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清華大學開發 VIVIT 離子液體技術 器官變透明方便研究 無需切片即可微觀結構

清華大學開發 VIVIT 離子液體技術 器官變透明方便研究 無需切片即可微觀結構
中國清華大學苑克鑫團隊宣佈開發VIVIT離子液體透明化方案,透過低溫將不透光器官轉為透明玻璃態,形變率低於1%,螢光訊號最高增強30倍。研究人員現可直 ...




中國清華大學苑克鑫團隊宣佈開發 VIVIT 離子液體透明化方案,透過低溫將不透光器官轉為透明玻璃態,形變率低於 1%,螢光訊號最高增強 30 倍。研究人員現可直接以顯微鏡觀察整顆腦部或心臟微觀結構,省卻繁複切片程序,為精準醫療與 AI 三維影像分析提供突破性素材。





團隊自製高折射率離子液體,於常壓低溫環境迅速滲透組織,取代傳統高溫有機溶劑。處理過程幾乎不引致樣本拉伸或收縮,最終形變率維持 1% 以下。組織玻璃化後完全透光且折射率均勻,大幅提升雷射共軛焦與光片顯微鏡的深度掃描效能。



離子液體在 -80 °C 下仍可保持液態,避免冰晶形成,科研人員可長期冷藏樣本並隨時取出重複實驗,完整保留組織細節。此特性顯著降低珍稀生物材料耗損風險,同時促進跨機構共享大體積組織資料集。





處理後的樣本支援多輪免疫染色,常見染料亮度普遍提升 2 至 30 倍,稀少蛋白質或微細突觸結構均可單次成像捕捉。高訊噪比設計亦大幅縮短了曝光時間,提升掃描效率,對腦神經迴路重建與腫瘤邊界判讀具關鍵作用。



VIVIT 方案結合團隊自主研發 TARRS 重建算法,首次於齧齒類腦組織實現單神經元層級的「輸入—輸出」連接標定。研究人員可以將亞細胞結構映射至全腦尺度,為解析神經訊息流向及腦功能機制開創新角度。





VIVIT 支援從細胞器到完整器官, 10 納米至 10 厘米跨六個數量級解析度,單一資料集同步呈現線粒體排列與神經束走向。研究團隊表示,未來結合深度學習模型,可自動標註病變區域與發育缺陷,推動個人化診斷發展。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