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也叫艾蒿、香艾。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
(一)艾草的營養價值
現代藥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乾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二)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三)艾草的作用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等等。
艾草可祛濕防感冒,中醫認為艾草味苦,性溫,具有袪濕散寒、溫經止血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艾草對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病毒等多種細菌、病毒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草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草煙熏居室。現代研究表明艾草燃燒的煙對引起流行性疾病的多種致病細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
艾草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
艾草還用於針灸術的「灸」,「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
艾草還可入浴,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
艾草還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尤其在中國南方清明前後,會吃一種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糍粑。
艾草青團
艾草青團的原料是通過人工培育,專供食用的艾草。富含葉酸、維生素、胺基酸、膳食纖維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高營養、低熱量,滋陰養身,調節人體酸堿平衡、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艾草茶
口感清香,經常飲用,可以去除身體內濕氣和寒邪。
艾葉煎蛋
艾草煎蛋能治常見的寒性痛經,更能掃淨女性體內的諸多惡寒症狀,比如經常怕冷、手腳冰涼、唇舌青紫、肚子冷痛等能有效緩解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