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跑多長時間、多少距離才算健康?
沒必要天天跑步
鍛鍊能夠促進身體健康是基於「超量恢復」這一理論:超過身體正常負荷量的運動量能帶給肌肉和內臟更強的刺激,於是身體會認為它的部件「功率」不夠,就會組織「資源」去增強相關的功能,所以身體的健康水平、運動能力便會上升。可是運動也會帶來身體疲勞,因此需要給身體一定時間去完成「超量恢復」。否則,不僅 影響正常工作生活,還會造成損傷。
根據體力決定跑步天數
不過,如果達不到上述標準,也不能說沒有鍛鍊效果。比如,身體素質差的人一周只跑一次,其他日子選擇散步、健走,也能促進身體健康。總之,要根據自己的體力、工作性質、疲勞程度等來決定跑步的天數。至於當天要不要跑步,可以根據肌肉的疲勞程度、早晨醒來時感覺好壞、體重的增減、食慾的好壞等因素決定。
此外,跑步過程中,踝關節、膝關節會承受巨大的衝擊力。所以,如果運動者較胖,可以考慮以其他形式的有氧運動,如游泳、太空漫步機、自行車等替代跑步。
跑步健身的原則
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制」,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鍊.在鍛鍊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鍊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為確定自己鍛鍊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鍊三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
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鐘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公里,說明鍛鍊水平較差;如能達到1.8-2.6公里,說明鍛鍊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公里,即達到優秀鍛鍊水平.
40-47歲年齡組的人,鍛鍊水平較差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1.6公里以內;良好者為1.7-2.4公里;優秀者為2.5公里以上.
50歲以上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則分雖為1.5公里以內、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晨跑、午後跑、夜跑
一、晨跑的利弊
優點:使一整天精神飽滿
缺點:加大心腦血管負擔、空氣品質令人擔憂
建議:室外健身不宜過早、晨跑前不要吃早餐。
不少人認為早上起來運動有助提高新陳代謝,讓人一整天都精力充沛,精神飽滿。不過,「身體就像是機器,運作之前需要預熱,預熱不充分會導致零件磨損。」早上鍛鍊會加大心腦血管的負擔,熱身不充分,甚至有關節受傷的危險。
另外,這個時間段陸地上的大氣中有許多如煙塵、苯等污染物沉澱,加上二氧化碳濃度高,跑步者大量吸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所以李銳建議,室外健身不宜過早,大霧天及空氣品質差的地方也不要早起鍛鍊。晨跑前不要吃早餐,以防腸胃不適。
晨跑之前不能吃早餐。當食物進入胃中時,消化便開始了。倘若吃了早餐之後進行晨跑,全身的血就會集中到四肢,而胃部供血量幾乎為零,這樣會導致食物與胃壁直接摩擦,很容易在晨跑中出現胃痛症狀,長期維持這種狀態極易患上胃炎甚至胃潰瘍;
二、午後跑的利弊
優點:身體充分預熱
缺點:容易影響晚飯,引起消化不良或腸胃炎
建議:飯前一個半小時不做運動。
經過大半天的「預熱」,人的神經、肌肉、關節狀況在下午靠近傍晚時,即4點至6點達到巔峰,此時運動能最大化地減少受傷機率,加上室外溫度適中,十分適合跑步。
雖然中午跑步很不多,但是這個時間正好是很多上班族最繁忙的時間,有些人下班後抽空去跑步錯過了飯點,或者運動後立即進食,這些都非常不健康,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腸胃炎。正確的做法是飯前一個半小時內不運動,飯後半小時後可做散步、太極等輕微運動,一個半小時後可做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
三、夜跑的利弊
優點:減肥效果佳。
缺點:易受風寒入侵
建議:選人多、光線充足的地方。
夜跑似乎是學生、白領等白天難以抽空鍛鍊的人群最好的選擇。出汗少,涼快,不會曬黑,而且荷爾蒙在此時間段對鍛鍊的反應最強烈,有較好的減肥效果。
夜間跑步尤其要注意選擇地勢較平坦,或較熟悉的地段進行,所有的運動都需要做準備活動,晚上跑步也不例外。跑前輕壓腿,做做下蹲,可以讓心臟和肌肉更快進入運動狀態。有人一開始跑就穿得很少,雖然可能並不冷,但在跑完步放鬆的時候容易著涼,所以注意保暖非常必要。
由於跑步強度不大,飯後半小時就能跑了。因為這項運動不會影響睡眠,所以如果晚飯吃得不太多,就是晚一點也沒關係。如果跑完步用溫水洗腳15-20分鐘,能使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人易入夢鄉。
關於跑步的5個真相
真相1:熱身運動
運動前要做熱身運動相信是不需要再普及的道理了,尤其是在跑步前,對腿部的拉伸尤為重要。只有在預熱充分,並且拉伸到位的情況下,小腿才能以「最佳狀態」投入「作戰」。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