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我這個人總是習慣性調皮鬼作死的。記得初中時候有個外教,澳洲人,有次上課我問她,How many rabbits in Australia?人家也很機智,直接反問我How many people in China?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許多到澳大利亞生活的外國人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澳洲人的文化裡,最為邪惡的動物不是大灰狼,更不是獅子、老虎,而是在外人看來活潑可愛的野兔。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澳大利亞人如此痛恨野兔,甚至"談兔色變"呢?這一切,主要還是源於那場從19世紀中葉開始,前後持續了近百年的驚心動魄的"人兔之戰".
100億隻兔子
在遼闊的澳洲大陸上,原本並沒有兔子。1788年1月27日,由阿瑟‧菲利普船長率領的英國皇家海軍第一艦隊在雪梨港登陸,揭開了澳大利亞歷史的新篇章。作為澳洲兔子祖先的歐洲兔子,就是搭乘第一艦隊的艦船,從英格蘭來到這片肥沃土地上的。由於這些兔子主要是供剛剛來到澳洲的歐洲定居者食用,因此多為圈養,流落到外面的野生種群極為罕見。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1859年,一位名叫托馬斯‧奧斯汀的英格蘭農場主來到了澳大利亞。在他攜帶的大批行禮物品中,還包括24隻歐洲兔子、5隻野兔和72隻鵪鶉。作為一名標準的英國紳士,奧斯汀對打獵有著特殊的興趣,於是他就把這些兔子放養到他位於季隆附近的領地上。這樣到了第二年,他就可以在空閒時間和其他農場主一起享受騎馬打兔子的樂趣了。
在當時,沒有任何人能夠預計到兔子的繁殖速度有多快。由於澳大利亞沒有鷹、狐狸和狼這些天敵,來到這裡的歐洲兔子發現自己簡直來到了天堂:這裡氣候宜人,遍地是可口的青草,四周又看不到敵人的蹤影;另外這裡土壤疏鬆,打洞做窩也非常方便。於是,一場幾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可怕擴張開始了。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這些兔子從奧斯汀的領地出發,開始向北向西擴展。1866年,在南澳大利亞的卡普達,又有人往野外放養了一批兔子,從而使得兔子的擴展速度大大加快。此後,這些兔子的後代以平均一年130公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擴散。到1896年時,兔子們的勢力範圍已經向北擴展到了昆士蘭,向南遍及南澳大利亞,並橫越澳洲大陸,來到了西澳大利亞。到1907年,兔子已擴散到澳大利亞的東西兩岸,遍布整塊大陸。整個兔子種群的數量也呈幾何級數遞增。1890年,僅新南威爾斯州的兔子數量據估計就有3600萬隻。到1926年,全澳洲的兔子數量已經增長到了創紀錄的100億只。
有史以來最大的生態悲劇
一位評論家曾經指出:"在人類引進的有害動物中,兔子是到目前為止危害最為強烈的。它們適應了澳洲的生活後,對當地的經濟和動植物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這種說法一點也不為過。
在一望無際的澳大利亞大草原上,成群結隊的兔子貪婪地啃吃著各類青草,十隻兔子就能吃掉相當於一隻羊所吃的牧草。同時,它們還會啃食各種灌木和樹皮。在乾旱的季節,它們甚至爬到樹枝上吃較嫩的樹葉,打洞啃吃樹根,使成片的灌木叢和樹林變得一片枯萎。據估計,在澳大利亞較為乾旱的地區,每公頃土地上只要有4隻兔子,就能使這片土地上的各種植物失去再生能力。由此造成的一個最直接的後果是,澳洲大陸大部地區的水土保持能力急劇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現象日益嚴重,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相比之下,與兔子們處於同一個小生態環境的土生土長的小袋鼠、袋狸等,簡直完全沒有競爭能力。大批的兔子不但佔據了這些土生動物的洞穴,還將它們的食物一搶而光,使得那些性情較溫和的有袋類動物只好忍饑挨餓。就這樣過了幾十年後,澳大利亞一種最古老、最小巧的袋鼠--鼠袋鼠最終竟落得個滅絕的下場。19世紀中葉時,兔耳袋狸在南澳大利亞幾乎隨處可見,由於在與兔子爭奪食物的競爭中落敗,如今只能在澳大利亞中部還可見到極少量的袋狸了。據統計,主要由於兔子的原因,澳大利亞滅絕或近乎滅絕的原生動物就有幾十種之多。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由於兔子在澳洲氾濫成災,澳大利亞的農業和畜牧業蒙受了巨大損失。當從牧草的消耗量來看,100億隻兔子所吃的牧草就相當於10億隻羊的放養量。這對於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澳大利亞來說,所蒙受的經濟損失實在難以估量。另外,由於兔子天生善於打洞,它們在土質疏鬆的牧場和農場下挖的洞穴深達1.5米,不但牛羊常會陷入洞中,更嚴重的是,農田下大量的洞穴會使得農業機械無法開展作業。甚至早在1881年,澳大利亞的一些農場就因此而被迫放棄。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最無奈的世界奇觀
為了抑制兔子的擴散和繁殖,勤勞勇敢的澳大利亞人民真可謂用盡了辦法。從最傳統的獵殺、布網、堵洞,到較為"先進"的釋放毒氣和在胡胡蘿蔔裡下毒等等,澳洲人全都試過。為了消滅兔子,澳大利亞人甚至利用起了另外一種外來生物、兔子的天敵--狐狸。在開始階段,這種方法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澳大利亞人很快就發現,狐狸可能更喜歡吃行動相對較為遲緩的本地產有袋類動物。為了不使這些珍貴的物種滅絕,澳大利亞人不得不回過頭來去消滅狐狸。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萬般無奈之下,1887年,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懸賞25000英鎊,無論是誰,只要能提出一種可以有效殺滅兔子的方法,就可以獲得這筆數額不菲的獎金。在這筆獎金的競爭者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他從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派遣了三位工作人員,遠渡重洋來到澳大利亞,試圖利用雞霍亂來殺滅兔子。遺憾的是,這種方法的效果也不理想。
絕望中的澳大利亞人想到了一個雖然原始但也許更為有效的方法:修建一條貫穿澳洲大陸的籬笆,直接擋住兔子的去路,以免它們繼續向西部最肥沃的農業區擴散。1901年12月,經澳大利亞政府批准,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籬笆修築工程開工了。經過7年的艱苦工作,世界上最長的一條籬笆竣工了,它從澳大利亞的斯塔威辛港出發,向北一直延伸到沃勒爾當斯。遺憾的是,甚至在這條籬笆工程完工之前,人們就發現已經有兔子越過了籬笆。澳大利亞人一不做二不休,又相繼開工了第二條和第三條籬笆工程。1908年,三條籬笆工程全部完成,加在一起的總長度超過3000公里。澳大利亞人在無奈之中竟然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奇蹟。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籬笆工程是完工了,但在洪水、強風甚至袋鼠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沒過多久,籬笆牆上就傷痕纍纍,再加上兔子天生具有的打洞本領,兔子們很快就在整個澳大利亞暢行無阻了。
後來,澳大利亞政府還曾動用空軍播撒毒藥,進行立體戰和化學戰,想對兔子來個斬盡殺絕。這一招開始確實有效,兔子們死傷纍纍。但是,由於兔子們的繁殖能力驚人,在撒藥過後不久,兔子群依然興旺。而撒下的毒藥,卻對草原的生態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澳大利亞政府只好放棄這種方法,兔子們又一次取得了"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致命的武器
到20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最終決定採用生物控制的辦法來消滅兔災。生物學家從美洲引進了一種依靠蚊子傳播的病毒--粘液瘤病毒,這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是美洲兔,能在美洲兔體內產生並不致命的粘液瘤,但這種疾病對於歐洲兔子來說卻是致命的。另外,由於這種病毒具有選擇性,對於人、畜以及澳大利亞的其他野生動物完全無害,無疑是消滅澳大利亞兔子的最理想的武器。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1950年春天,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墨累達令河盆地將這種病毒釋放到了蚊子身上,然後經蚊子再傳染給兔子。粘液瘤病毒一經引進,很快便在整個兔群中傳播開來,兔子的死亡率達到了99.9%.到1952年,整個澳洲有80%~95%的兔子種群被消滅。困擾澳大利亞人近百年的兔災終於被粘液瘤病毒這種致命的武器被控制住了。這時,可能最讓澳大利亞政府感到遺憾的,就是沒有儘早採用這種方法。因為早在1918年,一位名叫阿拉岡的巴西科學家就曾向澳大利亞政府提出過這樣的建議,只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建議在當時並沒有被採納。
隨後,在澳大利亞兔子的故鄉歐洲,法國和英國分別於1952年和1953年,引入粘液瘤病毒來對付日益猖獗的兔害,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然而,隨著免疫能力的逐漸增強,澳大利亞兔子在感染上粘液瘤病毒以後,死亡率越來越低,到目前已下降到40%.與此同時,兔子的數目也逐年回升,到1990年時已恢復到6億只左右。為了防止災難重演,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一直在不停試驗各種不同的生物控制方法,引入多種病毒,以達到抑止兔子大量繁殖的目的。目前應用前景最為廣闊的是一種最早在中國發現的兔杯狀病毒。1995年,在南澳大利亞,由於實驗室的意外事故,使這種病毒流傳到了外界,在短短8周的時間內,就造成1000萬隻兔子因病毒性出血症發作而死亡。
解鈴還須繫鈴人
澳大利亞這場持續了百餘年的"人兔之戰",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入侵事件。實際上,這樣的問題絕非澳大利亞所獨有,近些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生物入侵已成為世界性難題。
我國就是受外來物種入侵災害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我國境內目前已經確認的的入侵生物共有283種,伶仃島的微甘菊、雲南滇池的水葫蘆、西雙版納的飛機草、正在毀掉海岸灘塗的大米草……甚至被人們當作美味的小龍蝦,都是典型的入侵生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外來物種的引入。從森林到水域,從濕地到草原,甚至在城市居民區,都可見到這些生物"入侵者".幾種主要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4億元人民幣,僅對美洲斑潛蠅的防治費一項,就需4.5億元。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即便如此,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所受到的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顯然還不是最嚴重的。移民大國美國也是生物的移民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國土上生長著約20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植物,每年花費的用於外來物種控制的費用多達60億美元,而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1500億美元!據印度和南非向聯合國提交的報告稱,這兩個國家每年由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1300億和800多億美元。而這些,還不包括那些無法計算的隱形損失。在全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大約有35%~46%的植物是部分或完全由外來生物入侵引起的。
千萬年來,海洋、山脈、河流和沙漠為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天然的隔離屏障。然而近幾百年間,隨著交通工具的發達,運輸業、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快,藉助人的幫助,外來物種衝破天然阻隔,遠涉重洋到達新棲息地,繁衍擴散成為入侵物種。"是人,打破了時空限制,縮短了時空距離,使原來物種千百年才能完成的入侵歷程,得以在一夜間完成。"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解鈴還須繫鈴人。人類是造就外來入侵物種的關鍵,同樣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2002年5月22日的聯合國環境日大會上,"生物多樣性與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被確定為新世紀第一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這表明國際社會開始廣泛關注外來入侵物種及其對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希望在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像"澳大利亞兔災"那樣的悲劇再也不會重演。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