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做數學題太差不用怕 研究:用電刺激大腦可強化數學學習力

做數學題太差不用怕  研究:用電刺激大腦可強化數學學習力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只要透過安全無創的電刺激技術,便有機會提升部分年輕人在數學上的學習能力,尤其對於大腦連結較弱者效果最為明顯。研究人員在一項為期5天的 ...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只要透過安全無創的電刺激技術,便有機會提升部分年輕人在數學上的學習能力,尤其對於大腦連結較弱者效果最為明顯。研究人員在一項為期 5 天的數學訓練計劃中,透過微電流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發現能有效改善受試者的解題效率。這項研究不但指出個體的神經生物差異對學習成果有直接影響,更指出一種新的教育補強方向,期望未來能進一步減少因教育落差帶來的長期社會不平等。



薩里大學心理學院的研究團隊針對 72 名介乎 18 至 30 歲的健康年輕人,進行了電刺激配合數學訓練的實驗。參與者被分為三組:其中一組接受針對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的經顱隨機噪音刺激(tRNS),另一組則針對與記憶回憶有關的後頂葉皮質(PPC),餘下一組則屬安慰劑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dlPFC 與 PPC 的神經網絡連結強度越高,學習成效越佳。對於神經連結本身較弱的人而言,若以電流刺激 dlPFC,則能顯著改善其解題表現。



研究亦揭示,受試者大腦中名為 GABA(γ-胺基丁酸)的神經傳導物質濃度愈低,學習表現改善幅度愈大。這種化學物質在神經訊號傳遞過程中扮演抑制角色,與大腦可塑性和學習能力密切相關。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發現進一步說明神經生理機制在數學能力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並再次強調,生理因素對學業表現的重要性往往高於外部環境因素。



領導研究的薩里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Roi Cohen Kadosh 指出,現行的教育改革措施多集中在課程設計與師資培訓,卻忽略學習者本身的神經基礎。他認為,透過整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教育研究成果,發展新型教學介入技術,能更有效協助不同背景的學生發揮潛能,進一步改善教育不均的現況。



研究人員亦提到,這類電刺激技術的潛力不限於實驗室環境,未來若能推廣至現實教學場景,或有助支援學習困難者。該團隊的多模態方法成功證實 dlPFC 與 PPC 的神經元,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因果角色,並揭示其與神經化學作用之間的深層關聯。這些發現被認為是向「馬太效應」挑戰的重要一步——意指那些起步較快者往往更快進步,而弱勢學生則逐漸落後。



此項研究由歐洲研究委員會及 Wellcome Trust 贊助,於 2025 年 7 月 1 日刊登於《PLOS Biology》期刊。研究團隊呼籲未來應持續探索大腦刺激技術對不同類型學習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擴大樣本規模及進行實地應用方面。他們相信,若政府能適當整合這些科研成果,有望為更多年輕人帶來平等學習機會,長遠促進社會整體健康與職涯發展。



資料來源:NeuroScience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