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享年」和「終年」一字之差!區別卻很大 「這2對詞語」可別用錯了

「享年」和「終年」一字之差!區別卻很大 「這2對詞語」可別用錯了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但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個字的不同,就會導致產生全然不同的含義。下 ...




「享年」和「終年」一字之差!區別卻很大 「這2對詞語」可別用錯了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但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個字的不同,就會導致產生全然不同的含義。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因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的詞語!

在傳統的喪葬禮儀中,「享年」與「終年」的使用有著精細的區分。



「享年」中的「享」字含有「得到、經受」的意思。它表示對一個人已經度過的人生給予肯定和讚賞



因此,「享年」通常適用於那些為國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士,以示對他們的敬意和崇高。如當代偉大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鄧稼先,在訃告中則用了「享年」。



而「終年」則更為中性,僅客觀地表示一個人終結生命之時的年齡,不含對逝者生平的評價。它的用法廣泛,可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普通百姓。



如小說《白鹿原》中,男主角白嘉軒的父親去世時,就通過口頭訃告的方式用「終年」一詞告訴大家。



在實際使用中,「享年」和「終年」有時也會因撰寫訃告者,與逝者的親疏遠近而有所不同



如果兩者關係密切,即使逝者並無卓越貢獻,也會使用「享年」來表示對他的哀思和懷念。相反,關係不親近的人撰寫訃告時則多使用「終年」



在古代,皇帝等權貴人物的訃告中,也會使用一些特殊的辭彙。如皇帝去世稱為「駕崩」或「駕鶴西去」,皇後去世稱為「崩」或「崩逝」,以體現皇室的尊貴地位。而普通百姓去世,多以「闕」、「不敏」等語氣較為謙遜的詞表示。



民間還認為兩者之間也存在年齡的區分,對於夭折的孩童多會說「夭折」,20歲以下使用「夭年」,20到60歲去世則說「終年」,60到69歲逝世時為「享年」,70歲以上用「高壽」等禮數性辭彙。



國人還喜歡用許多生動形象的成語和典故來描寫死亡,如「魂飛魄散」「命歸黃泉」「石歇磐」等,表現出對生命逝去的惋惜。



儘管時代在變遷,但「享年」和「終年」的含義本不因人的貢獻大小而異。適當使用兩者,用語言表達對一個生命的珍視與敬意。



「師傅」與「師父」

「師傅」與「師父」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兩個詞語,二者在涵義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使用範圍和所包含的情感態度上



「師傅」一詞出現的時間很早,最初見於戰國時期的《榖梁傳》,在這裡它只是泛指有學問能教書傳道的老師



漢朝時,「師傅」變成了皇室貴族子弟老師的專用頭銜。例如《史記·吳王濞傳》說「吳太子師傅皆楚人」,一個「皆」字就表明「師」和「傅」是兩個不同的官職。在這一時期,「師傅」代表著極高的官階和地位。



「師傅」逐漸在民間廣泛使用是從南宋開始,不再僅限於皇室,許多普通學子也會把自己的老師稱為「師傅」。



而與現代最為相近的,則是在明清時期的時候,「師傅」就泛指各行各業中傳授技藝的人,不一定是學校老師,也可以是工匠或藝人中的師承關係。



「師父」要晚於「師傅」的出現,最早見於唐代,比如唐朝十八學士之一姚思廉在他的《梁書》中提到「宋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



此時的「師父」與「師傅」基本屬同義詞,都只是表示在教學崗位上的老師

漸漸地「師父」意思開始發生變化,唐朝後期開始專指掌握某種特殊技能的人,如和尚、道士等。



一直到元明時期,「師父」幾乎成為和尚、道士的專用稱謂。比如《西遊記》里,孫悟空就稱呼自己的老師菩提祖師為「師父」。



通過上述詞源演變可知,「師傅」和「師父」在使用範圍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師傅」所指對象較廣,泛指各行各業中的老師或師承關係



「師父」所指對象較窄,多專指寺廟或宗教界的老師,在生活中稱呼兩類人時應該加以區分。



那麼在情感態度上,「師傅」僅表示基本的尊重,是一種比較客觀的稱謂,而「師父」寓意更為濃烈,將老師視同父母,代表極為親密的感情。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buzzhand.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