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派盆景是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很多人心嚮往之。揚派盆景的「雲片」、「一寸三彎」特色,更是在業內享有盛名。事業長盛不衰,當靠人才支撐。近日,四名嘉賓作客本報「黨報線上」,聊了揚派盆景傳人的培養問題。
藝術靠大師引領,在歲月的長河中,揚派盆景產生了一批大師。現在的揚州,就有國家級盆景大師3人,高級盆景師多人,這些大師是揚派盆景的名片。在未來歲月中,想有更大天地,當有更多大師。
大師從哪裡來?有人在談及盆景傳承面臨尷尬時,講到「目前的高校教學體系中,沒有專門的盆景專業」。這可能是一方面,比如景德鎮瓷器產業的發展,即離不開當地高校對專業人才的培育。但這不是絕對的。以歷史眼光看,震古鑠今的大師,又有多少是專業院校培養的?
與許多傳統藝術一樣,盆景也主要靠「師帶徒」模式傳承。大師們站得高、看得遠,應該重視薪火相傳,不吝賜教,因材施教。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要想成就大師,關鍵還要看徒弟自身,有沒有這個興趣和信心,能不能鑽得進去。倘若志不在此,抑或急於求成,那就辜負了各方面創造的良好條件。
盛世盆景熱,盆景融園藝學、文學、美學於一體。正如趙慶泉大師所說,「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盆景的愛好者日漸增多,出現了一些盆景收藏家,普通百姓也越來越喜愛盆景。」這個行業肯定大有希望、大有市場。但是,行業的舞臺不代表是你的舞臺,要想在盆景上江湖萬里,需要時間和精力付出。如果剛進這個行業,就想出人頭地;剛學了兩招,就想暴得大名,那麼道路就可能一步三彎。
所謂「累年彌盛」,盆景是「磨」出來的,大師也是「磨」出來的。一方面,要有自我折磨的境界,博採眾長,學人所長;另一方面,要有磨穿板凳的苦功,不能指望一步到山頂,「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沉得下去、靜下心來,有「長年甘作花奴隸」的趣向,才有「瑤花重見綴瓊枝」的美好。不獨盆景,其他藝術,也大抵如此。
內容來自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