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 Trump 政府正考慮對外國電子裝置按內置晶片數量徵收關稅,期望能藉此推動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路透社引述 3 名消息人士透露,商務部計劃按電子產品內晶片價值的百分比徵收關稅,涵蓋範圍可能包括電動牙刷以至手提電腦等各類消費品。
新政策細節及影響範圍
根據初步構思,商務部可能對一般電子產品的晶片價值徵收 25% 關稅,而來自日本和歐盟的電子產品則可能面臨 15% 關稅率,但這些數字仍屬初步階段。白宮發言人 Kush Desai 表示,「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對我們的國家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華爾街日報》亦報導,Trump 政府正研究另一項「1:1 比例」規則,要求晶片製造商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數量,必須與其客戶的進口量相等。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已向晶片業界領袖討論這個概念,強調這是經濟安全考量。
對消費者及通脹影響
經濟學家警告,此政策可能推高消費品價格並加劇通脹壓力。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 Michael Strain 表示,「這項計劃可能在美國通脹問題嚴峻、通脹率明顯高於聯儲局目標並持續加速的時候,推高消費品成本」。即使是美國生產的商品,價格也可能因為關稅推高投入成本而上升。
科技巨企應對策略
Trump 過去曾承諾,只要科技公司繼續在美國投資基礎設施,便會獲得豁免待遇。8 月份,他曾宣布對半導體進口徵收約 100% 關稅,但豁免正在美國設廠的企業。Apple 行政總裁 Tim Cook 近期向 Trump 送贈黃金紀念品後,總統重申 100% 的晶片關稅計劃,但強調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將獲豁免。
此政策預期將對依賴進口產品的大型科技企業如 Apple 和 Dell 帶來挑戰,但可能有利於在美國擴大生產的 TSMC、Micron Technology 和 GlobalFoundries 等公司。TSMC 已承諾投資近 2,000 億美元(約港幣 1.56 兆元)在美國生產更多晶片,其亞利桑那州廠房已於 2024 年底投產,但產量仍只佔公司整體產量一小部分。
資料來源:9to5Mac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