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Battlefield 6》十月強勢回歸! 開發團隊來港深入分享遊戲細節

《Battlefield 6》十月強勢回歸!  開發團隊來港深入分享遊戲細節
各位戰地迷引頸以待嘅《Battlefield6》(下稱:《BF6》),終於敲定在10月10日正式上戰場!早排EA特別來到香港舉辦一場多人模式試玩會,更 ...




各位戰地迷引頸以待嘅《Battlefield 6》(下稱:《BF6》),終於敲定在 10 月 10 日 正式上戰場!早排 EA 特別來到香港舉辦一場多人模式試玩會,更請來亞太區傳媒及一眾 Youtubers 率先體驗。官方團隊更即場接受訪問,同大家深入分享遊戲開發進度同核心理念。今集新作不單加入更全面的「戰術破壞」同「動態地圖變化」,仲計劃緊持續推出「季度更新」同重製經典地圖,務求帶畀玩家歷代最豐富、最平衡的《Battlefield》體驗!

▲三位來自 DICE 工作室的成員:開發總監 Anna Narrevik(圖中)、資深技術美術師 Makoto Tanaka(圖右) 和遊戲玩法設計師 Jac Carlsson(圖左) 特別來到香港與傳媒及內容創作者見面。



四大工作室聯手  帶來不同創意

開發方面,《Battlefield 6》由 DICE、Ripple Effect、Criterion 與 Motive Studio 四間團隊共同開發,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專案背景,因此能在多人模式設計上引入新視角與技術進步。分工方式: DICE 負責核心戰鬥設計、Criterion 負責載具物理系統、Ripple Effect 負責破壞效果優化、Motive 負責環境敘事與模式創新。Anna 和 Jac 指出,與前作相比《BF6》引入了新的文化和技術,提供更多戰鬥選擇,不僅打造視覺上令人驚艷的環境,還帶來更豐富的遊戲體驗。團隊在槍戰設計上投入大量心血,創造出系列中最出色的槍戰體驗,獲得很多正面的反饋。遊戲響應性極高而且感覺震撼,完美結合軍事感和史詩般的規模,讓玩家感受緊張和刺激感。

▲《Battlefield 6》開發總監 Anna Narrevik

《BF6》的開發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創意任務,規模龐大,涉及多個工作室的跨時區協作與溝通。負責光影效果(Shader)的 Makoto 就話,今次開發是一個超大型創意任務,最大挑戰要協調不同時區的多個工作室。Shader 技術用作提升畫面質感,是團隊重點改良項目之一。雖然初期溝通同跨時區協調很困難,但正正如此,先可以集合唔同視角同技能,最終令合作順暢起來。大家的努力令《BF6》成為一款野心十足的作品,成品亦相當令人滿意。

▲《Battlefield 6》資深技術美術師 Makoto Tanaka

新破壞系統  戰場格局由你話事!

《BF6》加入革命性的「戰術破壞系統」,分為「微觀」(細節破壞)同「宏觀」(大規模破壞)兩層次。你可以炸冧建築開新路、製造倒塌壓制敵人,甚至觸發地圖大變動(例如成棟樓倒塌、水浸區域)。呢個系統唔止睇得過癮,仲提供大量戰術選擇,令戰場環境即時隨戰況改變。

步兵玩家可能會驚冇位匿?Jac 拍心口保證,破壞系統唔會令冧晒所有建築,團隊特登設計咗「戰鬥區」(Combat Zones)來平衡體驗。每張地圖會按模式(例如「突襲」或「征服」)調整結構,確保步兵有足夠掩護位同戰術路線。開發團隊強調,破壞係為了增加策略性,並不是想趕絕步兵。

Anna 仲透露,技術團隊開發了全新程序化工具,將整可破壞建築的時間由以前成個月大幅縮短。美術同設計師可以快速試唔同破壞效果,同時兼顧遊戲效能。團隊由開發初期就專注「策略性破壞」設計,例如炸特定幅牆改變戰局、設陷阱引敵人等,提供玩家更大的自主權去創造戰術。

▲《Battlefield 6》遊戲玩法設計師 Jac Carlsson

重製版本的經典地圖帶來懷舊體驗

Anna 透露《BF6》開發方針是創造全新刺激地圖,同時亦會評估重製舊地圖的可能性。好似《烈焰風暴》(Operation Firestorm)就確定會回歸,其他經典如「龍之谷」亦在考慮名單上。團隊會優先重製玩家呼聲高的場景。

團隊強調重製絕非偷懶,而係會將舊地圖結合新破壞系統同升級畫質(例如「烈焰風暴」加入可炸毀油庫)。團隊特別鍾情《BF3》、《BF4》的戰場氛圍,希望將呢種傳統「Battlefield Feel」帶到新作。招牌的「戰地瘋狂時刻」(例如 C4 衝鋒、突擊隊復活)當然會全部保留!今集仲加入「拖救隊友」(Drag and Revive)等新元素,加強團隊合作爽快感,務求令每場戰鬥都更似「身歷其境」。

64 位玩家多人模式遊戲平衡玩法、效能和穩定性

今集多人模式玩家人數會由 128 人調整至 64 人(或按模式更少)。Anna 解釋,雖然 128 人模式好有史詩感,但試玩後發現容易令戰場太分散同混亂。64 人先做到「寸土必爭」嘅緊湊密度,經多次測試後認為係最理想人數,在保留史詩感之餘,更可以提升效能、遊戲節奏同戰鬥激烈度。作為 FPS 重要元素,64 人被視為玩法、效能同穩定性的最佳平衡點。規模縮減亦令畫面更流暢穩定,尤其對 Console 玩家是個好消息。

另外,新作會加入 AI 模式,伺服器會用 AI 填補空位;仲有「Portal」自訂模式可以開 AI 對戰,鼓勵新手先用訓練場熟習地圖,再同真人對戰,等唔同水平的玩家都玩得開心。仲有!為打擊外掛,《BF6》會加入 EA 自家研發的「Jabilin」反作弊系統(已經在 Battlefield Lab 實測中),目標營造公平環境。

季度內容持續更新 增加長期吸引力

為咗保持玩家投入感,《BF6》會以「季度更新」為核心策略,透過遊玩可以解鎖新地圖、模式、武器同配件等獎勵。初期焦點會放在新地圖「裂谷」同核心玩法,但團隊承諾會持續注入新元素,保持新鮮感。遊戲一推出就會啟動季度內容,玩家達成遊戲內成就亦可解鎖物品。更新會定期推出,但具體時間表暫時未公開。團隊強調更新決策會平衡玩家意見同技術可行性,所有內容都係為了延長遊戲壽命。他們亦會密切留意玩家意見,按反應調整內容,目前已有計劃進行中,完成後會公佈詳情。

職業系統玩法更靈活 開發者談最愛兵種

《BF6》的職業系統充分展現《Battlefield》系列的魅力,玩家需根據戰場即時情況和隊友組成靈活選擇職業,以確保小隊有效運作並贏得比賽。Jac 表示,他會根據隊伍需求選擇職業,例如對抗坦克時選工程師,或需要支援時選支援兵,但最愛是突擊兵(Assault),因為《戰地風雲6》中新增的「腎上腺素注射」(Adrenaline Shot)功能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抵禦爆炸傷害,讓他可以大膽衝進戰場開火,體驗極為爽快的戰鬥感。Anna 則偏好在寬廣地圖上扮演偵察兵(Recon),利用狙擊槍從隱秘處射擊敵人,展現精準的遠程作戰風格。Makoto 與 Jac 的看法相近,他們均強調小隊系統才是遊戲核心,需要根據戰況選擇偵察兵或支援兵等職業。他個人最愛工程師(Engineer),因為工程師能使用火箭發射器對抗狙擊手、放置反坦克地雷對付坦克或在近戰中使用機槍求生,具備高度靈活性,應對多種戰況。

總結:全面進化的戰地體驗

由四大工作室聯手開發、加入革命性破壞系統、重製經典地圖升級登場,再加埋重視玩家社群意見嘅開發方針,《Battlefield 6》擺明車馬要打造一款集戰術、節奏同情懷於一身的終極《Battlefield》大作。各位戰地風雲戰友 10 月 10 日,戰場見!



相關文章:
  • 「Battlefield 6」香港站展示活動 8 月 1 日網上直播公開遊戲內容及新功能
  • 《戰地風雲》實驗室擴展測試至亞洲玩家 玩家可率先體驗新機制與戰鬥模式




  •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