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潮濕氣候和高鹽分環境,對建築物的金屬結構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腐蝕影響。為應對這一問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實時腐蝕監測系統,能精準評估建築物的鋼結構在大氣環境下的腐蝕狀況。這項技術已應用於香港的科研大樓及社會房屋項目,並為相關結構提供針對性保護措施,推動建築物的可持續發展。
大氣腐蝕:建築結構的“無聲威脅”
理大團隊自2010年起,在香港七個地點進行腐蝕測試,發現建築常用的碳鋼腐蝕速率達每年30至40微米,而戶外建築用的鋅和鍍鋅鋼則為每年約3微米。尤其是位於維港沿岸的商業建築群更受海洋氣候影響,全年暴露於高腐蝕性環境下,對結構耐久性及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AI + 遙測技術:40,000筆數據助力實時監測
博士生袁嘉輝先生在鍾國輝教授的指導下,於2020至2024年間,收集了七幢建築物的40,000筆腐蝕與環境數據,運用先進電化學技術、遙測感應及人工智能進行分析。該系統能實時監測包括氯離子、二氧化硫等腐蝕性物質,以及溫度與濕度等氣候數據的影響,顯著提升腐蝕預測的準確性,為香港各區建築提供實時評估。
應用於創新高層與過渡性房屋項目
這套監測系統已被應用於香港科技園創新斗室及南昌220過渡性房屋項目。研究發現,室內鋼材腐蝕率僅為室外的三分之一,證明外部鋼結構需加強保護。而南昌220的研究則顯示,組裝合成建築技術適合重複使用,成為過渡性房屋的理想方案。
鍾國輝教授表示,這項技術有助提升建築物的維護效率,降低成本,延長結構使用壽命,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數據,以評估其對建築物結構的影響
。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