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37歲博士啃老!父母苦不堪言:不找工作、不出門「享受家人付出」 養孩子要「預防這類型人格」

37歲博士啃老!父母苦不堪言:不找工作、不出門「享受家人付出」 養孩子要「預防這類型人格」37歲博士回村啃老,父母苦不堪言:想養廢一個人,只誇他乖就行 ...




37歲博士啃老!父母苦不堪言:不找工作、不出門「享受家人付出」 養孩子要「預防這類型人格」

37歲博士回村啃老,父母苦不堪言:想養廢一個人,只誇他乖就行





今天,想跟你聊聊:「幼稚型人格是怎麼養成的」





37歲博士,回家啃老



「別人家的孩子」李明亮,一直是全村的驕傲。



本科985,之後,又一路讀了碩士、博士。



在李明亮的老家,大學生已經很稀有了。



博士生,更是鳳毛麟角。



他回家時,父親專門擺了宴席,很多人上門祝賀。



大家都覺得李明亮出息了。



可接下來,李明亮的表現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他每天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只有吃飯才出來。



家人一開始以為孩子要休息,就沒打擾他。



但這樣的日子,李明亮一過就是兩年。



「不找工作、不出門,理直氣壯地啃老。」



今年,他37歲了。



家裡為了供他上學,一貧如洗:



村裡人都蓋了新房,李明亮家卻還是磚牆泥胚;

父親睡的床,是別人不要了送給他的;

屋頂漏水,父親老得上不了房頂,一直沒有修補;

已婚的妹妹不得不拿錢補貼家裡,老母親還在做小工賺辛苦錢。



父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一次暈倒在地里,被鄰居抬回家。

李明亮卻不聞不問,「連扶都不扶一下」。





父母心寒透了,可李明亮無動於衷。



吵架急了,他沖父親咆哮:



「你們只知道賺錢,沒有人知道我的苦。」





全家的驕傲,到底怎麼了



後來,在心理諮詢室,李明亮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博士期間,同宿舍的同學太吵,他每晚只能睡3—4小時。



他沒有辦法表達,也不知如何處理,時間一長,就抑鬱了。



後來,連學業也無法進行下去,只好肄業回家。



可回家後,依然睡不好。



身體也因此變得很差,什麼都做不了。



同住的人太吵。



只要住過校,大多數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但為什麼,這種瑣事能把李明亮逼到抑鬱呢?



諮詢師認為,很可能是因為李明亮的「幼稚型人格」。



「幼稚型人格」,有4個典型特徵:



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不合他的心意,則會激動暴怒

缺乏道德感,義務感,沒有同情心

適應能力差,習慣於讓人照顧自己,不會關心照顧別人

如遇挫折,會自暴自棄,暴怒發狂,甚至傷殘別人或自殺



為了供他上學,家裡負債纍纍,妹妹早早出去打工。



他絲毫不在意,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家人的付出,卻一點不會關心別人。



遇到麻煩,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溝通,也找不到辦法解決。



只能一味忍受,直至退學回家。



能讀到博士,智力上,算優秀了。



而生活能力,卻還停留在小學生水平。



為什麼會這樣?



這一切,大概是從那句「只要你學習好,別的什麼都不用操心」開始的。





只重學習,教育失敗的伏筆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都可以忽略。



《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就是個學習很好,但基本不跟同學交往的人。



班主任注意到他不合群,旁敲側擊地向他媽媽反映。



但媽媽對老師的反應非常不屑:



「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在家長眼裡,孩子有沒有朋友不重要,興趣也不重要,成績就是一切。



其他的,長大了自然可以學會。

可是,社交能力、溝通能力等,是一朝一夕就能會的嗎?



這方面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



「東方神童」魏永康,13歲考入大學。



上大學前,他媽媽還在喂他吃飯,為了幫他「節省」時間學習。



20歲時,因為自理能力太差,他被校方勸退。



很多從小學習很好的孩子,都是「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這是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



但如果一個孩子,真事事都「聽話」,這個「乖孩子」很可能活成一場悲劇。



總是聽別人的,那他自己的人生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是一個人的終極目標和需求。



而「乖孩子」只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



一個人如果活不出自己,TA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可能也是這些「工具人」,抑鬱、甚至自殺的原因。



他們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



樊登曾講過一件事:



有一個孩子,考上北大就自殺了,他在遺書中說:「我已經替你們考上了北大,請你們不要再來煩我,不要把我的屍體運回去,我討厭那個地方」。



一個曾經的「乖孩子」說:「『乖』並不是一個誇獎,更是一種馴化。」



為了學習好,只有學習,屬於孩子「自理」的範圍。



學習之外的,都交給爸媽來辦。



剝奪了孩子自我發展的能力,生生把孩子養成「廢人」。



長期高度依賴的生活,一旦走出去,一旦遇到挫折,就是巨大的創傷,一如李明亮。





如何預防幼稚型人格?



有句古話:欲成事,先成人。



如何算是成人了呢?



古今中外都有「成人禮」。



「成人禮」是通過儀式,告訴孩子:你長大了,從今以後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



羅振宇上大學時,父母來送他,晚上,父親跟他說:以前你是個孩子,你闖了禍有爸爸媽媽,從此以後,無論你做什麼,都要你自己負責了。



「成人」的標準就是:



有健康的人格基礎,有能力為自己負責任。



而健康人格,包括幾個基本能力:



與人相處和親密的能力

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穩定而統合的自我意識

充滿生活熱情和動力

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



這5種能力,和學習一樣,是需要時間發展的。



發展完善的孩子,遇到困難時,懂得去溝通、去解決問題,對生活充滿熱情。



而發展遇到障礙的孩子,會下意識地否定、迴避或逃跑。



心理學家阿德勒把兒童的社會情感放在首位,一個人有了社會情感,才會有責任心,不會成為「空心人」。



而社會情感,指的就是通過與他人不斷合作,對社會做出貢獻得到的。



有很多人失敗後一蹶不振,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遇到問題時,從不求助。



因為,他們對社會生活沒有安全感,更沒興趣。



其他人無法分享他們的個人理想。



李明亮,就是很典型的「社會情感」不足。



預防幼稚型人格,最重要的是適應性培養。



a. 把孩子的人格培養放到首位



b.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長的包辦太多,已經損害了孩子的自我發展能力,所以家長要「退後」一步,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自己。



阿德勒有句名言:如果孩子不求助,家長就不要干預。



即使孩子習慣性地求助,家長也只提啟發性的問題:



你覺得可以怎麼解決呢?

要是這樣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怎麼做會更好?

還有別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嗎?

……



只是啟發,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最後,當問題解決時,別忘記鼓勵孩子,讓他看到自己是可以的,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 鼓勵孩子積極溝通



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去幫助孩子,而是要讓他主動求助,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在跟你溝通時,你要積極地反聵感受,讓孩子知道如何溝通是能夠不傷害關係,還能夠解決問題。



養好孩子不容易,好的家長會利用孩子遇到的挫折,啟發與幫助孩子成長。



而包辦和代替,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剝奪,最終將孩子「培養」成「巨嬰」。





允許「幼稚型人格」小步前進



a. 停止責罵,接納現狀,鼓勵他看到自身的資源



對他們來說,責罵是無效的。



他們不是不願走出來,而是沒有能力走出來。



要給他們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允許他們慢慢走出來。



而且,要看到他們身上的能力:他們有學習能力,能考上大學,甚至能讀到博士,這個學習能力也是可以遷移的,這是他們的資源。



b. 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空心人憑一己之力,可能很難走出來。



前面提到的「東方神童」魏永康,後來重新進入社會,娶妻生子,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因為他母親開始改變,一點一滴,從擠牙膏開始,讓兒子自理。



魏永康的小學老師,也提供了很多幫助。



她建議魏永康的母親將他送到長沙,讓他在陌生環境中鍛煉。



魏永康不會跟人交流時,張老師循循善誘。



後來,整個社會都伸出援手,魏永康才學會照顧自己,並且正常社交。



c. 允許「幼稚型人格「小步前進



無論是魏永康,還是李明亮,強求他們應該「像一個博士」或「成功人士」,其實是一種打擊。



他們走不出來,因為已經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路在哪裡。



魏永康的媽媽,接納自己有一個「失敗」的兒子之後,降低要求,從刷牙、洗臉開始,讓兒子獨立,慢慢讓兒子成長。



對類似狀態的孩子,重建信心是重要的。



可以慢慢要求他,比如幫家裡打掃衛生,肯定他。



也可以讓他輔導別的小朋友寫作業,讓他看到自己是有用的,從小事做起。



這類孩子的悲劇,是失敗教育的悲劇。



因為覺得「學習最重要」,他變成了一個學習工具,這是他今天痛苦而無奈的根源。



同時,從李明亮身上,我也看到,走彎路的教育,要調整有多困難。



我們總以為學習改變人生,於是,將寶都壓在學習上。



卻南轅北轍,讓孩子失去了人的基本功能。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前提是,成為一個會生活的人。



會合作,能創造,感覺到自己有價值。



有了這些,才不至迷失方向。



所以,對教育來說:



讓孩子回歸生活、回歸社會,讓他成為一個有社會情感、有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來源:壹心理

王宏梅|作者

樸素的樹、如歡|編輯

daria-shevtsova|圖源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