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並不是一家人」 血脈相連:也有4個現實問題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並不是一家人」 血脈相連:也有4個現實問題我們總以為,父母和子女,是骨肉相連的。孟子也說過:「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並不是一家人」 血脈相連:也有4個現實問題



我們總以為,父母和子女,是骨肉相連的。

孟子也說過:「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當我們到了中年,再去看家庭關係,就會發現,家人都在一起,不一定會很快樂,甚至把自己的人生,折騰得夠嗆。

團圓飯固然很好,但是天天團圓,其中的味道就變了。事實說明,也是沒有辦法天天團圓的。

終究會明白,父母和子女,並不是「一家人」,大家和小家的區別很大。



01

幾代同堂,多半是一場災難。

唐朝時,高宗去泰山,路過鄆州。

他看到一戶人家,九代同堂,就上前詢問:「有什麼讓家庭和睦的好方法?」

家裡最大的長輩張公藝上前,沒有說話,只是連續寫了一百個「忍」字。

高宗看了,感慨頗多,然後下令賞賜。

後人根據這個典故,還修建了「百忍堂」。

《張氏族譜》記載:「合家九百人,每日鳴鼓會食;養犬百隻,亦效家風,缺一不食。」

也許你會羨慕張公藝家,也許你會擔心有一天「忍」不下去。更尋常的是,你早就忍不住了。

有一位作家說:「即使是孩子,也有一個人格,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前程,還有自己的愛情和生活觀點。一群人,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不同,卻要擠進一個家裡,雞毛蒜皮的事情,到底有多少?



血脈相連,不等於是三觀一致。具體說,有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日常開銷問題。

兄弟姐妹都成家了,都在父母的家裡吃飯。那就意味著每一頓飯,都是一大桌,開銷是很大的。

開銷如何分配,應該有方案。可是有人的收入高,有人的收入低;有人連續一個星期不會在家吃飯,有人天天吃,還要加宵夜。內心的平衡,開銷的供給,就會打破。

其二,孩子的教育問題。

家裡 的孩子,到底是爺爺奶奶教育,還是父母教育,還是叔叔伯伯教育?大家似乎都有發言權,但是無法統一觀點。

孩子鬧騰,有人護短,有人指責,吵架是不能避免的。

其三,贍養老人的問題。

父母很老了,走不動了,一大家人的飯,就擱淺了。

照顧老人要花錢和時間,若是大家都圍著老人轉動,不太可能,有人要上班。若是大家都上班,老人就沒有人管。

其四,婆媳關係的問題。

俗話說:「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妻子和母親同時落水,到底救誰?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若是家裡每天都出現,那就無語了。

男人聽了枕邊風,父母會不開心,認為「娶了媳婦忘了娘」;男人什麼都聽父母的,妻子很惱火,認為這不是真愛。

事實上,幾代同堂,這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幾代人一起過日子。



02

父母和子女關係再好,也需要分寸感。

在我居住的小鎮上,菜市場門口有兩個補鞋人,一老一少。

剛開始,大家覺得,他們是父子,隨便照顧誰的生意,一樣。

但是後來,有人發現兒子和父親是單獨核算的。如果照顧了父親的生意,兒子臉色不太好;若照顧兒子的生意,擔心父親老人,過日子的錢太少。

猶豫之中,大家索性繞過父子,去另外一家修鞋攤。

眼看生意少了,父親把攤位挪動到菜市場的另一個出口。從而父子相安無事。父親有生意忙不過,就送給兒子;兒子有生意忙不過,就送給父親。

一個攤位,一分為二,各自做大做強。

農村有句土話:「樹大分叉,家大分家。」



聰明的父母,在子女成家之後,就會要求分家。兒女、父母各自有小家庭,都單獨管理。若是有需要,互相幫忙,過年過節聚一聚。

動物界里,狐狸等兒女長大了,就趕出老窩;老鷹會打翻懸崖上巢穴,逼著小鷹飛向天空,尋找自己的生活。

思想家歌德說過:「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友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家庭經營方式。



主動分家,是中年人應有的認知。不要認為,在父母家,就佔便宜了,就白吃白喝,除非你要啃老。

就算你有機會啃老,還得問一問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否答應。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慢慢會變成「父母家、兒女家」的關係。

父母家,是大家團聚的地方,是以父母為首的大家庭。遇到兄弟姐妹矛盾、大家庭財產管理分配、父母養老的問題,都在大家裡處理。

平時,大家都過得還好,父母家,也是一個獨立的小家庭。

兒女家,是小家,是一對中年夫妻努力改變命運,教育子女的場所。父母來了,就是招待貴客一樣。

另外,帶娃是父母幫助子女,孝順是子女回報父母。

好的關係,是符合「遠香近臭」的規則的。就是父母和子女在一個地方居住,也要一碗湯的距離。



03

人到中年,沒有容易的日子。若是回家,還要吵鬧幾句,看臉色,就更不容易了。

與其和父母捆綁在一起,不如各自去尋找出路。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若是耗盡自己,去維繫大家庭外表的和氣,不如做好自己,不讓大家庭擔心,不給大家庭添加負擔。

從我們的臍帶被剪斷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奔赴自己的前程,一步一步離開原生家庭。

帶著父母給予我們的真情,走向遠方,是莫大的欣慰,不是冷漠。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buzzhand.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