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氣候變化推動地球加速旋轉 GPS 系統受衝擊

氣候變化推動地球加速旋轉 GPS 系統受衝擊
根據最新科學研究,地球自轉正在加速,其中7月9日、7月22日及8月5日這三天將比正常日子短1.3至1.51毫秒。這個現象主要源於月球位置變化、氣候變化 ...




根據最新科學研究,地球自轉正在加速,其中 7 月 9 日、7 月 22 日及 8 月 5 日這三天將比正常日子短 1.3 至 1.51 毫秒。這個現象主要源於月球位置變化、氣候變化及冰川融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雖然這些變化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但對精密的時間計算系統和衛星導航技術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科學家正密切監測這一現象的發展趨勢。

月球重力牽引與地球自轉加速原理

地球的一天約為 86,400 秒或 24 小時,但這個時間並非固定不變。地球自轉速度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太陽和月球的位置、地球磁場變化,以及地球質量分布的改變。在即將到來的特定日子裡,月球將處於距離地球赤道最遠的位置,這會改變其重力對地球自轉軸的影響。

科學家以旋轉陀螺作比喻:如果你用手指夾住陀螺中間部分旋轉,它的轉速會比從頂部和底部夾住時慢。當月球更接近地球兩極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會加快,令當天比平常短暫。此外,極地冰川融化也是重要因素,當冰川融化時,質量重新分布,就像花式滑冰選手收緊手臂時旋轉會加快一樣。

氣候變化成為自轉加速主要推手

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轉加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全球暖化導致的冰層減少,改變了地球的慣性矩,進而影響自轉速度。地球內部的熔岩流動、大氣層變化,以及海洋環流的改變都會影響自轉速度。科學家利用原子鐘和衛星技術,能夠測量出微秒級別的變化。

NASA 研究人員計算發現,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冰川和地下水移動,在 2000 年至 2018 年間令每天長度增加了每世紀 1.33 毫秒。不過,短期內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融化和質量重新分布,反而令地球自轉加速。

地球自轉的歷史趨勢與近年變化

從地球形成初期開始,自轉速度一直在減慢,令日子逐漸變長。研究人員發現,大約 10 億至 20 億年前,地球上的一天只有 19 小時。這主要因為當時月球距離地球較近,重力牽引更強,令地球自轉更快。

隨著月球逐漸遠離地球,日子平均變得更長。但近年來,科學家觀察到地球自轉出現顯著變化。在 2000 年代初期,地球自轉曾經減慢,但近年來明顯加速。2020 年,研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創下自 1970 年代有記錄以來的最快紀錄。2024 年 7 月 5 日更錄得史上最短的一天,比 24 小時短了 1.66 毫秒。

對現代科技系統的實際衝擊

地球自轉加速對現代科技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定位系統 (GPS)、電腦網絡和金融交易系統都依賴極其精確的時間同步。當地球自轉速度改變時,協調世界時 (UTC) 可能需要調整,這就是所謂的「負閏秒」概念。

衛星導航、股票交易和電信網絡都可能受到影響。過去,科學家偶爾會加入「正閏秒」來同步時間,但如果地球持續加速,可能首次需要實施「負閏秒」,即從時鐘中減去一秒。只有當日長差異超過 0.9 秒或 900 毫秒時,才會對時區產生影響。雖然單日內從未出現如此大的差異,但累積多年後,時鐘會與地球位置不同步。

季節變化與突發事件的影響

就連季節變化也會影響地球自轉速度。利物浦大學地球物理學家 Richard Holme 解釋,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南半球多,夏季時樹木長出葉子,質量從地面轉移到離地表更高的位置,遠離地球自轉軸。當地球質量在夏季遠離核心時,自轉速度必須減慢,令日子變長。

單一災難事件同樣會影響地球自轉:2011 年日本大地震令一天縮短了 1.8 微秒。這些例子顯示地球自轉受到多種因素的複雜交互作用影響。

未來趨勢與科學監測

科學家預測地球自轉加速可能會持續,但幅度和持續時間仍有不確定性。長期而言,月球的潮汐作用會逐漸減慢地球自轉,但短期內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更為顯著。研究人員正利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包括超精密原子鐘和太空測地技術來追蹤這些變化。

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系統服務 (IERS) 負責監測這些變化,並在需要時向協調世界時 (UTC) 加入「閏秒」以保持同步。這種精密的時間調整對衛星導航、電腦網絡和全球通訊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未來數月的觀測結果將為科學家提供更多數據,以了解地球自轉變化的長期趨勢。

來源:Live Science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