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賠2000萬關40家珠寶店 轉5家手作首飾店年入1000萬 獲天使輪投資
據劉冰回憶,她的爺爺是一名金屬手工匠人,她也深愛著設計與藝術。
導語
在珠寶首飾零售行業,這是劉冰的第二次創業。回憶起上次創業,劉冰曾經歷了在全國擁有40家門店的輝煌。
這次,她選擇為自有零售品牌,加上手作體驗。2014年12月,全愛工匠第一家體驗店在北京三元橋鳳凰匯開業。隨即,一份喜人的結果讓她重拾信心:7000~10000元/平米/月的績效。
之後的2015年,劉冰潛心打磨商業模式。去年一年,她憑藉5家門店,斬獲了一份不錯的年度報表:全年營業額1000萬元,稅前凈利潤為35%。
今年年初,兩家占地近200平的旗艦店,相繼在上海靜安寺芮歐百貨、北京金源購物中心開業。接下來的3年,她的目標是在全國開辦100家店。
截至目前,全愛工匠一共擁有6家體驗店;同時,劉冰啟動Pre-A輪融資。未來,她是否能獲得投資方的青睞,並憑藉資本跑馬圈地呢?
注:劉冰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切入珠寶首飾行業國內網際網路起步之時,劉冰在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已任職多年。為謀求多跑道發展,劉冰來到北京天意華廣告公司;當時,紙媒正鼎盛,後者被稱為媒體圈的黃埔軍校。
因業務能力突出,劉冰得到領導賞識,來到山東擔任地區的銷售總監。辭職之後,她與一位前輩成立一家媒體公司。公司雖小,但做得很成功,她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期間,劉冰結識了後來的合伙人Jeff 。當時的Jeff曾在高盛、美林等投行任職,在美國華爾街工作了10餘年,剛剛歸國。
兩人一見如故。受Jeff啟發,劉冰發現自己骨子裡熱愛藝術與設計;出於對生意機會天生的敏感,她對珠寶首飾零售行業進行一番調查。
輕物流、無倉儲、小空間運營,珠寶首飾行業的一系列優點,是極好的財務模型,打動了劉冰和合伙人的內心。
全愛工匠北京金源購物中心店鋪局部圖
當時,中國的貿易順差逐年加大,政府大力號召拉動內需。在劉冰及團隊看來,種種跡象均表明,中國的消費市場要迎來大爆發,「做品牌的福音期到來」。
確定創業方向後,團隊成員輾轉義大利、米蘭、法國、韓國等地,歷時兩年時間參觀品牌、學習設計、研究商品、打通供應鏈。
果真如他們期待,2010年是中國珠寶首飾火熱的一年:年交易額已達2千億元。同一年,劉冰啟動自有珠寶首飾品牌——全愛,組建團隊負責從設計、生產到線下零售的一條龍業務。
之後的兩年間,她的事業迎來大爆發。8家直營店、32家加盟店,劉冰迅速在全國圈了40家門店。
可好景不長,加盟商問題逐漸暴露。據劉冰回憶,這是因為當時加盟環境較差,加盟商並不尊重品牌;眾多加盟商獲得品牌授權後,往往為了盈利,小動作不斷。
隨著京東上市、馬雲敲鐘、陳歐跑到紐交所,網際網路對線下實體店的衝擊愈演愈烈,劉冰在2014年發現,銷售額呈指數級下降。
先後投入的2000萬元所剩無幾,她選擇及時止損。2013年年底,她不再與加盟商續約,並逐步關停不盈利的直營店。第一次做品牌以失敗告終,劉冰與先生決定去日本散心。
選擇手作體驗在東京,劉冰來到有著百年歷史的皮具店Herz,其作坊專門接受客戶私人定製,純手工製作皮具。
前店後廠的模式,百年未變。櫃檯前,服務員接訂單;櫃檯後,工匠帶著學徒,從切割到縫製皮革,行雲流水。
客戶同樣沉澱了百年。小至六七歲的孩童,大至三四十歲的職業人士,均對這種帶有體驗性質的零售興趣濃厚。據她分析,該種模式下,店面沒有庫存壓力,僅需儲存皮革即可。
隨後,懷著好奇,她參觀了做三弦琴、陶瓷等百年老店。店內,老師傅均會手把手教授製作。
不久之後,劉冰又來到台灣的誠品書店。在松煙店內的一層樓,木架上陳列著玻璃、陶瓷、木工、金工、皮具各式原創手作產品,顧客可參與製作。接下來的一周,劉冰體驗了整個台北市的手作工作室。
台灣吹玻璃體驗
歸京後,劉冰構思出新的商業想法:用手作體驗的方式,打造全新的珠寶首飾零售品牌——全愛工匠。因為上次的創業失利,項目還未啟動,她就遭到了朋友的反對。
但她仍做了一份介紹商業模式的PPT,發給了做商業地產的人士。首先拋來橄欖枝是太古集團旗下的北京頤堤港。當時總經理是一名英國人,對手作體驗興趣盎然,願意提供優良位置的Shopping Mall店面。
為低成本啟動,劉冰婉拒其好意,最終選擇了位於三元橋的鳳凰匯社區Mall,面積僅30.8平米的一家門店。花費了8萬元的改裝費後,全愛工匠的第一家體驗店在2014年12月開業。
團隊的自有設計師負責教授手作課程。他們大多具有4~5年的設計經驗,大部分來自北服、央美及國外藝術院校。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