛汽車啊

那個時候的綺綺

兩歲半才開口說話,並且只會說疊詞

比如“爸爸、媽媽、姨姨、奶奶”等

3歲才能說兩個字以上

6歲的時候才學會點頭搖頭

在幼兒的畢業典禮上

綺綺上台講了一個“小紅帽”故事

媽媽戴榕為此喜極而泣



但是後來事情慢慢發生了改變

本來像綺綺這類自閉症孩子

都是沒辦法在普通學校上學的

不過綺綺卻在普通學校奇跡般地完成了

幼兒園、小學、初中的課程

甚至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啟能班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些的?

原來這都要歸功於“融合教育”

不得不說這個方式是很正確的

在這麼多年的校園生活中

雖然綺綺曾經因為被排斥而沮喪

但他也因為學校活躍的氛圍變得開朗很多

各方面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這讓他的媽媽戴榕十分開心

她跟所有人分享自己的心得

漸漸地,一個念頭浮現:

如果把“融合教育”的理念推廣,

是不是可以幫到更多的自閉症孩子呢?

於是2008年

戴榕發起“融合教育愛心”行動

這也就是現在的“融愛行”

其實中國推行融合教育已經有很長時間

但是真正實施的程度卻不高

目前特殊兒童到普校“隨班就讀”政策

美國佔比已經達到98%

台灣已經到達97%

大陸只有50%左右

這種狀況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

幾乎所有的自閉症孩子都曾被學校勸退過

孩子被勸退的原因各式各樣

我們並不能一味地去要求普通孩子的家長

必須理解包容這些自閉症孩子

但有沒有可能

在特教助理以及老師的專業支持下

給予這些孩子更多地進入學校的機會呢?

其實除了需要擔心

自閉症孩子某些行為問題外

自閉症孩子進入普通學校讀書

對普通孩子和自閉症孩子都有極大的好處

▲大家在給自閉症的同學鼓掌

對於普通的孩子來說

如果從小就會接觸到有特殊障礙人士

通過長期的相處和陪伴

他可以更加深刻認識到世界的多元

也一定會比原來更加感性、更加富有同情心

考慮問題更加全面、更加會換位思考

他的生活態度也會更加積極

這種好處是課本上學不來的

就像現場主持人張越說的那樣

而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

他們可以獲得平等學習的機會

可以獲得更多的陪伴和尊重

他們的世界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而假如這些孩子中間

萬一有一天某個孩子成為市長

成為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

那麼在他進行某項決策時

無疑會更加多地考慮到特殊障礙的人士

這難道不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最好方式嗎?

04

最殘酷的是現實,但幸好人心是暖的

其實我們也不用完全悲觀

因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

在了解自閉症之後



願意去幫助這些自閉症人士

他們是“廣場舞大媽”

是超市收銀員

是地鐵裡的執勤人員

是公車單位工作人員

是學校的各位老師和校長

是很多還在上學的孩子



當然還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們

在眾多志願者的加入和支援下

一場千人舞

在廣州烈日炎炎的夏天

在花都區職業技術學校上演

大家都知道“千人舞”是

《社區英雄》的經典環節

每場千人舞的組織都很難

那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更廣泛的傳播

大家都在期待

社會對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的認識

能夠有從“一”到“一千”的變化

首先達到量的改變

再達到社會觀念上的改變



而每一個親身參與過這場“千人舞”的人

無疑會對自閉症有更深刻的了解

這次的參與

也會在他們心中埋下一個“關愛他人”的種子

等待著有一天溫暖到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而對於得到幫助的自閉症人士

教他們學會感恩

也是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

雖然他們大多數人很少表達自己的情感

但是對於自己最親近的人

他們也願意表達自己的在乎和感謝

患有自閉症或許是綺綺一輩子的不幸

但幸運的是他有疼愛自己的家人

有允許他上學的學校

有幫助他的社會各界人士

中國有上千萬的自閉症人士

還有200多萬的自閉症兒童

我們需要實行這種融合的教育體系

來讓所有孩子認識到世界的多元



我們民族強大

強大在哪兒?

不是你有錢了

而是你文明了

那什麼才能衡量我們的文明呢?

就是我們對待特殊群體的態度

一起支持這些了不起的民間社區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