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理大研發新型感應器 一滴血驗癌症成真 #癌

理大研發新型感應器 一滴血驗癌症成真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新型3D微打印生物感應器,只需極少量血液樣本便可檢測癌症、老人癡呆症等疾病的早期跡象,比傳統檢測方法靈敏1,000倍。新技 ...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新型 3D 微打印生物感應器,只需極少量血液樣本便可檢測癌症、老人癡呆症等疾病的早期跡象,比傳統檢測方法靈敏 1,000 倍。

新技術原理

這項新技術名為「光學回音壁模式微雷射感應器」,原理如同一個極度敏感的「血液探測器」。當疾病在人體內出現時,血液中會產生稱為「生物標誌物」的特殊蛋白質,有如疾病留下的「指紋」。

傳統檢測血液中「疾病指紋」的方法,需要眾多複雜步驟,而且須使用比頭髮絲還幼細 50 倍的精細光纖線,操作困難且容易出錯。

關鍵技術突破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張阿平教授團隊設計出螺旋狀的微型感應器,大小僅為頭髮絲的幾分之一。此感應器可發出雷射檢測血液樣本,不再需要使用容易折斷的超細光纖線。

此感應器極為靈敏,能檢測到濃度極低的疾病標誌物。以人體免疫球蛋白 G 為例,即使血液中濃度低至 70 阿克/毫升(相當於一個標準泳池中僅有幾滴墨水),感應器仍能準確檢測。

對大眾的裨益

這項技術的最大好處是能及早發現疾病。張阿平教授表示,未來此感應器可製成手提式檢測裝置,方便在診所甚至家中自行使用。病人只需提供一滴血或少量尿液樣本,數分鐘內便能得悉是否帶有癌症、老人癡呆症等疾病的早期跡象。

及早發現疾病對治療效果有決定性影響。以癌症為例,第一期發現的治癒率可高達 90% 以上,但到第四期便會降至 20% 以下。這項新技術將有助於在普通身體檢查中,發現極早期的疾病跡象。

預計應用時間

研究成果已於國際頂級期刊《Optics Express》發表,並獲國際光學學會公開報道,足證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張教授團隊現正與醫院合作進行臨床測試,預計 2 至 3 年內可投入實際應用。

未來,這項技術更有潛力發展至同步檢測多種疾病標誌物,實現一次檢查篩查多種疾病,從而大幅提升體檢效率與準確度。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