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28 年後》導演分享手機拍攝手法 20 部 iPhone 組成特殊裝置 實現窮人版子彈停止效果 #iPhone

《28 年後》導演分享手機拍攝手法 20 部  iPhone 組成特殊裝置 實現窮人版子彈停止效果
導演DannyBoyle在AppleTV官方YouTube頻道分享《28年後》iPhone創新拍攝技術幕後細節,影片完全採用iPhone15ProMa ...




導演 Danny Boyle 在 Apple TV 官方 YouTube 頻道分享《28 年後》iPhone 創新拍攝技術幕後細節,影片完全採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攝製團隊創造多達 20 部 iPhone 組成的特殊拍攝裝置,實現「窮人版 Bullet Time」效果。





Danny Boyle 指出選擇使用 iPhone 作為拍攝工具,主要看中其能夠快速、輕量地進入偏遠地區拍攝的靈活性。他表示:「我們希望畫面呈現出一種 28 年來無人踏足、純淨荒蕪的景觀,這正是 iPhone 所提供的機動性和低干擾性所能達成的效果。」這個選擇延續首集《28 年後》使用 Canon XL-1 數碼攝影機的精神,當時該設備也是消費級產品。



儘管部分畫面仍使用其他相機與空拍設備,但大部分畫面透過 iPhone 完成。攝製團隊更打造一套由 3D 列印製成的 20 台 iPhone 機位曲面陣列機身(Bar Cam Rig)。攝影指導 Anthony Dod Mantle 指出,這樣的系統不僅實現臉部模糊動態感,更讓演員與攝影師無法得知哪一顆鏡頭在拍,呈現即興且不做作的攝影美感。







Danny Boyle 向透露,團隊建造多個不同規模的 iPhone 拍攝裝置,包括 8 台、10 台和 20 台的配置。他形容 20 台裝置為「基本上是窮人版的 Bullet Time」,能提供 180 度的動作視野,在後期製作時可選擇任何角度,或在現實中瞬間移動,進行時間切片處理。



一開始劇組原訂以常見的 2.39:1 寬螢幕比例拍攝,但 Anthony Dod Mantle 在測試過程中發現額外邊緣畫面可供利用,與 Danny Boyle 討論後迅速決定改採寬高比 2.76:1。Mantle 表示:「我們想讓人物像 Wes Anderson 的鏡頭語言一樣置中在畫面裡,但目的是讓他們顯得孤立脆弱。」這種比例賦予畫面「英雄感」與廣袤壓迫的空間感。



攝影指導強調這種拍攝方式延續「Dogma 精神」,強調現場光源、手持拍攝與場景即興性。多機位系統讓團隊無法預知哪個角度會被使用,創造更自然和即興的表演氛圍。這種不確定性反而成為創作優勢,為恐怖片帶來更真實的驚悚效果。





雖然主要使用 iPhone 拍攝,但團隊並非單純依賴手機原生功能。他們使用大量 Beastgrip 配件,包括變形鏡頭附件、保護殼、景深轉接器,以及 Atlas Mercury 變形主鏡頭等專業設備。這些配件幫助擺脫小感光元件的限制,為影片增添電影質感。



Apple 在官方聲明中強調,Danny Boyle 導演此次創作突破傳統電影攝影界線,將 iPhone 的攝影能力推向嶄新電影高度。隨着行動裝置攝影技術逐年演進,iPhone 在電影製作上的應用不再只是嘗試性實驗,而正逐步成為專業影視創作者的新興選擇。這種趨勢可能重新定義電影製作的門檻和創作方式。



來源:AppleInsider



相關文章:
  • 摩根指摺疊式 iPhone 明年 9 月登場、售價要 HK$15,600 將搭載無摺痕內螢幕技術
  • 疑似 iPhone 17 Pro 原型機現身街頭 網民於洛杉磯拍下神秘裝置 遮擋式保護殼曝光新鏡頭排列
  • 去完騷後 iPhone 鏡頭現黑點 疑受激光損毀 好心人提實際鏡頭問題, 檢查方法




  •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