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口結構持續惡化,經濟學界警告未來數十年增長動力將大幅放緩。獨立顧問公司 Oxford Economics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潛在產出增長率有可能在 2050 年代跌至不足 2%,較 2020 年代水平減半。低生育率、勞動人口急速萎縮及高齡人口比例飆升,將長期壓抑生產力及公共財政,拖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
研究指出,中國 2024 年總和生育率約為每名女性 1.2 個孩子,遠低於世代更替所需水平。與美國等可透過大量移民補充勞動力的國家不同,中國與其他東亞經濟體同時面對低出生率和人口老化,卻缺乏移民帶來的人口支撐。政策層面雖已推出育兒津貼、輔助生殖治療等鼓勵生育措施,但成效有限。
Oxford Economics 經濟學家 Marco Santaniello 與 Benjamin Trevis 指出,中國潛在產出增長率在 2030 年代或跌穿 4%,到 2040 年代更可能低於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前的工作文件亦得出相似預測。這與 2000 年代至 2010 年代初期雙位數高速增長的光景形成強烈對比。
除了產出增長放緩,勞動人口收縮將在 2050 年代每年拖低經濟增長約 1 個百分點。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估算,中國 2024 年老齡撫養比已達 21%,比 2013 年勞動人口見頂時增加 8 個百分點。人口結構失衡意味養老負擔加重,社會保障體系壓力攀升,且支撐成本將落在不斷縮小的工作人口身上。
若以樂觀情景推算,即使中國生育率回升至 1.31,到 2084 年 65 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仍將達到 36%;若以悲觀模式計算,世紀末時長者比例可能超過一半。
雖然長期前景嚴峻,但部分分析員認為短期內勞動力壓力或稍有緩解。經濟評論員 Noah Smith 指出,目前正步入職場的 Z 世代將在未來十年迎來數量更多的 Alpha 世代,為勞動市場帶來短暫人口紅利。不過他強調,2050 年起中國千禧世代開始退出勞動力市場,屆時缺乏規模龐大的年輕群體接班,情況將急速惡化。
Oxford Economics 報告同時提醒,在社會保障體系較不完善的國家,如中國和巴西,老齡化成本更多落在家庭,形成龐大非正式照護壓力;在福利較慷慨的國家,若不透過延遲退休年齡或提高勞動參與率進行改革,公共財政將趨向不可持續。
資料來源:FortuneviaTechnews.tw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