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為什麼孫悟空一定是猴子? 生活+趣聞,

張衛健飾演的孫悟空(網上圖片)

你有無想過?為何《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會係一隻猴子/馬騮,而非其他更威猛的動物?其實這個角色背後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淵源,亦有證據足以證明作者吳承恩非絕毫無原因,憑空想像出這隻神通廣大的馬騮。

張衛健飾演的孫悟空(網上圖片)

根據英國著名漢學家杜比治(Glen Dudbridg)研究發現,猿猴在文學和宗教史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背景,文學作品中代表妖精的猴子需要神明壓制,而佛經中出現的猴子則對佛教非常友好。這樣的條件,有助吳承恩塑造角色。

佛教與猴子,中就在古代典籍中顯示出有很密切的關係,宋朝劉克莊有詩曰「取經煩猴行者」,證明猴子曾參與取經過程。明李禎《聽經猿記》中記載,有個叫袁遜的猴子,穿袈裟修行。《大日經序》又記載,北天竺國內有個叫勃魯羅的小國,每年七月都會有數千隻猴子曬經書。

玄奘取經圖壁畫 (網上圖片)
玄奘取經圖壁畫 (網上圖片)

除了古藉,考古學家在2003年,山西發現「玄奘取經圖」壁畫,其繪製時間比《西遊記》成書時間早近百年,已經看到有猴子陪伴在側;亦有人指,這名「猴子」其實是一位一位猴相弟子,所以吳承恩寫西遊記不是「齋吹」,真的做過資料收集。古印度神話《羅摩衍那》中還有神猴哈奴曼,他與羅剎王、羅剎女搏鬥的故事,據稱是「鐵扇公主」故事的原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孫悟空」這個名字,同樣有歷史可考。唐朝僧人釋悟空正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公元751年他奉旨出使西域,29歲時他開始遊歷印度,訪師求道,巡禮佛跡,苦心學習梵文,翻譯經書。40年後他回到京師,被唐德宗敕命住長安章敬寺,並賜法號「悟空」。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