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總理 Mark Carney 宣布暫停原定 2026 年生效的電動車銷售強制令,英國首相 Keir Starmer 亦放寬電動車滲透目標時間表。歐盟則在車廠遊說下,提前一年啟動 2035 年「禁燃令」的評估程序。麥肯錫合夥人 Patrick Schaufuss 評論指,各國意識到轉型不如預期中快,電動車並非智能手機。
美國車廠調整策略
General Motors 因電動車銷量下滑,以及政府取消補貼與強制規定,在第三季計提 16 億美元(約港幣 124.8 億元)減值。該公司正重新評估產能規劃,並警告未來或有更多虧損。Nissan 美洲主席 Christian Muñoz 指出,業界現時對電動車的看法更為務實,不會再強行推動消費者接受。
電池成本及政策退坡成挑戰
電動車業務盈利受壓,核心在於電池成本高昂、充電設施不足及政府激勵政策退場。Volkswagen 集團宣布裁員 35,000 人震驚業界,歐盟隨即與汽車業展開「戰略對話」,決定調整排放達標的步伐。歐盟工業專員 Stéphane Séjourné 表示,將盡快評估 2035 年零排放目標的可行性。
歐洲車廠要求放寬監管
歐洲車廠在慕尼黑車展期間,高調要求放寬監管。Volkswagen 行政總裁 Oliver Blume 呼籲政府改善充電網絡與電價環境,並稱不能因車廠無法完全掌控的因素而受罰。同時,高階品牌重新關注燃油車市場,新款 Porsche 911 Turbo S 更被視為此趨勢的象徵。
北美及亞洲市場取態各異
特朗普政府提高汽車、鋼鋁關稅後,加拿大經濟受壓,促使 Carney 暫停 2026 年的電動車配額政策,以扶持本土製造業。日本則繼續主推混合動力車款,以 Toyota 為首的車廠因其穩健策略反而獲得市場認可。美國諮詢機構 AlixPartners 預測,到 2030 年電動車僅佔美國新車銷量的 23%,遠低於兩年前的預測數字。
雖然多國政策有所調整,但全球電動車銷量仍在 2025 年 9 月創下單月 210 萬輛的紀錄,按年增長 26%,主要由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BloombergNEF 預測 2025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到近 2,200 萬輛,按年增長 25%,其中中國佔近三分之二,歐洲佔 17%,美國則僅佔 7%。
資料來源:cnBeta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