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2種新型啃老正蔓延!「父母樂得掏錢買單」還認為孩子上進 「永無止盡輪迴」最後苦的是自己

2種新型啃老正蔓延!「父母樂得掏錢買單」還認為孩子上進 「永無止盡輪迴」最後苦的是自己當父母逐漸老去,身為子女的我們,要自己學會飛翔,而不是仰仗父母的 ...




2種新型啃老正蔓延!「父母樂得掏錢買單」還認為孩子上進 「永無止盡輪迴」最後苦的是自己

當父母逐漸老去,身為子女的我們,要自己學會飛翔,而不是仰仗父母的翅膀,可總有一些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卻不曾想過回報,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啃老」,也可以說是「不孝」。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尤其是下面這2種,請一定要引起重視!

示意圖來源:劇照



「以學習為由,逃避工作」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一個詞,叫:「慢就業」。

指的是,大學畢業後,不著急找工作,而是暫時性的選擇考研、考公、考教師等。

誠然,大學生就業壓力嚴峻,想要通過考研、考公等途徑,謀得一個更好的出路,本無可厚非。

但慢就業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

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急迫的經濟壓力,所以才能安心學習,準備各種考試。

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父母的資助。

示意圖來源:劇照



就像我姑家的一個表妹,不工作,考研考了3次,還沒考上。

第一年沒考上的時候,我姑安慰她:「沒關係,大不了再來一年。」

在此期間,我姑承擔了她全部的經濟開銷:

表妹嫌家裡太吵,沒辦法安靜看書,我姑就給她租了一套房子;

因為英語、數學底子太差,我姑花了2萬多塊錢,給她報了一個輔導班;

再加上買考研資料、專業課書籍,報名費、住外面等,裡裡外外花了好幾萬。

可第二年,還是沒考上,連國家線都沒過。

我姑勸她出去工作,她工作了3個月,不幹了,理由是:「不想受老闆的氣,還是想考研。」

沒辦法,我姑只能依她,這幾年省吃儉用供她學習。

遺憾的是,第三年,表妹還是沒考上。

我們都勸她,別考了,趕緊找工作吧,但表妹就是不願意踏入社會開始工作。

聽過一句話:

「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並不是因為喜歡它,而是想著逃避另一件事。」

以我表妹為例,她是真心想要考研嗎?並不一定。

不然,她也不會在緊張的備考期間,打遊戲、看電影、刷抖音……

考研,更多的是她逃避找工作的一個藉口罷了。



身為成年人,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選擇逃避,選擇不就業,但不要讓父母為你的行為買單。

更何況,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複雜。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與其選擇逃避,躲在父母身後,不如勇敢面對,試著自己長大。



「以創業為由,借父母錢」

看過一個節目《金牌調解》,其中有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徐女士的兒子小江,痴迷於創業,想通過創業實現財務自由。

他第一次創業的時候,父母也很支持,還把自己所有打工攢的錢全部給了他。

但由於經驗不足,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不僅沒賺到錢,還欠了很多外債。

徐女士不忍心兒子被各種追債,便幫他還清了大部分債務。

本以為兒子會踏踏實實找份靠譜的工作,可沒想到,小江還是堅持自己的創業夢。

在小江的說服下,徐女士把唯一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貸了300多萬,全部用來支持兒子創業。

圖片來源:節目《金牌調解》



有人說,創業和賭博往往是一步之遙。

這句話用在小江身上,並不為過。

因為不甘心失敗,還想再賭一把,所以小江一直奔波在創業的路上。

可是,他的創業夢想,並沒有讓他過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賠光了家底,耗盡了父母對他的信任。

還是那句話:

「你可以追求自由、追求想要的生活,但不應該犧牲父母的自由,甚至犧牲掉父母生活的安穩。

想創業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掙錢,去把事業做大做強,而不是仰仗父母的資金支持,讓父母為自己收拾爛攤子。」

圖片來源:節目《金牌調解》



父母老了,他們的養老錢是他們晚年生活的底氣,並不是子女對生活試錯的成本。

而且,有些子女創業,嘴上說是向父母借錢,實質上就是向父母要錢。

父母是因為愛我們,信任我們,才把錢毫無保留地交給我們。

我們如果做不到給父母更多,至少不要一味啃老,讓父母的晚年老無所依。



有人把上述兩類人歸結為「新型啃老」,概括來說就是:

以體面的由頭(或學習或創業),行啃老之實。

面對這樣的要求,父母大多無法拒絕,還有可能覺得子女有想法,追求上進。

於是,用盡全力托舉著他們去追求夢想,去過他們想要的人生。

可還是想說:

子女可以永遠是父母家裡的孩子,但不能在社會上做永遠的孩子。

父母終究會退出子女的世界,餘下的路還是得靠自己獨自走完。



為了子女更長遠的未來,父母可以牢記這3點:

1.有分寸。

作家周國平曾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

它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

父母,需要明確自己的邊界意識。

有些事可以管,錢也可以支持,但不能超過一定的界限。

超過一定界限後,不管發生任何事兒,不再出手幫忙。



2.有原則。

父母應該給子女的,是無條件但有原則的愛,而不是無原則又有條件的愛。

對於不努力不上進的子女,給再多的錢都是無濟於事。

這樣的子女,不管你付出多少,他們也不會懂得感恩,還不如,趁早為自己留條後路。

3.有底線。

當父母把全部存款用來支持子女時,有沒有想過,生病住院了怎麼辦?晚年生活如何保障?

雖然,父母愛子女超過愛自己的生命,但還是希望,父母能多留一分愛自己。

愛是有底線的,並不是一味地嬌慣與縱容。

父母多愛自己一點,把自己照顧好,也才能讓子女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收藏過一段話:「父母的世界很小,只裝滿了我們;我們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他們。他們經常忘了,我們已經長大,就像我們經常忘了,他們已經漸漸白髮。」愛子女是父母的天性,而愛父母是一種人性。父母養我們長大,我們陪父母變老,善待父母的晚年,也是在善待未來的自己。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buzzhand.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