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感產生於對運動之物的觀察。物體運動必有其特徵,運動特徵會給觀察者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獲得物體運動的認知經驗,這便是動感產生的基礎。當觀者再次看到相同或相類的特徵時,就會體味到「動感」。例如:圖畫、雕塑中的奔馬原本是靜止的,卻能給人以飛奔之感,這是基於人們熟悉奔馬運動特徵的緣故,盆景中的「風吹樹」所產生的動感與上述同理。
動感的喚起有直接與間接之分。「風吹樹」屬於直接喚起動感,即盆中的「風吹樹」與自然界的風吹樹相是一致的。然而,盆樹的動感大多是間接喚起的,是通過類比或聯想而間接喚起動感。如樹幹的扭旋狀態與龍蛇的扭旋狀態相似,因此喚起動感。
以下就盆景產生動感的幾種情形分析於下。
1、彎曲曲線的特徵之一是富有動感,其動感產生的基礎來自多方面:龍舞蛇行,水流波蕩、羅帶當風、水袖輕揚等諸多動態中都可抽象出曲線。因此,盆景幹枝的彎曲是盆樹產生動感的最常見形式。
幹枝的彎曲有「硬角」與「軟角」之分,二者給人的動感有所不同,前者屬「折」,其動感是急速的,後者屬「彎」,其動感是緩和的。
幹枝的彎曲又有「平面彎」與「螺旋彎」之分,前者的彎曲是二維的,後者的彎曲是三維的(即從各個方向看都富有動感),因此扭旋狀態的動感更加強烈。這種列強的動感源於龍蛇纏繞翻舞給人們的深刻印象。
2、傾斜重心偏離支撐面的靜物勢必倒傾,這是自然現象留給人們的認知經驗。因此,當我們看到斜幹樹時,首先就會產生不穩定的「傾向感」。另一方面,盆景樹幹的斜傾狀態與動物或人的運動瞬間(如人起跑、虎撲食、馬躍障等)出現重心離開支撐面的一瞬相類似,因而通過類比聯想而產生了「趨動感」。
3、下行垂枝、跌枝的主脈及懸崖式的盆景樹幹都呈向下延伸之勢,它們給予人們的聯想是豐富的,或如蒼龍探澗、或如峻崖瀉瀑、或如高山墜石、或如大雪壓枝,共同之處是都因下行而倍增動感。
4、象形盆樹某些部位的造型是直接取象於某一動態形象,因而具有動感。如盆景飄枝的主脈取象於風中的飄帶,迴旋枝取象於澗流激水,回頭枝取象於動物回頭,風吹枝取象於風中枝態,又如榕樹之根常藉以表現動態之象,或為鳳羽舞動、或為瀑水流動、或為龍蛇趨動。
5、外延盆樹中的探枝、飄枝分外突顯的原因是它長於其他枝,因而給人以「外延」之感。這種現象類似於動物探爪、龍蛇探道。陸學明先生曾將他獨創的大飄枝喚作「友誼枝」,意謂如主人伸手迎接賓客之手,所以超長之枝有「探」、「伸」的動感。同理,尖聳的樹幹或舍利頂則有「指向」、「衝突」的動感。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