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歐盟 AI 法案生效 犯規罰高達 3,500 萬歐元

歐盟 AI 法案生效 犯規罰高達 3,500 萬歐元
自2025年2月2日起,歐盟正式實施《人工智能法案》(AIAct),授權各國監管機構禁止那些被視為具有「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能(AI)系統。該法案於 ...




自 2025 年 2 月 2 日起,歐盟正式實施《人工智能法案》(AI Act),授權各國監管機構禁止那些被視為具有「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能(AI)系統。該法案於 2024 年 8 月正式生效,並於今年迎來首個合規期限。

四類風險分級

《人工智能法案》通過四個風險等級來規範人工智能的使用:

  1. 最低風險:如垃圾郵件過濾器,無需受監管。
  2. 有限風險:如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接受輕度監管。
  3. 高風險:如醫療診斷推薦系統,需要嚴格監管。
  4. 不可接受風險:本次重點,包括以下被全面禁止的應用:
    • 用於社會評分的 AI(如基於行為構建風險檔案)。
    • 潛意識或欺騙性地操控個人決策
    • 利用弱勢群體(如年齡、殘疾或社會經濟地位)的 AI。
    • 根據外貌預測犯罪的 AI。
    • 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推斷性取向等個人特徵。
    • 即時收集公共場所生物識別數據進行執法。
    • 在職場或學校推斷情緒的 AI。
    • 通過網絡爬取或監控錄像建立人臉數據庫

違規後果

企業若違反法案規定,無論總部在哪,都可能面臨高達 3,500 萬歐元或年度營收 7% 的罰款(以較高者為準)。然而,對於具體執法的罰款與細則,可能需等到 8 月的下一個合規期限才會全面實施。

豁免條款與挑戰

法案對某些情況提供豁免,例如:

  • 执法機構若需在公共場合搜索綁架受害者或預防「具體、即時威脅」,可申請使用相關系統。
  • 在特定醫療或安全理由下推斷情緒的系統。

此外,法案與其他現有法律(如 GDPR、NIS2 等)之間的交叉影響仍需進一步梳理,為企業帶來合規挑戰。

初步承諾與未來方向

去年,Google、Amazon 和 OpenAI 等 100 多家公司已自願簽署《歐盟 AI 協議》,承諾提前遵守法案原則。然而,Meta、Apple 等公司以及法國 AI 初創公司 Mistral 均未簽署。儘管如此,未簽署的企業仍需遵守相關規定。

歐盟計劃於 2025 年內發佈更多指導方針,進一步協助企業理解合規要求。



來源:TechCrunch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