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_-,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一些研究者發現罪犯的生物機能與常人不同,他們的DNA編碼有打亂的趨勢。我們總覺得「某人生出來就註定是壞蛋」這種觀點言過其實,但科學家表示某些人的確很有成為一代罪犯的潛質。10.有些人可能永遠也無法改過自新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罪犯大腦的前扣帶皮層,可以預測出他們是否會承認,以及花多長時間承認他們犯下的另一宗罪。96名男子在釋放或緩刑期間,將接受核磁共振(MRI)掃描,以檢測他們感性的行為舉止。他們被要求 ...


一些研究者發現罪犯的生物機能與常人不同,他們的DNA編碼有打亂的趨勢。我們總覺得「某人生出來就註定是壞蛋」這種觀點言過其實,但科學家表示某些人的確很有成為一代罪犯的潛質。

10.有些人可能永遠也無法改過自新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罪犯大腦的前扣帶皮層,可以預測出他們是否會承認,以及花多長時間承認他們犯下的另一宗罪。96名男子在釋放或緩刑期間,將接受核磁共振 (MRI)掃描,以檢測他們感性的行為舉止。他們被要求盯著螢幕,並在一秒鐘之內做出反應:當螢幕上出現「X」而不是「K」的時候按下按鍵。大部分時候螢幕上都會出現「X」,所以他們必須控制住自己當出現「K」的時候不去按鍵。

研究結果顯示,罪犯們總是在「K」出現時也情不自禁地按鍵,這表明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情用事。他們大腦中控制人感性行為的部分也許有所缺陷。三年後,研究發現大腦前扣帶皮層最不活躍的那批罪犯更容易在釋放期間承認罪行。大腦的活躍度同樣也與罪犯離下次再犯的間隔時間相關。

研究者儘管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大腦活躍度與累犯有聯繫的原因可能是源於罪犯感性大於理性,但大腦前扣帶皮層也可計算出罪犯按鍵時犯錯的可能性。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切忌僅因這些統計分析就妄下定論。

9.有些人天生就是罪犯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六十年代末,世界衛生組織(WHO)建立了一個項目,以印度洋模里西斯的近1800名兒童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來預測這些孩子長大後是否會成為罪犯。

研究表明,這些來自模里西斯的孩子如果當受到高聲呵斥或咄咄逼人時心率較慢,皮膚相應的收縮也較遲鈍的話,那他們長大後很有可能成為罪犯。表現出這些特質的 15歲少年,一般到了29歲就會有犯罪記錄;而有這些特質的3歲孩童,5年後也會出落得比其他孩子更具攻擊性。當研究目光投向雙胞胎時,個性相似的雙胞胎的共同點比個性相異的雙胞胎要多得多。每對雙胞胎都是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基因的作用遠大於後天環境。

根據這一理論,罪犯們鮮少有「恐懼」這種情緒。一般來說,高亢的聲音會導致人心率加快,身體

機能也會拉響警報,起一身的雞皮疙瘩。而對此反應淡漠的兒童,他們面對自己行為不端帶來的懲戒時仍不為所動。同樣的道理,他人的不幸也激不起他們一星半點的反應。該理論聲稱,人們小時候的這些特質會引領著他們長大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研究人員表示,後天環境也是決定一個孩子是否會成為罪犯的一個重要因素。

8.很多犯罪由鉛引起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孕婦懷孕期間接觸鉛會導致嬰兒頭變小、頭痛、低智商、表現出好鬥或不正常的行為。同時,鉛還會減少大腦中負責控制神經衝動和思維等活動的灰質。科學家計算了不同年份里環境中的含鉛量,並把得出的數據與這些年的暴力犯罪率進行比較。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含鉛量的增加對應了二十年後暴力犯罪的增加。然而,兩者相關聯並不表示兩者具有因果關係,所以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研究人員試圖確定:去除1970年代美國汽油里的鉛,是否能與 1990年代的犯罪有聯繫。他們從每個州收集含鉛量的相關數據,並繪製每個地方犯罪率的圖表。在這些州,由於含鉛量早期或急劇降低,20年後,暴力犯罪也相應減少,反之亦然。有些人支持鉛導致犯罪的理論,聲稱20世紀90%的犯罪率可以查出是由鉛所致。然而,其他人則持懷疑態度,理由是缺乏證據。支持者認為,永遠不可能有直接證據,因為沒有人會故意用鉛毒害兒童。

7.戰士基因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研究人員認為,有些人天生會進行暴力犯罪。他們提取了芬蘭暴力罪犯的血樣後發現,慣犯的基因中都含有變體CDH13和MAOA。他們稱之為「戰士基因」。MAOA使得多巴胺進行新陳代謝。如果MAOA的活動減少,酒精或毒品的使用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多巴胺破裂,引發攻擊行為。CDH13有助於大腦神經元連接的發展並且是ADHD([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小兒 多動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說擁有這兩種變體會使人更有可能進行暴力犯罪,並且可能性約為普通人的13倍。MAOA位於X染色體,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多數殺人犯是男性。而女性擁有這個基因的兩個副本,所以,如果一個變異,另一個正常的基因可以抵消其效果。然而,男人只有一個X染色體的副本,所以他們如果擁有這個變體,就會飽受其折磨。這並不是說,擁有這兩種變體之一的人肯定會進行暴力犯罪。研究員吉姆·法倫(Jim?Fallon)發現他自己也有這樣的基因,但他不曾有過暴力行為。環境因素同樣很重要,如果個體在童年時期經歷過逆境,MAOA會致使更高的犯罪率。

6.精神變態有可能是進化的結果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精神病患者與正常人有著不同的生理機能,一些研究者認為精神病是進化的選擇而不是一種精神異常的例外。在一些測試中發現,有著精神變態傾向的人有較少的可能性會去傷害家人。從進化的觀點來看,這表明精神病罪犯試圖通過犧牲其他人來保護自己的基因。

儘管這個理論有很大的爭議,但是還存在其他的證據證明精神病是進化的選擇。

有一個人類學假說建立在對布須曼人和蒙杜魯庫人的觀察上。布須曼人生活在南非最貧瘠和荒蕪的沙漠地區,為了部落的生存,他們通常聚集而居。在那裡,生產生活依賴於部落中所有人的合作。任何精神上的異常特性都會妨礙這個人的生存。

蒙杜魯庫人生活在亞馬遜流域,部落中的女人承包了基本的生產性工作,而男人為了社會地位而競爭。

在這個文明中,性交易可以換來肉,生存狀態取決於男人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就要求無所畏懼、良好的語表達能力以及殘酷決斷,而這些基本都是精神病的特性。這也就是說,在那種環境下,精神變態可能會進化成為一種優勢。

然而,這些觀點並不能完全解釋精神病的出現究竟是一個例外還是一個進化的結果。目前流行的理論仍然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適應環境進化的特性。

5.腦部異常可作為免責事由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最近一些年來,在司法實踐中,通過對罪犯大腦進行X光片掃描(即鑑定是否存在異常)而減輕對罪犯的處罰的案例迅猛增加。從2007年至2011年,審判中提到精神鑑定證據的案件數量從112件增加到1500件。

這是調查者從法院記錄中獲取到的數據。然而,還有很多案件沒有通過法院程序來解決,這個數據並不是完整的,所以總數有可能會更高。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神經病學影響了更多法院案件的判處,只是法官在審判中更多的討論而已。

在一個案件中有一位維吉尼亞州的教師因為給學生觀看色情內容而被捕,法院判處其猥褻兒童罪。

然而就在這位教師入獄前,大腦掃描檢測發現在他的大腦中存在一個腫塊,而且這個腫塊導致其產生戀童癖的傾向。

儘管大腦中不存在腫瘤或者腫塊,通過腦部掃描發現,罪犯的大腦功能有時候會存在異常。

另一個案件中,一個婦女殺害了她的姐姐,焚燒了屍體,並且還試圖謀殺父母。由於她的大腦中有一塊區域異常,導致了其特殊的衝動性和攻擊性,由此對她的處罰從無期徒刑減刑為20年有期徒刑。

神經系統鑑定經常被用作免責或者減輕刑法的事由。但是將罪犯的腦部異常作為減輕處罰的事由有很大的爭議。

4.大腦植入手術阻止犯罪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像電影《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的場景那樣,有人提出了通過腦植入使罪犯「改邪歸正」的想法。畢竟,我們早已經在人體內通過植入手術改變了許多其他的東西;有些裝置甚至還能改變情緒。美國白宮(The White House)已出資30億美元資助「大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其中7000萬用於頭部植入研究。進行阻止犯罪的頭部植入手術正從科幻走向現實。

如果罪犯自願進行能控制其脾氣或暴力行為的植入手術,那麽他就能免於死刑。儘管這顯然是個可怕的概念,但一個人的消極想法甚至可能由此抑制。然而,如果這個選擇是死囚牢房,那麽有些人可能就會願意進入死囚區,從而保安自己的性命,還有每個潛在受害人的生命。

許多人認為,一些罪犯早已被藥物改變了自身的特性,這些藥物像治療精神疾病一樣治療他們的犯罪衝動。如果醫學能通過大腦植入手術治療像耳聾、老年痴呆症之類的病症,那為什麼就不能把犯罪也當成一種能治癒的疾病呢?

3.健康與健身打擊犯罪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若女性在懷孕期間吸菸或酗酒,則其寶寶日後變成暴力罪犯的幾率將會擴大兩倍或三倍。另外,鉛暴露也會影響成人的行為。若兒童三歲時營養不良,則其在青少年時期會表現得更加好鬥、孤僻。這麼多研究都把兒童的生活環境和其日後的暴力犯罪聯繫起來,有些還在疑惑我們是否能運用生物學來阻止犯罪行為。

科學家正在研究「生物干預」的效應,藉此在以後打擊犯罪。而且,這種干預無需藥物治療。

研究表明,若兒童在三歲到五歲期間攝入更多的營養,進行更多的鍛鍊,得到更多的認知刺激,那麽他/她23時犯罪的機率就會降低35%。要是護士去探望那些糟糕的孕媽並給她們提供少煙少酒的建議,那麽15年後青少年犯罪的幾率就會減少一半。

營養也會對成人造成影響。英國和荷蘭的研究表明,給少年犯的膳食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Omega-3)有助於減少35%的嚴重犯罪事件,這種物質對正常大腦的結構及其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諸如此類的研究都表明,降低兒童長成成年罪犯的機率可能就跟保證營養、避免毒素這類事情一樣容易。

2.心臟問題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研究表明,低靜息心率(譯註:靜息心率又稱為安靜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的青少年在長大成人之後極有可能成為「暴力犯罪者」。在瑞典,直到2009年為止,服兵役都還是強制性的。在兵役測試項目中,每一個年輕人在其18歲時都要接受心率測試。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數據,並根據他們的心率將其分為五組。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心率低於60次/分鐘的人與那些心率高於83/分鐘相比,在將來的幾十年中,前者比後者更有可能成為暴力犯罪者,確切的說,前者比後者多出了39%的可能性。上面所提及的「暴力事件」包括謀殺、襲擊和縱火。五組之中,靜息心率最低的那一組,其中25%的人會去實施一些「非暴力犯罪事件」例如吸毒,而39%的人更容易在襲擊或意外事件中手上。

為了證實以上理論,研究人員認為,那些低靜息心率人群的心理衝動水平與常人相較,異常低下,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沒有常人那般清醒、警覺。這也許就是導致他們尋求「刺激經歷」例如一系列冒險行為和犯罪活動的原因之一。這也就意味著「輕微的緊張經歷」無法「滿足」他們,他們也不會因此去「確認」自己當時的心率,也就是說,他們實施「冒險事件」的恐懼感弱於常人,其犯罪的傾向性則強於常人。

1.遺傳問題

研究指出:原來人一生出黎就係有「犯罪基因」! 犯法是理所當然??

人的先天生物結構也許會對其日後「是否會犯罪」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其實,基因也並不是絕對的決定因素。正如我們前文提到的,科學家吉姆·法倫(Jim Fallon)在研究連環殺手與精神病患者的大腦活動時,竟發現他自己的腦部掃描顯像正是一個精神錯亂的連環殺手無疑!假設法倫沒有秘密殺死數十人,此類研究結果則可表明,遺傳因素也許只是會讓某人先天具備實施暴力和心理變態的傾向。

當他意識到自己擁有「殺手意識」時,他選擇繼續進行他的研究,以求證符合罪犯「犯罪行為」的其它因素。法倫提出假設,他認為那些連環殺手在其童年時期,通常遭受過嚴重創傷,比如虐待或目睹殘酷暴力。例如泰德·邦迪(Ted Bundy)(譯註:美國連環殺手),他由他的祖父母撫養長大。祖父母以他的父母自居,而他的生母則扮演他的「姐姐」(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後帶他回到費城,他的生父一直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是後來事情真相敗露,他的堂兄弟便不停拿這個「事實」去折磨他。此外,他的外祖父也有暴力傾向。

然而,法倫本人卻擁有一個充滿愛心和關懷的家庭大環境,這也是在他的研究中他所認為的最至關重要的一點。所以說,單靠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二者之一,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法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igoldenbrothers/?fref=ts


來源 source: http://ww.circle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