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去串門「往往是一種人」:你不來我家,我也不去你家
曾經有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真正能夠傷害到我們的,是身邊的親戚和朋友。」
不可否認,遠處的人,要傷害到你,也是鞭長莫及的,頂多是在網上扯幾句,無傷大雅。彼此一拉黑,就完事了。
現實生活中的人,傷害你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因而,藉助一些機會,把身邊的關係變得很淡,堅持獨來獨往的人,就出現了。
有一種人,就是過年了,也不會去串門,親戚來拜訪也會推脫,淡漠得很。綜合來分析,就是帶著以下幾種心態,撐過新年。
01
討厭人情世故的心態,不去理會那些敷衍式的親情。
「初一兒,初二郎,初三初四走四方」,過年是要拜年的,串門變成了重要的習俗。
小時候,我去拜年,要去親戚家吃飯,還得住一晚。尤其是山裡的親戚,太好客了,飯菜也太美味了。
也有一些同齡的玩伴,嬉鬧開了,就忘記了回家。
現如今,我們都長大了,空餘時間不多,興許過年後馬上就要進入上班狀態。加上很多親戚都進城定居。一上午去幾個親戚家拜年,也是可以的。
提著禮物去親戚家做客,一杯茶都沒有喝完,就要去下一家了。
客套話,說得好,但是沒有人當真,也記不住。
似乎拜年變成了走流程,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都是敷衍。但是敷衍多了,也會疲於應付。
總有一些人,認為應付都是多餘的,相見不如懷念。
02
懶得麻煩的心態,理想的過年是「你不來我家,我也不去你家」。
在城裡,若是你的家裡有很多客人來了,做飯、吃飯都是麻煩事情。辛苦不說,房間也狹小,容不下那麼多客人。
若是客人分批來,做飯好幾天,自己累得不行。
客人散了,你要搞衛生,耗費幾個小時。
也有孩子在客廳里鬧騰,把牆壁弄髒,把沙發翻個底朝天。
也許卧室都會很亂,讓你一整夜都睡得不安寧。
城裡的家不是農家小院,沒有那種擺酒席的場面。
反過來看,你去別的親戚家,親戚也有類似的感受。大人可能會約束自己,但是孩子就不一定了。
看到年邁的親戚,幫自己做飯,也於心不忍。
當然,我們也可以去酒店吃飯,可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有這個經濟實力。幾千的飯菜,也許就耗費了幾個月的儲蓄。
怕麻煩變成了很多中年人的生活態度,因此不走親戚,容易理解了。
03
凡事靠自己的心態,過去的成績是自己打拚的,未來還是。
小時候,我去小舅舅家做客,小舅舅說:「長大了,你有什麼事情,儘管找我,我呢能幫就幫。」
當我長大后,要去上中專學校,母親找小舅舅借錢。
小舅舅說:「中專學校,有什麼用?去打工呀。」
母親是哭著回家的,兄弟姐妹的感情,居然會如此冷漠。
我終於明白,親戚說的一些話,不算數。你記得越清楚,內心就越難受。
當我們到了中年,也有了一定的積蓄,還有了一定的地位。再去走親戚,覺得沒有什麼必要了。
曾經是自己一路闖過來的,後來還是一個人闖過去,也許連兄弟姐妹都是袖手旁觀,更何況是親戚呢?
我不靠親戚,為什麼要對親戚如父母?這是不能接納的。想清楚了,索性就和親戚斷交,免得去聽一些不切實際的話,看一些不想看到的臉。
特別是一些去遠方打工的人,早已和親戚走散了。每個小家庭都是獨立的單位,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那就各自安好吧。
04
曲高和寡的心態,自己的層次很高,就不想去低層次的圈子了。
一首歌,音調越高,能夠跟上節奏的人越少。
一個人,人生層級更高,身邊人越少。人群的結構,就像金字塔,底層很多人,高處人很少。
如果你跳出了底層,那麼你回到底層,發現自己格格不入,或者說人群里的聲音,讓你難受。大家都說低俗的話,抱怨社會,仇富仇官,真的會影響到你的心情。
我的一個同學,曾經在派出所工作過,後來在某局做局長。
有一段時間,同學常常接到親戚的電話,要幫點小忙。
但是同學多半會拒絕。
同學說:「大家都以為我權力大,法律行業的熟人多。因此找幫忙的,不是打官司,就是拘留、鬧事、賭博之類。就沒有一件好事。幫忙把,妨礙了社會公正,也不能歪曲法律;不幫忙吧,親戚說你不近人情,舉手之勞都不願意......」
同學也向親戚解釋,可是他磨破嘴,也沒有人信。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人情社會,規矩算不得什麼。
同學學會了閉嘴,也把親戚圈縮小,對於一些遠房親戚,平時也懶得打招呼。過年的時候,更不會去走動了。
站在不同的層次看社會,看到的內容不一樣,就像看風景,山腳和山頂的區別,大得很。
05
有一種社交潛規則:你不來,我不往。
想要和親戚保持距離,減少感情上的麻煩,就要主動疏離的態度和做法。
你的淡漠,對方是會知道的,然後也會對你冷漠。還好,這就是你本想要的結果。
想一想,你要聽命於自己,還是要受命於他人。
所以,我們不要因為過年不串門,親戚淡漠而自責,而是努力做自己,維護好小家庭。
不串門,遠離親戚,不代表不社交,只是習慣了在合適的圈子裡而已。
新年了,聚散隨緣,心寬體安。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