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你的印象是什麼?
是tvb港星?還是滿目的高樓大廈,光鮮的奢侈品專櫃?
而實際上,繁華背後,是100多萬人食不果腹的殘酷。
我們很難想像,在這裡,“你吃了嗎”不僅僅是一句尋常的問候,而是一個關乎於生死的疑問。
當90歲的李嘉誠悄悄走進食堂的時候,
餐桌上已經坐滿了頭髮花白的老人等著開飯。
深水埗是香港最貧窮的地方之一,
首富先生的突然到訪讓老人們又驚喜又疑惑。
沒過多會兒,義工們就派發了今天的午飯,
榨菜肉絲燉豆腐,木耳枸杞煮白菜,
再配上白米飯,
李嘉誠坐在一群老人中間吃得異常開心,
收盤子的時候一粒米都不剩了。
小編仔細觀察了這幾個菜,
營養搭配均衡,看上去也很新鮮,
後來才知道,除了豆腐之外,
像木耳,榨菜,白菜等
都是從超市收集來的不要的剩菜,
而肉類則是來自冷凍肉公司的倉庫,
因為食用期將至而運送過來。
就是這樣的“剩飯剩菜”和臨近保鮮期的食物,
即使是普通家庭或許都不會吃,
李嘉誠不僅吃得盤光光,
臨走的時候,還“付”了1000萬給食堂?!
因為太好奇,
小編忍不住查了查這個食堂的“底細”。
原來,這個名為“惜食堂”的機構,
專門收集仍然可以食用的剩餘食物。
比如蔬菜攤留了一夜的蔬菜,
看上去怏怏的,客人就不會買了,
扔掉多可惜,挑選一下,
還有好的可以給老人吃。
還有比如超市臨近保鮮期的食物,
麵包房當天烘焙好賣不出的麵包等等。
最早的時候,
惜食堂還會專門收集各個酒店剩餘的熟食。
菜市場或酒樓因外貌不新鮮而不能銷售的蔬菜
這些食物經過再加工處理,
保證沒有安全隱患之後,
製作成熱盒飯,食物包,送給貧困人群,
其中大部分是沒有依靠,
三餐無以為繼的老人們。
這樣一個非盈利機構,不僅正常運行了七年,
很多香港明星,包括張學友,張智霖,
謝霆鋒,王祖藍都曾免費為它宣傳過,
黃子華甚至自費為他們拍過宣傳片。
張學友
張智霖
李嘉誠臨走的時候留下了1000萬,
也是希望這個食堂能夠走得更遠。
它不僅被稱為“弱勢群體食堂”,還被無數香港人稱為“香港奇蹟”。
而當小編繼續往下挖的時候,在這個奇蹟背後,卻看到了繁華的另一面,香港最真實的困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以及社會老齡化加劇。
繁華背後的另一面
說起香港,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
車水馬龍的繁華,燈紅酒綠的霓裳,
滿街的奢侈品,摩登的女郎們。
但你知道嗎?
繁華的香港,700萬人口裡,
貧窮人口其實超過了120萬。
平均每6個香港人就有1人活在貧困線下,
而每3個老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足,
每晚餓著入睡。
深水埗拾紙皮的趙婆婆,80歲高齡,
卻每天六點就會上街撿紙皮賣,
一撿就是十四個小時。
餓了就吃別人扔在垃圾桶裡的麵包,
把發黴的部分挖掉,
一個人躲在小巷子裡偷偷吃。
即使這樣,靜脈曲張嚴重到睡覺都會哭醒的她,
仍然不敢去醫院看病,
不僅僅因為沒錢看醫生,
也因為手停口停,不撿紙皮,
下一餐吃什麼?
比趙婆婆好一點的是羅伯,
65歲退休的他,
至少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每天早上4點多出門,晚上7點半下班,
每天刷10幾個小時的馬桶,
就為了一日三餐能飽肚。
小編卻忍不住擔憂,
再過十年,二十年,
等泉伯年紀更大了,做不動了,
到時候,他的一日三餐怎麼辦?
而另一邊,奢侈品滿街的香港,
食物浪費卻極其嚴重,
在香港,每天被扔到堆填區的食物就多達3600噸,
大概有128輛巴士那麼重,
其中三分之一來自飲食界。
從生產,加工,銷售,再到消費者的碗上,每一層都有浪費,很多都是吃都沒吃過的食物就這樣被扔掉了。
比如酒店負責一個晚宴,邀請100個人,可能來的只有30人,主辦方付錢,酒店方就得全部煮出來,最後剩下來的就全部倒掉。
曾在博覽館做運營經理的Victor以前就總是看到這種現象,比如做一個航空展,最後一天會丟掉三十個大垃圾桶的食物,肉類。
一邊是貧困老人,弱勢群體在溫飽線上掙扎,每天都在餓肚子,一邊卻是有錢人在不斷地浪費糧食。
難道這個社會就真的只能這樣了嗎?
寫到這裡的時候,小編也不禁想到大陸的情況。
雖然相比較香港0.537的基尼係數,大陸0.473相對低一點,但是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老齡化的加劇,弱勢群體也依然在溫飽線上掙扎。
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Victor沒有去做問題的旁觀者,2012年,她毅然辭去了運營經理的高薪職位,來到了“惜食堂“。
從身在食物浪費的源頭,變成食物的回收者,她心裡不再有負擔。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對香港存在的問題和困境做出一點點改變。
“多謝你們,
我再也不用將一份飯菜分為三餐了”
“惜食堂“就是一群和Victor一樣想要為社會問題做點改變的人在2011年創立的。
他們的口號很簡單:停止浪費,解決飢餓,以愛相連。
每天處理從香港各地收集來的剩食,再做成熱盒飯送給沒有飯吃的老人以及低收入家庭。
最開始做的時候,整個團隊,包括行政支援,廚房員工和物流團隊在內,不到20人,願意捐贈食物的人和機構只有35個,每天只能製作20個熱盒飯。
那個時候來做義工的人也很少,大部分都是老人中心的老人,李婆就是其中一個老人義工,過來幫忙揀菜,洗菜,切菜。
但她很開心:“我有分吃,不用付錢,可以稱得上是免費食堂,儘自己能力去做,這樣挺好,助己又助人。”
很長一段時間,參與者都很少,青黃不接的時候,偶爾還要自己掏錢去買些菜給老人們吃。
但那段時間大家都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
勇哥是後廚的廚師,每天負責將從酒店、飯盒供應商、超市等回收回來的剩餘飯菜。
雖然是做給貧困人士的免費盒飯,他卻一點都不馬虎。
廚師勇哥
每天根據回收來的食材認真思考怎麼搭配做適合老人吃的營養均衡,口味又好的餐食,還會注意少油,少鹽,少味,忌辛辣,就像對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樣貼心。
每一個菜,都要用溫度計認真衡量溫度,必須達到一定溫度才能放心給老人食用。
捐贈食物的機構不夠多?
他們就一家家去找可以合作的酒店,超市,菜攤,去說服他們,去街上發傳單,希望更多人看到。
明星黃子華就是這樣被他們感動到的,當他了解到“惜食堂“背後的故事的時候,他不僅加入了食堂的義工團隊,還自費給他們拍了一組宣傳片。
他帶領大家去貧困老人的家中拜訪,告訴大家有人吃不飽飯,但也有人為了改變這些現象,在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黃子華帶老婆婆去老人中心吃飯
那個時候是“惜食堂“成立的第三年,依然處在舉步維艱的階段。
當黃子華的宣傳片一經播出,整個香港開始知道有這樣一個機構,他們回收仍然可以食用的剩餘食物,經過加過送給低收入的弱勢群體吃。
一下子,惜食堂從幾個人的善舉變成了更多人的義行。
到2014年年底,
惜食堂的食物捐贈夥伴從35個變為了81個,
也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中央廚房,
每天可以製作2500分熱盒飯,500份食物包。
讓小編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歲的阿婆,
她步履蹣跚地走到義工姑娘的面前,
拉著她的手說:
“多謝你們送來的飯菜,
我以後再也不用將一份飯菜分為三餐來吃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義工加入到了這個團隊,有一對女生,從新加坡來到香港旅行,知道有“惜食堂“這樣的福利機構後,硬是多留了一個禮拜,在社團做義工。
他們沒有很多錢,但是願意付出自己的一點點勞力,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從2014年到2018年,陸陸續續,又有很多明星加入免費宣傳惜食堂的陣營中,比如張學友,張智霖,王祖藍等等。
用他們的知名度,為惜食堂的推廣做出更多努力。
張學友
很多小朋友看了張智霖的“愛包行動“宣傳片,都知道了惜食堂的存在。
有錢的人,企業也紛紛加入了捐贈的行列,比如開頭寫的李嘉誠,捐出了1000萬,包括宜家,美佳在內的大企業都成了惜食堂的合作夥伴。
到2017年的時候,惜食堂已經有254個食物捐贈夥伴了,翻了不止7倍。
李嘉誠
而每天的熱盒飯也從原來的20個,變為了現在的6500個。
那些曾經忍飢挨餓的老人們,低收入人群們都享受到了吃飽飯的滋味。
比如獨居老人契媽,已經90歲了,
身體機能和記憶在慢慢退化,
一個人住在不到10㎡的房子裡,
買菜做飯對她來說是非常吃力的事情。
她現在每天自己步行30分鐘到老人中心,
享用惜食堂為她準備的午餐,
最重要的是,這裡有一班和她差不多的老人,
可以一起談天說地,緩解獨居的苦悶。
同樣是獨居老人,
羅伯卻不願意外出走動。
惜食堂的“外展天使”
就每週一到週五上門給老人送食物,
順便陪著老人聊聊天,
了解下老人的需求。
老人也喜歡上了有人按門鈴找他感覺。
不僅僅是貧困老人,
“惜食堂”也關注低收入家庭,
比如陳靜秋和女兒楊美欣是低收入單親家庭,
母親一個人的收入付完房租後所剩無幾,
“惜食堂”每天給母女倆送飯。
母親可以把做飯的時間留出來給女兒溫習功課,
節省下來的錢還可以讓女兒學習興趣班。
而這種愛也讓小姑娘從小懂得了施與受的美好,
慢慢學會關愛社會。
小編看到這裡以後,真的很感動,從最初不到20人的團隊,到現在竟然聯合起了
全社會的力量,把“停止浪費,解決飢餓”這件事真正做了起來。
但他們沒有止步於做好自己,幫助別人,他們也想讓下一代學會節約糧食,學會關愛別人。
比如2013年就建立的“緣惜學堂”,通過多元化活動,比如惜食講座,考察活動,獎勵計劃以及食物再生工作坊等等。
讓小孩子們認識食物浪費,飢餓與貧窮的問題,啟發他們實踐珍惜食物,愛護地球資源以及關愛社會上有需要認識。
截止到現在已經有95間學校參與了學堂,超過25268名孩子接受了教育。
小編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香港奇蹟”,讓每一個人認識到社會問題,人人有責,大家都來解決問題。
香港的貧富差距問題,浪費糧食的問題,老齡化加劇過程中老人老來無依的問題可能不會馬上被解決。
但大家在一起,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力量綿薄的就從自身不浪費糧食做起,大家擰成一股繩,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好。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