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躺在病床上「不想被子女嫌棄」 請記住這「4條人性真相」句句戳心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兩個影片,心裡無限悲涼。
第一個影片。
一個1歲半的孩子肺炎住院,家裡6位大人趕來照顧。
爺爺抱著,爸爸扛輸液架,姥姥拉手,外公和奶奶在病房等著,媽媽在前面錄像。
愛意透過鏡頭,滿滿地溢了出來。
第二個影片。
同樣也是在醫院。
83歲的老人因病住院,膝下明明有4個兒子和2個女兒,可就是沒有一個人願意來醫院陪護。
老人只能一個人扶著輸液器,檢查、上廁所。
連吃飯都只能拜託病友家屬幫忙帶一下。
同樣的場景,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境遇,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當然,影片背後可能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信息。
但我們身邊,確實有太多的這樣的案例:
父母愛子女是本能;
可反過來,孩子愛父母,卻有太多的「難題」。
人總會慢慢變老的,「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終極命題。
當你老了,躺在病床上。
如果不想被子女「嫌棄」,就請記住以下這四條。
1、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在國人心裡,大多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養兒養女能防老。」
多少人不遺餘力地生孩子,就是為了晚年無須擔心「養老問題」。
這個觀念在過去或許行之有效;
但現在,由於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人認清了事實:
很多時候,孝心終究抵不過現實。
前段時間一個新聞,就特別讓人氣憤。
廣東一位9旬的老太太,被自己的大兒子趕出家門,所有的物品都被丟了出來。
大晚上的,老人沒地方去,只能睡在門口。
還是鄰居看不過,聯繫了老人的小兒子一家趕過來,才解決了老人住的問題。
看到自己91歲的奶奶睡在大門口,老人的孫子無比憤怒:
「我奶奶一共就兩個兒子,以前最疼愛的就是我大伯。」
後來分家的時候,自己一家負責照顧爺爺和叔公,大伯一家則負責照顧奶奶。
但沒想到,大伯夫妻卻對奶奶一直很差,生病不管不顧就罷了,還又打又罵,不給飯吃。
更令人寒心的是,「我大伯現在所住的房子,就是我奶奶的房子」。
但他們卻把奶奶趕去睡雞窩,如今連雞窩都不讓睡了,居然趕到了門外。
老人家估計一輩子都沒想到:
如此虐待自己的,竟是自己曾經最寵愛的孩子。
有一句話很扎心: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孩子愛父母卻是人品。」
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女身上,最後很有可能會大失所望。
當然,小編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認定「現在所有的孩子都不孝」。
只是這個年代的孝順,和60年代的孝順真的不能比。
一些是「主觀不孝」:
多少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苦不堪言,被嫌棄,被忽視,甚至被拋棄。
還有很多「被動不孝」:
比如,有的子女,因為工作根本顧不上父母,在工作和現實之間,有心無力。
又比如,有些人居住的地方離老家特別遠,一來一回,時間和金錢成本極高。
養兒真的不防老,當然,養兒也不只是為了防老。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
但孩子的孝順,可遇不可求。
早點為自己的將來做好規劃,努力賺錢存錢,這才是晚年體面和從容的底氣。
努力做到精神上不被兒女拖累,經濟上也不拖累兒女。
如果孩子能經常來看你,過節團聚,問候常伴,那就樂享天倫;
如果沒有,兩不相欺,過好自己的人生,體面老去也是一種幸福。
2、所有的慾望,到最後都會變成虛幻
記得《小歡喜》裡有個片段,剛播出時讓很多觀眾感慨萬千。
方圓的父母來家裡看望他們時,帶來了自己參與投資理財的「產品」:
一個可以治療頸椎病的鞋墊。
還有收益的三萬塊錢。
童文潔擔心他們遇到了騙局,提出要報警。
但老兩口堅持自己年齡大、閱歷深、吃過的鹽比他們吃過的飯都多,絕對不可能被騙。
結果沒多久,這個傳銷團伙就被警察一鍋端了。
老兩口的養老金被騙了精光不說,還坑了很多老鄰居,欠了一屁股外債。
原本就中年失業的方圓,又遇上父母出了這樣的「幺蛾子」,只能想辦法收拾這些爛攤子,甚至萌生了賣房的想法。
我們很多父母,似乎都有這樣的通病:
親人說的話不信,外人說的話盡信。
一方面覺得聽兒女的話,就喪失了自己做家長的權威;
另一方面,又想證明,自己雖然年紀大了,可還有能力賺錢,可以補貼孩子。
於是,身邊人一忽悠,就拿著自己的積蓄去買保健品、去投資。
結果往往因為一時的貪慾,白白上當不說,反而增加了子女的經濟壓力。
之前看過一個報道,一位父親瞞著家裡人,把給兒子準備的聘金錢拿出去做生意,結果全賠了進去,還欠下一堆債務。
事發後,這位父親越想越愧疚,給兒子打完電話後在家割腕自殺。
「我對不起你,沒盡到父親的責任,沒法給你一個幸福的家庭,我這一輩子很失敗,活著也沒意思。」
人在年輕時有慾望,是因為它同時也是永不止步的希望,驅使著我們不斷奮鬥成長。
但到了中年以後,試錯的機會已經很少了,這時就要學著放下那些虛無縹緲的慾望和幻想。
沒事多培養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老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養養花草,找到心態與生活的平衡。
凡事「穩」字當頭,踏踏實實生活。
這樣,既不給子女添麻煩,也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盛滿幸福。
3、善待伴侶,就是善待自己的晚年。
以前有句話流傳很廣:
「我從不羨慕年輕人的愛情,愛得驚天動地;只羨慕白髮蒼蒼還是攜手散步的老年夫妻,那才是婚姻最好的見證。」
可是在年輕人結婚率逐漸降低的今天,老年人的離婚率跟30年前相比,也已經悄然翻了一番。
年輕時,因為柴米油鹽、家庭、孩子,雖然未必因愛情走到一起,但感情多半也還算可以。
可是相守幾十年後,好不容易等孩子長大獨立,自己也有了大把的時間,很多人卻過不下去了。
甚至因為遇到所謂「相見恨晚」的人,義無反顧地拋棄家庭。
追逐「中年叛逆」。
但俗話說「少來夫妻老來伴」。
當你老的時候,會深刻地意識到:
一個相依為命的伴侶,一個互相照顧的伴侶,才是我們最好的依靠。
電視劇《親愛的她們》中,許建設與妻子石慧貞一起同甘共苦30年後,到老後卻對妻子變本加厲挑剔起來。
妻子回家晚了沒有做飯,他立馬就大呼小叫;
懷疑妻子貪污買菜錢,要求妻子每一筆都要記賬、查賬。
更過分的是,妻子因為母親去世半夜偷偷哭泣。
許建設不僅不安慰,第二天還要求她準備十幾個人的飯菜,因為小叔子要來家裡過五十大壽。
最終兩個人60多歲了,還是離婚了。
然而離婚後的許建設,打不燃煤氣灶、煮飯忘插電,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就連找到的相親對象也只是為了他的錢。
許建設這才開始深刻反思,懷念妻子對他的好。
這個世界上,父母會先我們離開,孩子或工作忙碌,或在外地,也很難一直在我們身邊。
只有老伴,才能陪我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人生從來都是:
相遇容易相守難。
好好珍惜身邊的伴侶,相處了大半輩子,經過歲月的沉澱,所有的情感早已升華了。
老來有伴,才是夕陽西下最美的期盼。
4、健康地活著,才能有尊嚴地活著。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只有到真正老去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身邊的人再好,都不如自己的身體好。
前段時間,朋友的母親突發腦梗,住院兩個多月。
朋友全程自己一個人跑上跑下,最近情況稍微好點,但還插著尿管,也落下了半身偏癱。
醫生讓她辦理出院回家調養,但有個最大問題是:
父親一個人照顧不來。
但她如果繼續在家照顧,經濟來源就斷了。
很難抉擇,也很煎熬。
這個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想想自己老了以後,不一定那麼有福氣,有老伴常常相守,有個這樣的孩子能為自己做很多事,照顧得也算盡心。
有句老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
其實,有時候不是子女不想孝順,只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如果你長期卧病在床,成為家庭的隱形累贅,拖垮的其實不只是自己的身體,還有全家人的精神。
人終有一老,人過五十,甚至四十,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我們無法阻止身體的衰老。
但我們可以盡量保養好身體,提前預防疾病,讓那一天來得再晚一些。
伊能靜在一次採訪時曾提到:
「我堅持鍛煉,用心對待自己的身體,不是為了抵抗衰老,而是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能陪伴兒女久一點。」
「我難道不要為我的孩子,把身體照顧好?如果那個時候我在插管呢,你讓他怎麼辦?」
這句話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沒為自己活過,孩子年幼時,為了他們的學習操心,成年後,又為了他們的家庭工作擔憂。
直到年老了,不能再付出了,還要擔心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
但其實,對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最大的幫助?
就是父母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哪怕年老了,叫聲「媽」也能有人答應。
這樣自己永遠會是那個最幸福的孩子。
我始終相信,大部分的子女對父母都是孝順有加的。
但前提是,你也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健康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這樣才能更長久地享受天倫之樂。
人生下半場,永遠比上半場更殘酷。
這不是製造悲觀,而是希望提醒大家:
每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場輪迴,最後的考驗也是自己。
有遠見的人,都會在年輕有精力的時候,提前為自己和家庭留好退路。
養好自己的伴侶,養好自己的心態,養好自己的錢包,養好自己的身體。
伴侶是拐杖,子女是後援, 自己是靠山,健康是財富。
如此,才算真正的「養老無憂」。
文章來源:頭條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