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10個原因告訴你,新加坡為何能成為"赤道特例"強國 _-,赤道,強國,中國,

(本文原刊於2011年4月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雖然是舊年老文章,但觀點仍值得今天的我們分享及討論。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布。)幾天前,《聯合早報》 ...


(本文原2011年4月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雖然是舊年老文章,但觀點仍值得今天的我們分享及討論。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布。)幾天前,《聯合早報》 ...


(本文原2011年4月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雖然是舊年老文章,但觀點仍值得今天的我們分享及討論。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布。)

幾天前,《聯合早報》轉載了馬來西亞《東方日報》的評論「新加坡經濟轉型收成好」。文章高度評價了新加坡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之後,提出了自己的憂慮:「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新加坡政府居安思危,保持憂患意識,明確經濟轉型方向和目標,採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大膽改革創新,並取得驕人成績。跟新加坡一衣帶水的我們,在羨慕新加坡人能分享到經濟轉型成果之餘,是不是也該深思我們的路在何方?」

文章的最後說:「跟新加坡相比,我國經濟轉型計劃起步慢,推行速度和力度似乎也比不上。新加坡經濟成功轉型,我們若不奮起直追,新加坡超越我們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的隱憂恐很快成真!」

2001年8月9日是新加坡建國36周年國慶日,當天的《聯合早報》刊登了筆者的文章「憂患意識:新加坡的國魂」。那時的筆者作為一個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了8年的新移民以個人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新加坡的成功之道提出了自己的歸納和總結:「新加坡這個小國能夠在強手如林、競爭如此激烈的國際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可能有一千條、一萬條的寶貴經驗,但其中的核心和關鍵還是新加坡政府和領袖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準確地說,憂患意識是新加坡的立國之魂、強國之魂。」

10年過後,筆者從一個新移民過度成了一個半老移民。18年置身於這個國家之中,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通過對其近距離和零距離的觀察、感受與體會,對於這個彈丸小國的成功之道一再思考和探究,有了更完整、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新加坡的成功舉世聞名、有目共睹,但其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一氣呵成,而是克服了種種困難才走到今天。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回到建國之初,不管是新加坡領導人、一般民眾,還是國際社會,大都不相信新加坡會取得這樣的成就。為什麼這個不具備任何稟賦要素的島國能夠在赤道一帶30多個國家中脫穎而出,被國際社會讚譽為「赤道特例」的富國和強國?新加坡的執政黨和政府為什麼能夠有如此出色和亮麗的表現?新加坡成功背後的動力和原因是什麼?根據我的分析和研究,以下十個方面或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解答和啟示:

1.李光耀自己的總結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具有:正直和有誠信的領導人和政府;任人唯賢的政策;全民有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選擇了世界最通用的英文作為人們的共同語言。

2.政治制度

新加坡採用了英國的「議會內閣制」作為自己的政治制度,即內閣成員首先需要獲選為國會議員,才有資格被總理挑選、任命和組閣。在這種政治制度下,主觀上,新加坡政府致力於用好政府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客觀上,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和由其掌權的政府必須接受選民的監督,接受反對黨的監督。

3.決策的思想基礎

新加坡的發展戰略始終以經濟發展為優先考量。哈佛大學著名的國家發展戰略學者麥可.波特教授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在討論政府的有效性時,新加坡提供了一個考察這些問題的絕妙案例。就政府而言,新加坡似乎經常打破常規。她擁有效率極高的政府制度。在新加坡,決策的作出通常是基於權衡事情的利弊,而不是基於腐敗、意識形態或自我膨脹。政府部門具有強烈的自我批判意識。新加坡在諸如是否合法化賭博等很多棘手的問題上改變著思想。」

4.「契約文化」為核心的社會文化

「新加坡華人表面是華人,骨子裡是英國人」。這是我於2002年5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指出,由於英國殖民者140多年的管理和培育,使新加坡比其他亞洲國家更早、更密切地接觸到歐美國家的商業文明和契約精神、法制精神,使新加坡這個華族人口占76%的社會更習慣、更推崇的是契約文化、合同文化和法制文化,而不是傳統亞洲社會或華族社會所特有的關係文化、人情文化、面子文化。以契約文化為特徵的社會文化給新加坡社會帶來了兩高一低:社會互信度高,人民與人民、人民與政府之間因為遵守契約而彼此相信;社會公平度高,社會成員都認同契約,依契約行事,沒有厚此薄彼,沒有走捷徑,相對公平;社會成本低,大家只靠契約而不需要想其他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對簡單,社會成本會大幅度降低。

5.市場經濟的成熟度高

新加坡高度奉行市場經濟,其市場經濟的成熟度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如:不實行金融管制;不設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匯管制;不設物價局,不實行物價管制;不實行發票管制;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港,不實行關稅管制;不實行員工最低工資管制;公司所得稅幾乎為全世界最低。

6.積極面對經濟全球化

新加坡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早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是最先主動面對和歡迎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的亞洲國家之一。善於在大國間搞平衡的小國新加坡,天生觸角靈敏。新加坡的政府和領袖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做出非同尋常的大判斷、大決策,使其立於不敗之地。

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新加坡,跨國公司在她的經濟活動和經濟成分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從建國一開始,新加坡就清醒的意識到並積極發揮了自己處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交會處的地緣優勢,積極面對經濟全球化,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前來新加坡投資,包括設立工廠進行生產經營、設置研發中心進行產品創新。為了大力吸引外資,新加坡政府非常務實地對跨國公司實行了「超國民待遇」的優惠政策,使得新加坡成為1965-1993年期間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現在,新加坡擁有大小工業區38個,來自歐、美、日等地的7,000多家跨國企業和科技夥伴在新加坡落戶,其中4,000家為區域總部。新加坡的GDP中,有42%是由跨國公司創造的。

7.始終堅持對外開放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奇蹟,得益於毫不動搖、一而貫之的對外開放。

新加坡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新加坡經濟是國際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新加坡是一個小經濟,其實也是大經濟,只要有效地跟世界大經濟接軌,新加坡的經濟便可以跟得上世界經濟的浮沉;新加坡的經濟必須跟世界的經濟接軌,才能發展自己,在世界上立穩腳跟。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