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故宮又火了一把,不是因為故宮本身,而是因為一個在故宮撒尿的小孩子。

一位媽媽興奮的在朋友圈曬娃,說自己孩子在天安門廣場和故宮“又隨便拉尿尿了”,還配上“害羞”的表情。

這樣不文明的行為毫不意外地遭遇到了大量網友的指責和抨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更多的,則是網友在指責母親暴露了孩子的隱私部位。

照片裡,孩子的隱私部位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成為了母親和友人們親密玩笑的談資。

真的很想知道,等這個孩子長大,知道他曾在網路上面前“直播撒尿”,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當他知道自己的隱私部位被身邊所有人看光時,又是何等感受?

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社交媒體,也基本上變成了“曬娃圈”。

很多爸爸媽媽不僅用來記錄孩子帶來的美好,更是實時直播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孩子睡覺好可愛,發一下;

孩子洗澡好開心,發一下;

孩子吃飯吃的香,發一下;

孩子跌跌撞撞上廁所,也要發一下;

……

更有甚者,在發孩子的照片時,完全沒有給孩子的隱私部位打碼,就讓孩子赤裸裸的出現在網路。

我們能在網路上看到無數小孩子的“裸照”。

在大人們聲討對隱私的侵犯,並告訴孩子要尊重隱私時,但他們自己卻侵犯了自己孩子的隱私。

他們不以為然,覺得小孩子小,哪有隱私可言,沒事。

是真的沒事嗎?

館長認為,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傷害。



讓我們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吧。

最近,美國一個6歲的小女孩對父母在社交網站上的“曬娃”行為進行了控訴。

她說她的父母很喜歡拍照,喜歡把她的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站上,這看起來很美好,但她認為:“我覺得我被利用了。”

從她出生開始,關於她的一切都被分享到了社交網站上,她覺得這簡直是“亂套了”。

她從來沒有同意過這樣做,但面對這一切,她卻無能為力。

本應該保護她的父母,卻成為了利用她獲得點讚的“罪魁禍首”。

這些照片,甚至有她在浴缸裡什麼都沒有穿的。

奧利弗對此非常尷尬和憤怒。

這些本來只有她父母可以看到的,但現在只要登陸社交網站,任何人都可以看到。

奧利弗完全沒有了安全感,也失去了自己的隱私。



隱私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奧利弗也無奈的發問:

“為什麼大人從來不發他們洗澡的照片在社交網站,卻要發小孩子的?”

因為是小孩子就無所謂了嗎?

社交網站拿走了小孩子的全部隱私,但這些隱私,卻是孩子的父母親手送出去的。

那麼,小孩子還可以相信誰呢?

不僅我們,許多明星都喜歡把自己的寶寶可愛的一面分享到社交網站上,但明星更懂得保護孩子的隱私。

像娘娘孫儷,從來不在社交網站發等等和小花的正面照,都是側面或者背面。

而賈靜雯,在發孩子照片時,總是會貼心的在孩子隱私部位打上可愛的小貼紙,保護好自己孩子。

我們不指責曬娃,也完全理解父母曬娃的心情,我們也喜歡每一個小天使。

但當父母發布自認為孩子們可愛瞬間時?你們能思考一下孩子們喜歡這樣麼?你們的照片是否侵犯了孩子們的隱私麼?

孩子們不是你們隨意玩耍的所有物,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應當被尊重,被我們平等對待。

網路裡的隱私只是一個縮影,更讓人寒心的是,孩子們從始至終,都沒被家長真正尊重。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經歷過自己的愛物被家長送人、自己的辛苦卻被父母當做玩笑嘲弄等尷尬。

太多時候,我們都在被父母以“愛”的名義不自覺侵犯。

小時候,我們穿著開襠褲大哭的照片,成為了他們多年如一日的談資,完全沒有看到我們臉上的尷尬;

小時候,我們最愛的玩具被父母拿走送給別家熊孩子,直到長大他們都在數落我們小氣,

卻從沒看到我們傷痛的內心;

小時候,我們私下分享給父母的囧事被父母堂而皇之講給親戚時,

他們臉上的眉飛色舞,卻深深刺痛我們的心;

小時候,我們達成和父母的約定後,卻並沒有收到原本許諾的禮物,

多年後提及卻只收到一句“你還記著啊”,我們內心的失落無人知曉;

……

他們當然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發孩子還是小baby時的祼照、不經同意就拿孩子的東西送人,

與發成年人的祼照、不經同意拿朋友的東西送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

一樣是不尊重人,侵犯他人權益。

只是,因為我們是孩子,在他們眼裡,就沒有尊重我們的必要。

很多年前在微博看到的一件事:

重慶有個女孩,有一天最喜歡的小貓被母親偷偷賣掉,跟父母同住的女孩只能含淚接受;

5年後女孩自己​​買了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貓,願意以當年20倍甚至更高的價格把貓買回來。

館長能想像她當時得知貓被賣掉時的絕望心情。

在她的世界裡,她的意志、她的喜好,從來都不被父母所尊重。

如今的中國式家長也曾是這種思想的受害者,但當他們為人父母時,卻成為了他們最不願意成為的人。

當被他們殘害的子女又有了下一代時,又不自覺地變為加害者,將孩子的隱私和自尊拋諸腦後。

有些傷害,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長期承受家暴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也習慣用暴力解決家庭紛爭;

兵營裡的新兵,在受了欺負之後,等變成老兵,也會以欺負新人為樂;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高高在上地教育子女的時候,替他們做選擇的時候,能想一想久遠以前,

你們也曾經是個孩子,也曾不被尊重,也曾流下委屈的淚水?

愛好被父母認為不務正業,興趣被父母認定不思進取。

那時候的你們也想過:“等我有了孩子,決不讓他/她受這樣的委屈。”

真有了孩子的時候,卻走上了上一輩的老路。

那種不被尊重,被漠視,被曲解的心情,再過多少年,都無法忘記。

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把他當成獨立個體,這樣長大的孩子,也自然學不會尊重下一代。

等到他們成年,早已忘記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的感覺。

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孩子既是你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出生之時,就被賦予了獨立的意志,哪怕他還沒有學會說不。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只是幫助他們成長的角色,而不是生命的主宰。

父母能替孩子引路,卻不該替孩子走路。

尊重孩子,是為人父母必備的基本教養。



很多父母潛意識裡覺得孩子哪怕成年了,也是“小孩子”,不具備與父母平等對話的能力。

但事實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的自我意識從兩三歲起就開始萌發了。

一個兩歲左右的寶寶,就會有清晰的“你”“我”“他”的所屬權歸屬意識,

隨著成長,開始有更清晰的平等概念,對規則的平等也更加追求。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願,打壓他的自由意志,會讓孩子漸漸覺得對生活失去掌控感,

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總是依賴父母,沒有主見、自信心低下。

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說,沒有尊重的愛是控制。

做父母的,與孩子相處時,首先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你要的尊嚴,孩子也需要有。

如果你覺得偷看朋友的日記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行為,那偷看孩子的也一樣;

如果你不會隨意在大馬路上撒尿,那就不要讓孩子這樣做;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隱私暴露在眾人面前,就不要去取樂拍攝孩子並發朋友圈;

如果你不願意隨意被人撫摸親吻,那就不要讓孩子被你的好友如此對待;

如果你不喜歡在聚會上被人逼著唱歌,那就不要去逼迫孩子。

他是你的孩子,更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理應得到你的尊重。

你所要做的就是蹲下來,傾聽他的聲音。

希望這樣的教育方式從我們這一代被杜絕。

我們作為父母,是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孩子做正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