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小時,父輩曾對我說過客家人祖訓:
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可惜,而今尚有幾個新客家人懂客家言?
客家人努力進取,融入他鄉,觀客家遍布五大洲後裔即可知。客家客家,以客鄉為家鄉,即是客家。
但作為客家人,你真的知道客家人引以為傲的精神特質嗎?
客家精神客家精神是來自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沉積,來自萬里遷徙的磨練,來自偏僻山區惡劣環境的鍛冶,來自祖輩一代一代的言傳身教,來自客屬先賢「源於斯,高於斯」的添薪增彩。這裡略舉客家精神的主要內容。
硬頸精神
硬頸精神就是指客家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隨著歲月的前移,在客家地區,「硬頸」一度理解為「脖子硬硬、不會轉彎」的負面字眼。於是包括台灣在內的一些客家學者千方百計搜羅一些新詞彙,試圖用「硬程」、「硬耿」來代表客家精神。「硬頸」含有執著、不怕死的意味,當然這種不怕死,不是貪財好色式的不怕死,也不是權迷心竅式的不怕死,而是對民族氣節的認同和堅守,客家人將它延續到近現代的中國革命史上。
吃苦耐勞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客家先民在紮根山區、艱苦創業中,歷盡千辛萬苦和艱難險阻,鍛鍊了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並世代相傳。改革開放中,又一批客家精英勇闖特區或戰商海,拓展國際市場,成為新一代優秀的企業家(如曾憲梓、葉華能、楊欽歡等)。
勇於開拓
客家人歷千百年的奮鬥,五次大遷徙,擴展到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湖南、台灣等省,18世紀末又遠渡南洋、美洲勞工,爾後輻射到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繁衍了一億多客家人及其後裔。海外客家人多半是「扎條褲帶出遠門」,飄洋過海創業。馬來西亞著名僑領葉亞萊是創辦吉隆坡的開埠元勛。該國梅州大埔籍華僑肖畹香先生,10多歲還在梅州大埔山區放牛,爾後「一條褲帶」闖南洋,白手起家,成為當地巨富。
民族意識
翻開數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許多革命運動和客家人密切相關。客家人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革命,震撼了清廷的統治根基。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中,一批客家人如朱德、葉劍英、楊成武、肖華等成為革命中堅,馳名將帥。
溯本思源
許多海外客家人雖身在異邦,但始終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時刻想念「唐山」和出生地「胞衣跡」,常講「阿姆話」,教導子女溯本思源、尋根問祖,兜好香火,永遠不忘祖籍國與列祖列宗。抗戰時不少愛國華僑捐巨款支持抗日鬥爭,「四化」建設中,又投資國內辦實業,熱心鄉梓,樂善好施,捐建橋樑、醫院、學校,善舉多多。
克勤克儉
客家地區多半是文化之鄉,名人輩出,這與客家人崇尚文化、重教興學有關。不少客家父母再窮也要克勤克儉挑擔繳子女讀書。男人出門闖天下,有的報考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成為一代將軍和高官(如葉挺、羅卓英、吳奇偉等),有的發奮讀書,攀登科學成為優秀科技人才和精英(如當代文豪郭沫若、橋樑專家李國豪、數學奇才丘成桐等)。
精誠團結
客家人是漢民族的支系,在長期輾轉、艱苦開拓的過程中,互助互愛形成了精誠團結的優良傳統。世界各地都有客家公會、客家同鄉會、崇正會。近20多年來,五洲四海客家鄉賢,攜手舉辦了18次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同根、同源、同心、同德,敦親睦族,全球客家大團聚、大聯誼,增進了親情、鄉誼,促進了客屬團結,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溝通了海內外信息和交流,促進了經濟繁榮。客家人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眾口皆碑,不少傳為佳話。
崇文重教
客家人是中國最重視子女品德和文化教育的漢族族群之一,客家人的聚集地之一梅州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之初,由周恩來同志領導的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在調查全國各地百姓的識字率,驚奇的發現:梅州地區的梅州客家人中居然找不到不識字的人,哪怕是種地的農民和婦女,因為在當時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依然比較強的社會裡,女子一般不能像男子一樣公平的接收到教育,但是客家地區則不同,客家人雖然在當時也有重男輕女的意識,但是出於對子女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幾乎所有客家女孩在當時也跟男孩一樣讀書識字,接受過較高水平的文化教育,這在當時的中國實屬一種較為罕見的現象。因為當時新中國農民識字率並不高,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是目不識丁的文盲。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