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清朝嬪妃為何都要穿「花盆底鞋」,跟高又重穿著不怕跌倒嗎?專家揭秘:為了方便皇帝 _-,

清朝嬪妃為何都要穿「花盆底鞋」,跟高又重穿著不怕跌倒嗎?專家揭秘:為了方便皇帝相信不少朋友都見識過「厚底鞋」,動不動就是個5-7公分的,女孩子們穿上還 ...




清朝嬪妃為何都要穿「花盆底鞋」,跟高又重穿著不怕跌倒嗎?專家揭秘:為了方便皇帝

相信不少朋友都見識過「厚底鞋」,動不動就是個5-7公分的,女孩子們穿上還能「健步如飛」,簡直讓男士們大開眼界,不由得想問問她們,難道不怕跌倒嗎?這樣的擔心確實有必要,因為厚底鞋摔倒受傷的女性也不算少。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款「花盆底鞋」,愛看清宮劇的朋友肯定都見過,比如《新還珠格格》中有一集,民間丫頭小燕子根本穿不慣格格們穿的花盆底,直接在乾隆和皇後面前摔了個四腳朝天,那畫面「太美」,乾隆都不好意思直視了。那麼問題來了,那麼難穿的鞋子,穿它到底為何?裡面竟然有那麼多講究?咱接著看!





「花盆底」,全稱為「清代花盆底鞋」,又稱「旗鞋」,是清朝時期滿族婦女穿的一種鞋子,這鞋可比厚底鞋難穿多了,它通常以木為底,鞋底高5~10公分,最高可達25公分,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因為它落地踩下的印痕特別像馬蹄,所以也叫它「馬蹄鞋」。

但大家都知道,滿族是游牧民族,也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經常要在草原上騎馬打獵,穿這種花盆底鞋非常的不方便,滿清人到底是為什麼開始穿花盆底鞋呢,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這就要提到古代一個叫「纏足」的陋習,它始於北宋後期,到了南宋開始流行,古代女性一般從4、5歲起就開始纏足,直到長大後骨骼被裹到定型,才把纏繞的布帶解開,便成了古代男子「最愛的」三寸金蓮。



以古裝劇為例,娘娘們走路一般不都有下人扶著么?並不只是因為她們尊貴的地位,更是因為那「三寸金蓮」導致她們無法正常走路,詩人們感嘆道「腰肢只怕風吹倒」,意思是風一大都能把她們吹倒,男子看了覺得「楚楚可憐,甚是喜愛」。





當年清朝入關,滿族女子們看到漢族女子的小腳以及走路的姿態,竟然也產生了喜愛之情,所以紛紛效仿她們裹小腳,但滿族男子並不是很喜歡,比如皇太極、順治、康熙統統下令禁止婦女「束髮裹足」,甚至表示誰敢纏足,流放3000裡外。於是「花盆底鞋」應運而生,這種鞋子鞋底很高,完全可以遮住女子的腳,就達到了不需要裹腳也有「小腳」的效果,此乃花盆底的第1個用途。



第2個用途,傳說滿族的先民們當年打仗遇到了一片泥塘,不知如何渡過,有一個人提議大家在鞋子上綁上高高的樹杈子,學白鶴的樣子踩過去,最後他們順利渡過泥塘取得成功,為了紀念這次勝利,「花盆底鞋」便產生了。但我認為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第3個用途,為了方便皇帝,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皇帝素來有「後宮佳麗三千人」的說法,即使沒有3000人那麼誇張,幾十、幾百個還是有的,皇帝也不會記住所有人的名字,此時「花盆底鞋」就發揮了用處。





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女子的「花盆底鞋」愈發精美,上面會有各種刺繡、雕刻、串珠,甚至還在鞋尖上掛著小穗子,加上這種鞋通常是貴族中青年女子才穿(老年多穿平底鞋),所以到了後期妃子們穿的鞋子是根據她們的地位來規定的。皇帝要是忘了眼前女子的身份和地位,只要看一眼那雙鞋,就能快速反應過來了。





其實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還有好幾種,但皆為民間傳說,具體已不可考究,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它還有什麼用途呢?

參考資料:《漢族婦女纏足起因新解》《清史稿》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