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才是應敬的佛!千裡去燒香,不如在家侍爹娘!

謹以此文獻給天下的父母。

祝願他們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人的一生,至親至敬至愛的人是父母。

父母對子女之愛,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

父母之愛,是血親之愛、骨肉之愛,

是無私無求、入情入境、自然超然之愛。

很久就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小伙子特別信佛,

放棄了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遠走他鄉去求佛。

他經歷了千辛萬苦,經過了千山萬水,

一直沒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

有一天,小伙子來到一座宏偉莊嚴的廟宇,

廟裡的方丈是個得道的高僧。

小伙子虔誠地在大師面前一跪不起,

苦苦哀求大師給他指點一條見佛的道路。

大師見小伙子如此痴迷,長嘆了一口氣,

對他說:“你從哪裡來,還回哪裡去。

當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門投宿的時候,

如果有一個人給你開門時赤著腳,那個人就是你要尋找的佛。”

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願終於有了實現的希望。

他告別了大師,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

小伙子走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中間有許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邊有亮燈的人家。

他一次次滿懷希望地敲門,卻一次次失望地發現,

那些給他開門的人沒有一個是赤著腳的。

越往家裡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著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

那個赤腳的佛依然沒有蹤影。

當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後半夜終於走到自己家的門前時,

他甚至沮喪得連門都沒有勁去敲了。

他覺得自己是個大傻瓜,世界上哪裡有什麼佛啊!

他又累又餓,無奈地敲響了家門。

“誰呀?”那是母親蒼老的聲音。

他心頭一酸:“媽,是我,我回來了。”

只聽屋裡一陣劈啪亂響,不一會,

母親衣衫不整地開了家門,哽咽著說:“兒啊,你可回來了!”

母親一邊說著,一邊把他拉進屋裡。

燈光下,憔悴的母親流著淚,

用無限愛憐的雙手在他的臉上撫摸,淚光中分明是滿足的笑容。

小伙子一低頭,驀地看到母親竟赤腳站在冰冷的地上!

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話,“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的腳下,

淚如泉湧:“母親……”

這一刻,兒子頓時大徹大悟——

親情是佛,母愛是佛,父母是應敬的佛。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的莫過於父母,

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

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

我們能長大成人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愛護。

在父母的眼裡,兒女永遠是個小孩子。

“百歲老人常憂八十歲的兒子”,

只要子女活得健康、活潑、快樂和幸福,做父母的就心滿意足了。

父母,總是會為自己的孩子默默的做著很多事。

儘管,他的兒女們有時不理會他們的愛,

甚至有些會做一些讓他們傷心的事,

但父母們總是包容,包容著兒女們所作的一切。

羔羊尚知跪乳,烏鴉亦求反哺。

一個人如果對賦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

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

那就喪失了作為人該有的良心,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質。

試想一下,一個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愛,

怎麼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呢?

俗語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爹娘,只有不孝的子女。

父母的親子之愛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無私、偉大。

他們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願付出一切,

而且是不求回報,只求兒女平安,只盼兒女早有出頭之日;

父母對兒女的愛,最真誠,最無私,最直接,

沒有表白,沒有猶豫,沒有吝惜,只有心中無限的牽掛。

父母對子女的愛,無私無畏,無怨無悔。

可是,為人子女,我們為父母又真正做了些什麼?

父母的話,我們有幾句照辦了?

面對父母日益蒼老的面容,

我們有幾天能陪伴父母共享天倫之樂;面對工作的勞碌,

我們甚至連傳統節日可能都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

面對父母的病痛,我們有多少時間在床前盡孝?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兒行千裡母擔憂,母行千裡時,兒到底愁沒愁?

人間有愛,親情是近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著愛,

那麼,對父母之愛,又放在第幾位了呢?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

此時,他們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敬,

而且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旁人來替代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

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有再來的希望,

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是真正的“時不再來”。

有一首歌寫道: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們為撫養兒女遭了多少罪。

頭髮白了不會再變黑,皺紋添了不會再消退。

起過多少早,貪過多少黑,你們為培養兒女多少心力被操碎。

眼睛花了,走路已駝背,牙齒掉了,說話常瑣碎。

常言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直到我們有了兒女才能真正的體會。

換一杯茶水,舖一下床被,問一問飯菜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這個年歲,健康長壽多少錢也買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