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應用快速普及,社會各界對 AI 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正成為重要課題。過去,AI 多停留在單一聊天機械人或功能應用的層次,但未來人機互動的複雜度勢必大幅提升,涉及教育、科研乃至社會運行模式。香港科技大學團隊,單純依靠課堂或講座已難以全面普及 AI 素養,於是選擇以遊戲化方式,讓大眾在沉浸式體驗中理解 AI 的思維與成長過程。
科大正式宣布推出「智能體世界」(Aivilization),這是全球首個大型人工智能教育沙盒遊戲。透過虛擬社會模擬與玩家互動,AI 智能體不僅能展現性格、行為與職業的變化,更能在過程中收集寶貴數據,用於研究與公共教育。團隊形容,這款遊戲既是「娛樂產品」,也是「科研實驗場」,期望推動全民 AI 公教與科研發展。
「智能體世界」遊戲特色與玩法
「智能體世界」是一個 Citizen Science Game(公眾科學遊戲)。這個概念並非首次出現,早在 2008 年便有過經典案例——由全球數十萬人參與的「摺疊蛋白質」遊戲(Foldit),協助科學家完成大量蛋白質結構分析,為科研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數據。
過往全球有不少「智能體開放世界」的案例,例如小型智能體小鎮,提供了 25 個智能體模擬日常生活與社交。而這次科大「智能體世界」將規模與複雜度提升到全新層次,模擬更完整的社會系統,包括 社交、產業製造、交易演化與職業分工,並透過玩家參與,形成一個自我進化的數碼居民生態。
「智能體世界」以虛擬社會為背景,玩家在進入遊戲前需先設定 AI 智能體的 MBTI 性格與興趣偏好。隨後,玩家可透過不同方式與智能體互動:
* 日常任務規劃:玩家每天最多可下達 20 條指令,例如摘蘋果、砍樹、採集資源、完成交易等,智能體會即時執行並獲得獎勵。
* 長期目標培養:遊戲會記錄玩家與智能體的對話與行為,逐步形成長期記憶,讓 AI 展現職業規劃或生活習慣。
* 社會互動模擬:平台涵蓋自由貿易、社交交流及職業發展等模擬情境,讓玩家見證 AI 居民在虛擬世界中的自然成長與演化。
* 玩家數據反饋:玩家可以對智能體行為「點讚」或「打分」,形成大量高質數據,為後續科研和智能體訓練提供支持。
「智能體世界」不只是「玩遊戲」,而是 在遊戲中觀察 AI 行為如何演化,並為科研產出寶貴數據。
▲玩家可從生存、生產、金錢、社交、成長各方面給予不同的指令,每個指令都會慢慢影響智能體的成長發展(列表中是一些建議,給初頭不懂玩的玩家使用)
▲遊戲特色是,智能體除了受玩家影響,也可看到他在社交場合中結識的其他智能體,大家互相影響
遊戲中實際上是如何模擬 AI 的「性格成長」?
遊戲如何處理智能體的性格變化?團隊指他們刻意避免傳統遊戲的「數值點數」方式,而是透過長期互動與記憶累積,讓智能體逐步轉變。例如一個內向角色,不會因一次指令就立刻變外向,而是需要經過多次交流、嘗試新工作或社交後,才會逐漸調整性格。
測試案例分享
案例一:賽博貓的逆襲之路
港科大計算機學院碩士研究生吳欣妍分享了她所培育的智能體「賽博貓」。在遊戲的第 241 天誕生後,賽博貓一開始靠著砍樹、採集維持生活,逐步將金幣從 500 積累到近千。然而它在過程中陷入兩段失敗的感情,因失戀而生病,甚至花光積蓄求醫。
▲開始時智能體只是一個表演者,收集物品獲利
▲最初智能體搵工失敗,但在玩家的安慰與指導下,智能體重新振作
在玩家的安慰與指導下,賽博貓重新振作,開始學習、進修,從清潔工逐漸升職為研究員,最終賺取超過一萬金幣,並購置豪宅。但隨後因揮霍無度而陷入財務困境。經過再次調整策略,賽博貓學會製作高價商品、進行自由交易,甚至掌握低買高賣的投資方法,最終累積至 100 萬金幣,成功躍升排行榜首位,展現出從「谷底翻身」到「逆襲成功」的 AI 人生軌跡。
▲經過學習不同交易策略後,智能體找到了 100 萬金錢
案例二:陸陸的成長與滿足
另一位研究生同學則分享了名為「陸陸」的智能體案例。陸陸初期性格內向,對交流顯得保守,被動接受安排。然而隨著不斷的互動與引導,它逐漸嘗試新工作,結識更多朋友,性格慢慢外向起來。
▲最初智能體也只是睡覺、摘蘋果過活
研究生觀察到,陸陸的性格甚至在長期互動中受到自己的影響,逐漸由原本的內斂轉變為更外向、更善於社交。雖然在遊戲中陸陸的財富和社會地位並不突出,但它展現出高度的生活滿足感與自我認同。講者表示,這正是遊戲的真實價值所在:並非所有角色都以金錢為唯一目標,有些智能體更重視人際關係與生活幸福感,反映了虛擬社會的多樣性與真實性。
▲一步一步智能體學會了社交,然後更會主動關心朋友
記者親身實試:學習到如何命令 AI 做事
我們 unwire 記者也取得一個「智能體世界」帳戶,了解這款沙盒遊戲的實際運作。在改好網名之後,玩家所培養的「智能體」便會在虛擬世界中出現。最初命「智能體」去找一些蘋果,有食物就可做更多的事,增加自己的經驗。你可在對話欄輸入你想智能體做的事,他就好像現實世界的人一樣,需要實時去辦好每一件事,所以你就不可給他一大堆事去做,要好好選擇。
▲我們的智能體 Unwire
▲在建立初期,智能體都只滿足了基本慾望,根本不想上進,而我們需要逐漸去改變他
▲我們可持續給指令給他,但智能體需要時間做。智能體從工作中獲取經驗或影響他的人格
▲運用指令券可給他下一些較為直接的指令、一懂就明的東西等等
你可安排他工作,學懂不同工作經驗,當他肚餓時便會自動扣去食品。你可在「日誌」頁面了解「智能體」的每一個動作。「智能體」可以申請工作,但他跟一般人類一樣需要「搵工」,玩家可為他選擇申請的職位。最初由清潔工開始申請,但是遊戲開始階段還是會落空的。
▲「智能體世界」裡面有不少工作,只要累積到一定人生經驗就可應徵
此遊戲特點是「智能體」除了根據玩者的指示,改變行為、性格之外,他還會去結識不同朋友。在畫面下方可看到他跟其他智能體的對話。
我們發現遊戲比一般沙盒遊戲色彩更為亮麗鮮艷,作為一款「農場」式放置遊戲也是幾好玩。重點是我們可以透過嘗試不同指令,學懂如何讓 AI 學習。例如 AI 雖然還都找不到工作,但每一次他寄應徵信,內容都會有一點提升。
▲玩家可看到智能體最初的工作應徵文
▲然後在經過玩家、網上其他智能體影響後,改進了他的應徵文
公眾如何參與
玩家可透過以下方式加入「智能體世界」:
1. 官方網站註冊
前往aivilization.ai,使用學術機構或合作公司電郵完成註冊,即可獲得遊戲邀請碼。
2. 邀請碼分享
成功註冊後,每位玩家會獲得 3 個邀請碼,可與同事、朋友分享,一同體驗遊戲。
3. 遊戲教學
官方提供完整指引,玩家可參考 遊戲手冊 學習如何下達指令、完成任務及與 AI 互動。
深入了解:智能體會不會「做壞事」?智能體遊戲跟 AI 伴侶有何分別?
智能體會不會「做壞事」?
有記者關注智能體是否可能在遊戲中從事犯罪行為。講者回應指出,遊戲所使用的底層大模型(如 DeepSeek、GPT)已內建安全對齊設計,本身不會輕易被引導去做危害社會的行為。此外,智能體運行於商業伺服器環境,也有額外的內容限制。因此整體來說,智能體仍是友好而安全的。
至於規模上限,目前每個智能體需消耗約 2 至 5 美元算力,團隊可承受的上限約為 10 萬個。但講者補充,若社會支持與技術進步持續,未來有望擴展至數倍甚至十倍規模。
AI 智能體與 AI 伴侶有何分別?
有記者提問 AI 智能體與網上一般「模擬伴侶」有何分別。講者指出,傳統「AI 伴侶」多是「點對點」陪伴,而「智能體世界」則建構了多智能體社會互動,讓玩家能從更複雜的交流中獲得啟發。這種社會模擬能讓人思考角色關係的變化,不只幫助用家理解 AI,也可能體會到 AI 在現實社會的互動方式。
如何提升香港的 AI 素養?
記者提問遊戲如何幫助提升香港的 AI 素養,以及目前香港在 AI 理解上的水平。講者表示,雖然香港部分大型機構與政府部門的員工仍對 AI 缺乏接觸,但普及 AI 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遊戲正好透過三種方式推動學習:
* 設定短期目標,讓玩家觀察智能體如何自主規劃實現;
* 與智能體進行日常閒聊,影響其長期記憶;
* 使用即時指令,直接驅動行為。
這樣的互動能讓玩家理解 AI 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也能提升整體社會的 AI 素養,鞏固香港作為 AI 教育與創新的中心地位。
結語--以沈浸式遊戲深入理解 AI 運作
今次科大團隊開發的「智能體世界」除了是一個娛樂產品,更是一個連結教育、科研與公眾的實驗平台。透過沉浸式體驗,玩家能親身見證 AI 的學習與成長過程,對於想深入了解 AI 的學生、社會人士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習方式。開發團隊亦希望透過遊戲方式,為 AI 公共教育與行為研究帶來嶄新啟發。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