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長大,為何一個「墮胎悽慘終老」,一個「幸福風光離世」… _-,

俗話說「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林徽因與陸小曼,正是兩個典型的按照「富養女兒」的標準培養出來的民國閨秀兩相對比,並非要在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一較高下, ...


俗話說「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林徽因與陸小曼,正是兩個典型的按照「富養女兒」的標準培養出來的民國閨秀

兩相對比,並非要在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一較高下,而是要在她們明明都是富養,卻結局迥異的事實下

獲得富養女兒、教育女兒的有益啟示,女兒的教育其實比兒子更應費心

因為她們將來面臨的誘惑和危險更多,因此林徽因和陸小曼的案例,就更加值得家長們研究、體會和重視

同樣出身富貴之家,同樣從小就讀詩書、精外文、學鋼琴跳舞、習山水繪畫、拿著名女校的文憑、請舉止優雅的外教;同樣的天生麗質和天資聰穎,又同樣出落得儀態萬方、才情兼備……

可是縱觀兩人的一生,林徽因卻更符合我們今天「富養女兒」的期待,她是真正把富養轉化成了「高起點」和收益一生的「高姿態」。 而陸小曼卻把富養當成了「揮霍」,揮霍了錢財與容貌,揮霍了才情與愛情,揮霍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與人生。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到底在哪裡?女兒又到底應該如何富養?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裡?

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裡?

真正富養的教育 不是附庸風雅 而是找到自己的一生志趣

林陸二人,從小就接受著當時最優質、最豐富,且是中西結合式的教育;從後來看,倆人在詩歌、外文、繪畫、鋼琴上的造詣,也是各有見長,難分伯仲。

那麼她們的教育有什麼不同嗎?

答案是: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不同。

陸小曼的教育,是那個年代裡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那時「交際花」一詞(非貶義)剛從西歐舶來,在中國的上流社會裡極為推崇,且在意識形態中強化了「血統」的概念,由此催生了「名媛」的階層。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裡?

陸小曼

家有一名媛,不僅意味著此女貌美婀娜、修養高貴、風華萬千,更是豪門之家的「象徵」和「榮耀」,甚至可能通過她們在社交場合的盤旋,帶來家族更深的權利結合和社會影響。

所以那個年代裡,如唐瑛、盛愛姬、章含之、王映霞等,多半自小就朝著名媛的標準來打造,她們學習詩詞歌賦,或者本身沒有特別目的(打發下時間),或者是從眾心裡(跟隨主流形態),甚至帶著一些功利和虛榮色彩……總結起來,即是為學而學、附庸風雅。

而林徽因則不同。其父林長民在當時也算是個與眾不同的官員,不僅是清官一枚,且猶如清風一縷,滿身正氣。他好結文人雅士、工詩文墨法,他那個時候培養女兒,也是有意朝著學者的方向,而非名媛而去。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裡?

林徽因

林徽因在16歲那年隨父遊歷歐洲,正是吻合了今天「讀更多的書、走更遠的路,以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的富養女兒觀念。她在「放眼看世界」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建築形象和設計藝術大開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興趣所在。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裡?

林徽因

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為了獲得一份真正的志趣。今天我們談富養、談教育,其唯一目的也正是為了讓她在更廣闊的世界裡,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一個謀生手段、一項經濟來源,它更是一個人一生提綱挈領的靈魂,扯著一個人的精氣神,讓人總有奮鬥的夢想和著眼的落腳。

而沒有這份真正的志趣,則如同陸小曼,即便養尊處優和衣食無缺,精神世界也是荒蕪而寂寥的,需要拿更多的聲色來填滿。

林徽因、陸小曼:都是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裡?

真正富養的品味 不是時尚奢華 而是懂得裝扮和用心體會

陸小曼愛漂亮的衣服,常常穿著華服忙著趕場、聽戲、打麻將。民國的名媛們,在置衣打扮和上層交際上都不遺餘力。她們的生活,迷戀於奢華和耀眼。

比如與陸小曼有「南唐北陸」之稱的唐瑛,就有一段相關記錄:她有十口鑲金大衣箱,昂貴的裘皮大衣掛滿大櫥;最喜歡的一件旗袍,上面鑲滿紅寶石和金絲線;有專配的裁縫;但凡法國貴族小姐所有,她一應不缺……時髦和前衛水平,旁人無法企及。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