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的七夕,估計是慣常的熱鬧景象——公布戀情的、告白的、求婚的,

打折促銷的商家,滿座的情侶餐廳,不久之後垃圾桶裡枯萎的玫瑰花瓣。

關於愛情的保質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擔心七年之癢,

擔心厭倦,擔心彼此性格的差異,帶來無窮盡的煩惱……

然而有一對愛了 60 多年,加起來快 180 歲的夫妻,卻給出了迥異的答案。

能想象嗎?

世界上存在這樣一對夫妻,

對她們來講,吵架是幾乎不存在的,

七年之癢算不上什麼,

生離死別也不能改變什麼。

英子和修一

如果算到今年,

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

兩個人加起來可能就有 183 歲了。

時間要是能回到 3 年之前,

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 ——

夏日傍晚,英子穿著利落的衣服,

在庭院裡勞作。



修一擡頭望向她,

心裡很安心,

繼續手中可愛的簡筆畫。

畫上是兩個小人,

坐在桌前,雙手支頭的女孩,

站在她身後,有一雙招風耳的男孩,

他們各自的 t 恤上,

標著 88、91,

那是他們各自的年齡。

為什麼畫上的自己要站在妻子身後?

修一解釋,“英子想做什麼,我就支持她。”修一從不勉強英子,



英子說,一直以來,修一從來沒有幹涉過她的自由,

她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英子回報以修一同樣的愛。

修一不喜歡吃蔬菜,英子也不逼他,像哄小孩一樣,

每天打蔬果汁給他喝,春天,會加一些胡蘿卜和應季水果,

秋天,會配一些綠葉蔬菜。天天如此。

英子和修一,

兩人住在自己的小家,

過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

每天早上起床,便到菜園裡,

鋤地拔草,摘黃瓜,挖馬鈴薯,

翻草莓,采櫻桃。

食物交給英子,

木工交給修一,

如大多數人向往的那樣,

每天充實又快樂。

年輕的時候,修一是個建築師,就像所有認真工作的年輕人一樣,

每天忙碌到腳不沾地,幾乎沒有和英子相處的時間。

家裡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

英子每日呆在家中,像在外面工作的修一一樣兢兢業業,

操持家務,努力營造出舒適的生活環境,

讓修一有整潔的襯衫穿,有可口的飯菜吃,默默支持他。

年輕時的英子與修一

但是,英子也有自己的願望,

“有一天能住到鄉下,

過劈柴種花的生活,

每天看窗外升起又落下。”

修一一直記著

於是,修一退休之後,

兩人歸隱山林,

在愛知縣春日井市一起建了一座木頭房子。

房子很小,

是一間三十二張榻榻米大的平房。

一粱一柱,

都由修一親手設計。

修一的手繪

天花板做了挑高,

方便陽光的進入,

視野也更開闊。

室內春暖夏涼。

太陽強勁的季節,也正是樹葉繁茂之時,

茂盛的葉子猶如光線篩選器,房子裡只有陣陣清涼;

到了風吹枯葉落的時節,冬日溫暖的陽光不受遮擋,

將整個房間都烤得暖烘烘的,喝上一杯熱茶,再愜意不過。

房子不大,庭院卻很大,

菜園有 600 多平米,

山林裡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修一和英子劃分出 21 個區塊,

種了 70 種蔬菜,50 種水果,

還有不同品種的花花草草。

一年四季,

都有新鮮的食物供應,

想要吃什麼,



去院子裡找就可以了。

英子有一手令人艷羨的好廚藝,

松餅、巧克力蛋糕、桃子蜜餞、

團子、布丁……

色澤美麗,不輸餐廳。



家裡的每件東西,陪伴著修一和英子,都上了年紀。

餐桌,是從荷蘭買的,好看又結實,據說能用上一百年;

椅子,是朋友送的,英子親手縫制了椅墊;

餐櫥、鬥櫃、衣櫥……在十年的時間裡慢慢安置齊全。

鋼筆用了大半輩子,衣服鐘表,不壞就不會換,

就連經常使用的烤箱,也都已經有 40 歲了。

每一件物品,

都與修一和英子有著深厚的感情。

兩口子有著相同的消費觀,

“購買的東西要傳給下一代,

要買就買好的,

絕不可以買便宜貨。”

但是,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其實很不一樣。

英子做事隨性,還有點迷迷糊糊。

做飯撒調料,都是自己掂量,

從來沒想過使用工具精確用量。

有時候,還會忘掉固定的配菜,

臨到用飯時間,

修一說了,就又匆忙去做。



修一做事縝密,一絲不茍。

洗過的衣服要用力熨平,

然後按形狀大小排列晾起來。

家裡的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

視覺效果務必整整齊齊,

亂掉的文件夾必須消滅。

英子和修一的愛情,一開始也充滿差別。

兩人相遇在六十多年前,那時候,東大帆船部來半田市比賽,

修一是船長,跑來找英子協商,是否能讓部員住在她家的空酒窖裡。

談起與修一的第一次會面,英子回憶,

“他啊……真的是……穿著麻布做的皺皺巴巴的褲子還有草鞋”。

後來,兩個人在帆船港口舉辦了婚禮儀式,沒有婚禮。

那是 12 月中旬,天氣正冷。



1955 年,英子與修一結婚

兩人在婚後開始變得無話不講,

做決定都會先征求對方的意見。

性格千差萬別的夫婦倆,

互相為對方考慮著,

“用自己的方式體貼對方,就好。”

剛結婚的時候,家裡很窮。

修一的愛好是帆船,一艘帆船要 70 萬,可是月薪只有 4 萬。

英子聽了之後,只是說了句,“這樣啊”,就開始平靜地想辦法。

瞞著修一偷偷變賣衣服和家具,“這種事不能告訴他的”,去實現他的願望。

兩人搬到現在的家後,

修一做了鮮艷的指示牌,

插在菜園裡,擺在電器旁,

用來提醒做事有點大大咧咧的英子。

“正在用煤氣,不要忘了啊。”

“別撞到,會疼哦!”

年紀增加,體力下降,

修一又重新製作更輕更好施力的農具,

塗上明黃色的漆,

看起來鮮亮有活力。



兩個人當然也會有難以適應對方的地方,她們想了一個辦法,通過留言板交流,

用留言板,提意見的人和被批評的人,都不會感到彆扭。

“上哪去了?水都沒關呢。”

“對不起,下不為例。”

留言板製作中

夫妻倆一唱一和,把生活經營得格外有情趣。

如果你去拜訪英子和修一,四時四季都有不同的感覺。

如果你在春天去,草莓和櫻桃,

在小苗剛剛探出土地、有些綠意的時候,就成熟了。

英子也許會用拿手的草莓蛋糕和櫻桃酸奶招待你。

如果你在夏天去,

正趕上吃野薑、番茄和青豌豆的時候。

陽光透過葉子,碎金般灑在地上,

夫妻倆早早做完農活,

英子炒好麥粒,

兩人就配著醃菜和梅乾,

喝爽口的大麥茶。

秋天來大概最好。

菜園裡果實累累,果酒也釀好了。

修一會送給你親手打好的包裹,

解開包裹,你會看到酸橙、栗子、果醬,

還有手寫說明書和手繪簡筆畫。

冬天去,

也會有一大堆吃的在等著你。

四季的食物、自然的饋贈,

你都能在夫妻倆的餐桌上感受到。



修一很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認真記錄生活,把它們存起來,你會發現人生真的很美好。

修一每天都會寫日記,把兩個人生活的點滴一一記下,今天種下哪些蔬菜,

收獲了什麼水果,送給哪位客人什麼禮物,文字旁又配上可愛的插圖。

修一也很愛攝影,

他把英子做的一整年的飯食拍下來,

兩人一起做了一本小書 ——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書名的意思是,

每天都是如同晚秋到初冬裡,

陽光和煦的好天氣。

英子和修一的生活,

被紀錄片導演伏原健之注意到,

《人生果實》它記錄的,無非是一對夫妻,再瑣碎不過的日常。



然而就是這種瑣碎日常,

卻蘊含著生活本真的力量 ——

它告訴人們,

還可以這樣過活,

有這樣美好的日子,

不懼怕也不焦慮地,

任時間流逝,逐漸老去。

修一去世前兩個月,佐賀縣伊萬裡市一家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曾經給他寫過一封信,

我們這裡都是因為不堪現代社會的壓力,而出現精神問題的人。怎麼才能活得像個人?

他請求修一為精神病院設計一棟樓,

不是一排水泥樓房,而是一棟能緩解病人焦慮的建築。

修一給出的設計方案是,把樓房置於樹林中間,空地種上四季水果,

再加上一個手工活動中心——能自己做的東西都自己做。

影片裡也記錄下修一去世後,

英子一個人的生活。

“2015 年 6 月 2 日,在田地裡拔完草後午睡,

再也沒有醒過來。”

鏡頭掠過修一常戴的草帽,

掠過他們一起修葺的挑高的房梁,

陽光暖暖,彈幕裡卻哭成一片。

告別式上,英子望著修一的遺體,

等我生命到盡頭變成骨灰,

我們一起環遊太平洋。

一個人會很寂寞,但要好好的等著我。

我很期待還能再見到你,我會好好過下去的。

她仍然做他愛吃的菜,

“如果他能嘗到就好了。”

與收垃圾的小哥鞠躬說,謝謝你。

在田地裡種只有修一才愛吃的馬鈴薯,

修一喜歡明亮的房間,

所以挑高的窗戶要常打開。

習慣,之所以成為習慣,

因為你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愛上了它。



修一去世後,英子還是會做他的那一份飯,並放上修一喜歡用的木勺子。

英子和修一,度過了幸福的人生。

這四十年,因為有彼此的陪伴,每一天都是晴天。

網友在《人生果實》下的留言裡寫道,英子和修一,

住得像個人,吃得像個人,死得像個人,如此,就有了像個人的尊嚴一生”。

還想加上一句,愛得像個人。

接受採訪時,87 歲笑起來還像個少女般乾凈的英子說,

修一是越老越好看了。90 歲的修一則說,“她於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

即使最後有別離,那又怎樣呢?

只需珍存這一刻的火花,就能懷著美好的期待,一步一步,繼續走下去。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

本文圖片來源自日菁字幕組《人生果實》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