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港人愛紅肉 克隆氏症廿年升六倍 _-,

設計圖片
受飲食習慣西化影響,大部分港人愛吃紅肉和高脂肪食物,較少攝取高纖維食物,用藥習慣亦多依賴抗生素。有內科及藥物治療系副教授指,專門侵襲二十至四十歲年輕人的克隆氏症,本港發病率在二十年間大升六倍,至每十萬人有一點三人患病,現時約有一千名病人。克隆氏症病徵與腸胃炎相似,有三成病人確診時,病情已惡化至腸道收窄或瘺管,多須做切腸手術,有類似病徵人士應及早求醫。設計圖片克隆氏症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非傳染性,但 ...


受飲食習慣西化影響,大部分港人愛吃紅肉和高脂肪食物,較少攝取高纖維食物,用藥習慣亦多依賴抗生素。有內科及藥物治療系副教授指,專門侵襲二十至四十歲年輕人的克隆氏症,本港發病率在二十年間大升六倍,至每十萬人有一點三人患病,現時約有一千名病人。克隆氏症病徵與腸胃炎相似,有三成病人確診時,病情已惡化至腸道收窄或瘺管,多須做切腸手術,有類似病徵人士應及早求醫。

設計圖片

克隆氏症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非傳染性,但足以影響整個消化管道,上至口腔生痱滋,下至穿腸甚至肛門收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科教授黃秀娟表示,患病成因不明,相信與免疫系統失衡,飲食習慣西化和用藥物習慣有關:「多吃紅肉和高脂肪食物、較少攝取高纖維食物,自小有病就食抗生素等,都會令消化系統細菌失衡,增加患克隆氏症的風險。」

患者病情無法「斷尾」,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輕則使用類固醇和抗生素等,中度病人多使用免疫抑製劑,嚴重者則需用生物製劑,甚至做切腸手術。

黃教授引述中大最新研究數據指,在亞洲新發病個案中,使用免疫抑製劑和生物製劑的病人數目,在一年後均翻了一倍,並預料有百分之八的病人,在確診後一年內需要切腸。

二十至四十歲年輕人屬克隆氏症高危人士,患病年齡層更呈下降趨勢。黃教授指,部分患者於童年已發病,她個人則曾治療一名六個月大嬰兒患者,亦見過有六至十歲的小童病人須使用生物製劑醫治。

黃教授又引述相關研究數據指,炎症性腸病在本港發病率,二十年間上升三點六倍,至每十萬人有三點一人患病。其中,克隆氏症則大升六倍,至每十萬人有一點三人患病,成亞洲之冠,現時本港約有一千名病人;又指三成亞洲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惡化至腸道收窄或瘺管。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就病人延醫的原因,黃教授解釋,克隆氏症的病徵與腸胃炎相似,患者都會腹瀉和腹痛,但兩症亦有不同之處,「克隆氏症患者的大便會帶血或黏液,腸胃炎問題持續多個月、體重會下降、並出現關節腫痛、作嘔,夜晚會需要起牀如廁。」她提醒遇有懷疑的市民及早求醫。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