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美國科學家在一段視頻中重現了史前泰坦巨蟒的真面目。
泰坦巨蟒可長達13~15米,重達1100千克以上,是繼恐龍滅絕之後占據統治地位的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史上最巨大的蟒蛇。
史上最巨大的蟒蛇
在哥倫比亞北部遠離加勒比海岸的熱帶叢林裡,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礦場——塞雷洪煤礦,它的占地面積比華盛頓市還要大,僱傭了10萬名工人,每年生產3000多萬噸煤。
塞雷洪碰巧也是世界上化石埋藏最豐富,發掘出重要化石最多的化石沉積層,如快照一般為科學家重現了當恐龍滅絕、新的環境形成時地球的面貌,正如一位古生物學家所說:「塞雷洪是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的能縱觀地球完整古代熱帶生態系統的窗口,這裡曾經存在著植物、動物和其他一切,在熱帶其他地方找不到和它相同的區域。」
在5800萬年以前,塞雷洪是一片比現在更炎熱、更潮濕的廣闊的沼澤叢林,平均氣溫為29~32%,有時甚至更高。樹上長著比現在更大的樹葉,表明那時的降水更為豐沛——每年超過380厘米,而現在亞馬孫地區的降水大約是每年200厘米。從北面流下來的河水每年都會泛濫,將樹林和小山丘淹沒,使得植被腐爛,並一層一層地沉積下來,經年累月,在沉積層中便形成了各種植物和動物的化石。已發現的塞雷洪化石包括:體形巨大的龜,外殼足有井蓋的兩倍大;身長達到3~4米的鱷魚;甚至還有身長超過兩米的肺魚,其體形是如今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它們的近親的2~3倍。
然而,這片叢林真正的霸主是一種驚人的生物——身長超過13米、體重超過1100千克的一種史前巨蟒。這種巨蟒的外形和現代陸生蟒蛇差不多,但生活習性卻和現代水生蟒蛇相似,它們居住在沼澤里,是可怕的捕食者,捕食任何進入它們視線的獵物。它們身上最粗壯的部分和成年男子的腰差不多粗細。這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蟒蛇。
如果說這種巨大蟒蛇的個頭還不足以震懾最有經驗的化石獵人,那麼,它們曾經真實存在這個事實對科學家來說則意義重大,因為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更清楚地認識地球生命的過往,甚至還可能幫助他們預測地球生命的未來。
狩獵化石的人們
環顧塞雷洪巨大的礦場,它在遠古時曾經樹木蔥籠的證據隨處可見。每開採運走一層煤,下面的泥板岩便會暴露出來,而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化石,有的像來自異域的植物的枝葉,有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遠古動物。對塞雷洪遠古生物的研究始於18年前,當時哥倫比亞地質學家亨利·加西亞在塞雷洪礦場偶然發現了一塊不同尋常的化石,他將它標註為「石化樹枝」並放進煤礦公司的展示櫃里,之後他便忘記了這件事情。
9年後,哥倫比亞工業大學學生費邊·埃雷拉到塞雷洪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他在煤田和礦場中行走時,隨手撿起一塊砂岩,發現在砂岩的背面有樹葉化石清晰的印痕;他又撿起一塊砂岩,發現上面也有化石——幾乎每塊上都有。
埃雷拉將他的發現告訴了當時在國家石油公司工作的賈拉米洛,後者早就猜測在塞雷洪可能有比煤更能引人入勝的東西。早在2003年,埃拉雷和賈拉米洛組織了一個科考隊,對塞雷洪開始了全面考察。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經驗,大多數動物和植物的化石要麼發現於溫帶地,區,要麼發現於擁有獨立生態位的熱帶地區,例如沙漠和高海拔地區(當大風將岩石上層的沙土侵蝕後,岩石中包含的遠古痕跡就會顯露出來),而在靠近赤道的地區,化石被深埋在厚厚的泥土和植被下,是很難被發現的。但在塞雷洪,人們為了開採煤礦,剝除了地表的植被,將含有豐富化石的泥板岩岩層暴露了出來。
科考隊在塞雷洪呆了四個月,從礦井中搜集到了2000多塊植物化石標本,其中包括可可樹、椰樹、香蕉樹和豆類,雖然不如今天的種類豐富,卻都是今天生長在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植物們的祖先。
不久,古生物學家、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的植物化石館館長斯科特也應邀來到了塞雷洪。他要求到煤礦公司的小陳列室去看看,由於沒有找到鑰匙,他只是隔著展櫃的玻璃拍了一些照片。回美國後,他將這些照片用電子郵件發給了佛羅里達大學的布洛赫,其中包括那塊被亨利·加西亞在9年前發現並標註為「石化樹枝」的化石的照片。經布洛赫辨認,這不是一塊樹枝化石,而是一塊陸地動物的顎骨化石,來自一種現在已經滅絕的類鱷魚。布洛赫為此興奮不已,因為此前還沒有人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發現過那個時期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塊化石發出了一個信息:在這個地區很可能還會發現其他陸生脊椎動物化石。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