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書評說:

“如今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名人名言,

通常都標錯了出處,往往還被配上一張海灘日落的照片。

那麼我們是不是生活在一個格言的黃金時代?

畢竟,格言最適合推特的字數限制,也希望被轉發。”

但格言作家認為網路不適合呈現激勵人的引語。

格言、金句往往不是暖心的心靈雞湯,

而是直擊心靈,讓人立刻對號入座並感到無地自容。



劍橋大學尼采專家邁克爾·坦納說,

尼采的格言有的是簡短的妙語,

如“所有鄙視自己的人仍然會尊敬自己為鄙視者。”

有的則是小型論文,可以長達一頁。

他認為格言會讓人苦笑,又感到顫抖。

它的主題是人性,會剝除掉外面的假象。

所以格言往往並不友善。

「像條狗一樣工作,以便像人一樣活著」:讓你無處遁形的那些金句

比如:

如果不得不問價格,那你買不起。(銀行家摩根)

別覺得你是被解雇了,而是你的無能終於被發現了。(《紐約客》漫畫)

懶惰和貧窮一直受到指責,

因此人人都盡最大努力在他人面前隱藏貧窮,

在自己面前隱藏懶惰。(約翰遜博士)

如果到了35歲,工作時還需要佩戴姓名牌,

你就已經犯了一個嚴重的職業錯誤。(丹尼斯·米勒)

有些人能把世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做得更差一點,賣得更便宜一點。

僅根據價格購買的人,就是這些人的合法獵物。(約翰·拉斯金)



英國記者薩姆·萊斯說:

“諺語通常包括某種實踐智慧,而格言表述普遍真理,不追求實用。

格言應該表達真理,但不一定是毫無爭議的真理。

它說的不是自明之理。格言要激發思考。

它要包含反轉、悖論、模糊和風趣。

也就是說,格言陳述的普遍真理往往是出其不意的、

加密的、吊軌的、喜劇的。”

相對於網上流傳的名人名言,各種格言集更加靠譜

好多格言集都會按照主題劃分,

比如《經濟學人》的《商業格言》,主題有欺詐:



“無明顯的原因而發大財,其秘密一定是被人忽略的罪案,

只不過是乾得乾淨利落而已。”(巴爾扎克)

關於衰退:

“如果通脹繼續上漲,你將不得不像條狗一樣工作,

以便像個人一樣活著。”作者喜劇演員喬治·戈貝爾。

關於權力:

“有權的人否認有權;

追逐權力的人盡力掩飾對它的飢渴;

參與權術的人則秘密行事。”(羅莎貝斯·坎特)



到底什麼是格言,它跟俳句、諺語、警句有何區別?

格言是難以捉摸的。

奧登說:

“格言必須讓讀者相信,它既不是對誰、

對一個階層的所有成員來說都是對的,又跟讀者的確信無關。”

意大利哲學家艾可曾經說,格言是最難定義的。

但它的各種定義會有一個共識:格言的特點不只是短小。

格言鮮明的特點應該是它是真實的。

但是,短小意味著它的真實性缺乏證據,它只是一種斷言。

所以它是傲慢的,桑塔格說它是貴族思維的特徵。

格言作家不會被讀者視為與自己平等的,他是居高臨下地分發真理。

這是格言跟諺語的不同之處:

格言有其作者。它一定得是個人化的。

格言是一種文學形式,也是哲學形式。

著名的格言作家包括希波克拉底、卡爾·克勞斯、

叔本華、帕斯卡、拉羅希福可、王爾德、蕭沆、尚·布希亞

王爾德的金句非常多,但他認為自己不是格言作家,

他說:“一首詩是登天之梯;一個格言只是通往閣樓的樓梯。”

今年我看到的一些金句還有:

船在港灣裡很安全,但這不是造船的目的。

——約翰·謝德

跑步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它融合了人類的兩種原始衝動:恐懼與快感。

無論是害怕了還是快活了,我們都會去跑步。

既是奔跑著逃開不幸,也是奔跑著追尋幸福。

在緩解壓力和營造快感方面,跑步甚至比性更有作為。

——美國記者克裡斯托弗·麥克杜格爾《天生就會跑》

格言不講究普遍正確,所以它們不接受反駁。

引用它們來支持自己立刻起效,反駁起來則要大費周折。

它們挑戰傳統觀點,你用常識去駁斥它們,只能回歸平庸。

格言集也不能從頭到尾一直看,會審美疲勞,要慢慢享用。

每個人每個人生階段喜歡的格言也會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