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古代劊子手的哀歌 _-,

網上圖片
劊子手是一種相當古老的職業。現時我們以「劊子手」形容人「殘忍」或「作惡多端」,可知道這種職業在古代有幾「受歡迎」。因為工作是要殺人,處決落刀要狠,表面上不帶半絲情感,但冷冰冰的刀後內心又想得到救贖,往往都具有戲劇張力。網上圖片在古代封建社會,劊子手就是從事「剝奪他人生命」的專業人員,而最正確的解釋是:「古代對於從事處決犯人的人的一種稱呼」,由於古人畏懼鬼神,所以敢於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一定不多。現代影 ...


劊子手是一種相當古老的職業。現時我們以「劊子手」形容人「殘忍」或「作惡多端」,可知道這種職業在古代有幾「受歡迎」。因為工作是要殺人,處決落刀要狠,表面上不帶半絲情感,但冷冰冰的刀後內心又想得到救贖,往往都具有戲劇張力。

網上圖片

在古代封建社會,劊子手就是從事「剝奪他人生命」的專業人員,而最正確的解釋是:「古代對於從事處決犯人的人的一種稱呼」,由於古人畏懼鬼神,所以敢於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一定不多。

現代影視飾演的劊子手,身形魁梧,而且心口長滿毛。古代人一般會對劊子手敬而遠之,形象相當負面,指出他們多數都是長相醜陋、形象可怕的不良之輩,甚至還有傳言,說他們多數都沒有子嗣。

清代創子手 (網上圖片)
清代創子手 (網上圖片)

古代關於劊子手本身的故事,較多記載的是他們執行各種死刑的「專業技巧」。至於劊子手真實而又具體的記載,就要講到民國時期的《大公報》,報道清末最後的劊子手鄧海山,被訪時他年屆已逾花甲,可能因為前半生太狠、殺戮太多,他晚年唯一心願是想「每於無事之時,吃齋念佛」。1925年11月22日,因他的職業被指「殺人數百,無入善之資格」而令到他感到十分懊惱......

民國成立以來,鄧海山就在長沙縣充當劊子手,「歷年以來,經手斬殺之盜犯,不下二、三百名。」不能入善堂禮佛謝罪,鄧海山則回以「被殺之犯,系犯國法,與我何罪」,決意成為善堂中的一員。

時代不斷變化,1928年國民政府重申《暫定刑律》中「斬刑」已經廢除,到了1932年頒布《六法全書》,確立死刑要用槍斃,像鄧海山一樣的劊子手就失業了。當時劊子手仍活著社會陰影及摒棄之下,大多都自己隱藏起來,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只能活在後人的歷史劇、小說、掌故之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人認為,他們一生欠下太多的陰債,無法償還,所以只能孤獨一生,只要身份被得知,周圍的人也不敢靠近他們,相當悲哀。近代文學家沈從文1935年寫過短篇《新與舊》,講述光緒年間一名邊城公差劊子手,砍頭雖是執行公務,但本質是殺人,「殺人就要填命」,做完事後可向官廳自首,再由縣太爺「赦免」,過程在城隍廟進行,顯出劊子手帶罪後的內心救贖。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