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香港 Ibanker 人工原來有咁多!!! _-,

11-01-The-Wolf-of-Wall-Street-quotes
您好,本身是在台灣的科技業擔任IC設計研發工程師年資一年年收入90~100萬台幣想請問香港banker一般剛入行的待遇是多少,因為聽朋友的男朋友在香港當banker月收入就跟我年收入差不多而且年資也不超過三年,著實令我震驚想知道行情真的那麼高嗎?還是因為他是香港科技大學的高材生才那麼高?或是有虛報高一點,不然人家做一年我要做十年是不是該考慮去香港重考大學了……..Credit:WolfofWall ...


您好,本身是在台灣的科技業擔任IC設計研發工程師 年資一年 年收入90~100萬台幣

想請問香港banker一般剛入行的待遇是多少,因為聽朋友的男朋友在香港當banker月收入就跟我年收入差不多

而且年資也不超過三年,著實令我震驚想知道行情真的那麼高嗎?還是因為他是香港科技大學的高材生才那麼高?

或是有虛報高一點,不然人家做一年我要做十年是不是該考慮去香港重考大學了……..

Credit: Wolf of Wall Street

台灣讀者 IC設計研發工程師,年資一年,年收入90~100萬台幣,

即大約25萬港幣年薪,月薪大約略高於2萬港幣 即8萬台幣

這個薪金據了解在台灣的22k年代已經算非常好的收入。

但讀者稱香港 banker 朋友月薪等於其年薪,即月薪大約25萬港幣,資歷為三年

根據StealJobs 用戶提供資料庫,銀行收入如下:

Barclays 巴克萊銀行 IBD Associate 收入 : 「IBD Associate 月收入$100,000 + bonus」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Manager (corporate banking)收入: 「Manager (corporate banking):月收入$55,000 + bonus 」 Goldman Sachs 高盛 Analyst 收入: 」 Graduate Analyst (IBD): $72,000 「

以上均為Top Tier – Tier 1/2銀行 資歷0-5年的職級

因此,你朋友的男朋友自稱月入25萬港幣,似乎屬於偏高

香港人愛面子,有可能話說大了

當然,3年資歷月入25萬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投資銀行有時會給予front office員工巨大的花紅,可以多達額外20個月薪金

這情況下,月入25萬港幣仍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樣的情況在2005-7年間比較常見,近年投行競爭激烈,瘋狂花紅的日子已經不是那麼常見了。

最後,有關是否打算來香港讀書做banker

可讀: i-banker沒有你想像那麼光鮮 香港打工仔 vs 台灣打工仔: 逃離香港!

反而不少香港年輕人想「逃離香港」 去台灣過更好的生活呢~

香港 Ibanker 人工原來有咁多!!!

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中大金融學理科講師兼資深iBanker陳紅岩公餘時在大學任教的金融課程上,會有很多本科生和碩士生熱烈地問筆者關於投行的問題,畢竟對很多讀金融的學生來說,加入投行工作是他們首選。

金融系本科生應多了解現在投行情況,以免將來後悔入錯行。陳紅岩跟讀者分享學生最常問的3個問題:

1. 投行注重應徵者甚麼特質?

很多行家都在報章雜誌上寫過投行最重視甚麼特質,其實投行裏有很多不同部門,它們的要求並不一樣,有些部門對數理方面要求極高,譬如衍生產品交易和結構設計;

有些部門則重視人際和客戶關係,如產品銷售團隊和上市合併部門等;

另一方面,有些方面的知識在某些部門非常吃香,如法律、會計、電腦、語言等知識,金融本科的知識就反而是其次。

所以,在投行裏可說是「行行出狀元」,最重要是學生能掌握自己的長處和能夠醒目地避開自己的短處,從而加入適合自己發揮的部門。

在陳紅岩的投行生涯裏,就親眼看見不少高層,雖然金融知識欠奉,但就能靠著一些金融本科以外的技能步步高陞。

2. 那個部門最吃香?

這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投行包含業務很廣,在每個時期都總會有些部門業績特別標青,行內有一句:

You need to be at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你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在適當的部門崗位出現

那你就能平步青雲。

當科網行業最盛的時候(2000年左右)科網電訊合併和上市部門就非常吃香,而從2002年開始到金融海嘯前的固定收益衍生部門就更加是呼風喚雨,到近幾年就輪到High Frequency Trading(高頻交易)部門賺大錢。

可是,由於應徵者也特別多,學生要加入這些熱門非常困難,再者,有時候讓你進去了也未必好。

陳紅岩正正就曾在2000年的時候在科網電訊合併和上市部門,以及在2002年開始(直到現今)在固定收益衍生部門任職,有一段長時間筆者的團隊真是整家投行最賺錢的部門,部門的擴充也特別快。

但是,當科網股爆破,和之後金融海嘯殺到的時候,這些部門的損失也最慘重(行內所說的Ground Zero),並且也因為擴充過度,裁員也特別嚴重。

所以,陳紅岩這麼多年來的心得是,不要太在意入行時會加入甚麼部門,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將來不同部門的發展會怎樣,最主要是自己要有實力,任何部門都會有經歷大風浪的時候,萬一實力不夠就肯定會被Out。

3. 哪家投行最厲害?

這個問題最主要是看金融大局勢的變化,譬如金融海嘯以來眾多針對投行的規管條例——Basel III Capital Requirement (巴賽爾III資本要求)、Leverage Ratio Requirement(槓桿比率要求)、Liquidity Requirement(流動性要求)、Volcker Rule (沃爾克規則)等,因為不同國家的監管機構推行的細節都不一樣,所以對投行已經起了不同的影響。

香港 Ibanker 人工原來有咁多!!!

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當陳紅岩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最想加入的投行就是美資的摩根史坦利和高盛,但兩家投行都差一點被金融海嘯所淹沒。

歐資投行在衍生業務上曾經做得非常好,可是金融海嘯後監管機構所定的條例對它們的影響很大。

很多一綫歐美投行的Return On Equity(淨資產收益率)已經從金融海嘯前的百分之二三十大跌到百分之十都不到,比它們的Cost Of Equity(股權成本)更低,所以說投行這幾年真的是讓海嘯大洗牌了,總括來說,現在投行的經營環境確實非常困難。

其實,學生往往忘記問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入投行還有沒有前途呢?陳紅岩下星期會嘗試回答。

原文《iMoney智富雜誌


來源 source: http://ww.circle01.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