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太空總署(NASA)代理署長 Sean Duffy 於 2025 年 8 月 5 日宣佈一項重大計劃,將在 2030 年於月球表面建造核分裂反應爐。這項舉措旨在讓美國搶在中國計劃於 2030 年派遣太空人登陸月球前,率先在月球建立據點。
地緣政治競爭激烈
除了地緣政治重要性外,核反應爐對未來太空探索具關鍵作用。由於太陽能在火星較弱,核能將成為前往火星任務的必要能源。該反應爐也能協助建立月球基地,甚至支援人類在月球的永久居住,在寒冷的月夜期間提供穩定電力供應。
根據 NASA 指令,這座反應爐將提供最少 100 千瓦電力輸出,足以供應約 70 至 80 個美國家庭用電。相比之下,現時為火星探測車和太空探測器提供動力的小型核發電機僅產生數百瓦電力,與烤麵包機或燈泡相若。
選址挑戰重重
NASA 計劃將反應爐部署於月球南極,以利用該區域可能存在的水冰資源。自 1990 年代起,繞月太空船首次觀測到月球南北極存在永久陰影區域的暗色隕石坑,科學家懷疑這些隕石坑蘊藏冰形態的水資源。
然而,反應爐必須靠近可開採和提煉的水冰礦藏,目前卻缺乏確定此類位置所需的詳細資訊。幸好,NASA 已建造並測試完成揮發物調查極地探索漫遊車(VIPER)任務,目前正等待前往月球。該任務可實地調查軌道數據確定的水冰熱點地區。
降落影響需防護
NASA 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是保護反應爐免受太空船降落時揚起的月球風化層(鬆散碎石)影響。太空船接近月球表面時會攪起塵土和岩石,對附近物體造成砂爆效應,除非將物體放置在大型巨石後方或超出地平線 1.5 英里(2.4 公里)外。
1969 年阿波羅 12 號降落在距離機械人太空船探測器 3 號僅 535 英尺(163 米)處,結果顯示暴露在降落羽流中的表面出現腐蝕。由於阿提密斯計劃的月球著陸器比阿波羅計劃更大,產生的風化層羽流也更大,預先部署的資產需要更好保護。
技術與法律考量
美國伊利諾大學專家指出,將核反應爐運送到月球涉及重大質量和尺寸限制,發射期間存在失敗風險。為減低風險,反應爐將以未輻射狀態發射,使用輻射性較低的新鮮鈾燃料。NASA 甘迺迪太空中心設有輻射控制中心,配備專門的輻射事故應變能力。
至於核廢料處理,專家認為將廢料運回地球風險更大,較實際的解決方案是在月球表面的屏蔽收容結構中儲存廢料。
國際競爭白熱化
這項計劃反映太空探索從一次性登陸轉向建立永久基礎設施的重大轉變。中俄兩國也宣佈類似目標,中國計劃於 2035 年完成,而 Duffy 強調率先在月球部署反應爐的國家可能建立限制區域,阻礙其他國家實現計劃。
NASA 期望透過學習利用月球本地資源,為未來火星探索奠定基礎。月球將協助 NASA 發展利用本地資源和建造基礎設施的能力,讓人類能在地球外長期生存和繁榮。
資料來源:Gizmodo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