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時發現「一群螞蟻」!將軍連忙讓屬下傳令:「趕緊撤退,違令者斬」成功挽救全軍將士
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對將領做出過這樣的論斷:「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可見,在古代作為統兵將領,也一定要結合天時地利,以求達到「天人合一」的用兵境界。
其實說來玄乎,但在歷史上也是有不少人能夠做到的。有能力、有常識的將軍,甚至憑著一窩螞蟻,就能挽救一軍將士。
清順治初年,吳三桂向多爾袞開關獻降。吳三桂得到了滿清的支援之後,李自成的農民義軍果然不是其對手了,一路向西敗退,而滿清也就此正式入關,定都京城。
順治二年,阿濟格、多鐸被任命為將,前往陝西攻打李自成。
一番征戰之後,李自成再次逃跑了,而多鐸和阿濟格則是在此處募兵,不僅歸攏了不敵投降的李自成部隊,還鼓勵當地「良民」參軍。
在這前往參軍之人中,便有一人名曰趙良棟。
這趙良棟原本是寧夏銀川人,後到了陝西,應徵進了清朝募兵的隊伍。
當時,清朝將投降的漢軍以及徵召來的漢人士兵都編進了一個隊伍,以「營」為計算單位,多的有數千人,少的也有幾百人,每個漢軍營都以綠色旗幟為標誌,因此漢軍營也被稱為綠營。
趙良棟加入了綠營之後,也是在後來滿清平定甘肅的戰爭中屢立軍功,一路升到了高台游擊。
到了後來,明朝宗室桂王朱由榔在雲貴地區拉起了一支抗清的隊伍,很多被打散的農民義軍都紛紛前往投奔,一時之間雲貴的抗清運動達到了高潮,順治自然不會容忍這種事情,便令洪承疇前去經略平亂,趙良棟也跟隨洪承疇一起征討雲貴地區,再立戰功。
這一次征戰,南明小朝廷被徹底打沒了,已經稱為了永曆皇帝的朱由榔逃到了緬甸,卻被畏懼的緬甸國王綁住送了回來,直接被吳三桂下令勒死了。
從此之後,早就被封為了平西王的吳三桂,也有了自己的地盤雲南,他和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把持住了南方的一大片地盤,準備在這裡世世代代當自己的王爺。
趙良棟也就此升任了總兵之職,但很快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按照管理,趙良棟回鄉為父親守孝三年,三年一過,朝廷就趕緊再次啟用他先後為大同天津等地的總兵,原因無他,吳三桂的權勢、野心要快壓不住了。
統兵一方
這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王爺,他們本來就是手握重兵,再加上最南邊幾個省天高皇帝遠,這三藩之地,幾乎就成了法外之地。
此時皇帝已經成了康熙,他自然忍不了這種情況,削藩,必須削藩!
但削藩無疑是觸動到了三藩的底線,交出兵權之後,他們不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了嗎?
但康熙逼迫地也是越來越急,天天派人去催這幾人前往關外養老。
最終逼得吳三桂也是一拍桌子,狗急還跳牆呢,造反,必須要造反!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發動兵變,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聲稱找到了先皇的「朱三太子」,自封「興明討虜大將軍」,正式開始了三藩之亂。
此時的趙良棟,還是天津總兵,按理說雲南那邊打仗,和他這個天津總兵半毛錢關係沒有,自己在後方好好看戲就得了。
而且現在吳三桂一造反,朝廷之中立刻有滿族大臣攻擊漢族大臣,聲稱要嚴查漢人。這種情況下,趙良棟這個漢人的天津總兵,那應該是躲這事躲得越遠越好。
但該來的總要來,這雲南打的仗,卻還就是找到了趙良棟這個天津總兵身上。
吳三桂造反,那他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以前的舊部們,在他起兵之後也是紛紛響應。
吳之茂在四川起兵、孫延齡在廣西起兵,就連台灣的鄭經也跨海進攻漳州,而陝西的王輔臣也是不甘人後,起兵殺了陝西經略莫洛,寧夏提督陳福也被下屬兵變所殺。
此刻康熙急需一員大將,前往當地平亂,經甘肅提督張勇舉薦,康熙想到了趙良棟。
很快,趙良棟便被宣召進京,面見康熙之後,趙良棟說出了自己擒賊先擒王的策略,認為寧夏的亂兵還是有可能收復的。
趙良棟一番話頭頭是道,把康熙說的露出了微笑,按理說這時候就應該確定趙良棟前往平亂了,可康熙卻是遲遲不肯開口,似乎在猶豫什麼。
趙良棟左右一打量,只見這上書房內就自己和張勇兩個漢臣,其他的都是滿臣,心中頓時明白了過來。
此刻外面造反的吳三桂、王輔臣,哪個不是漢人,別看你趙良棟現在說的挺好,萬一跑過去之後也投敵了那可怎麼辦。
一念至此,趙良棟心中有了決斷,向康熙請求,願意把妻兒留在京城,自己前去寧夏,直到這時,康熙方才鬆口,任命趙良棟為寧夏提督。
就這樣,趙良棟果然只帶了百餘精兵便到了寧夏,之後將帶頭兵變的那幾個士兵抓起來斬首示眾,對於其餘人等則是既往不咎,很快就平定了寧夏。
之後,趙良棟又進攻王輔臣,平定了數個縣的兵亂。
三年後,趙良棟上疏康熙,聲稱自己將寧夏士卒練成了一支精兵,願意南下四川,征討叛賊。
康熙見了,便令大將軍圖海率領趙良棟、王進寶等人,負責漢中、四川的戰事,而趙良棟接到的第一個作戰命令,就是拿下徽縣。
「螞蟻搬家我也走」
很快,趙良棟就點齊兵馬上路了,這從寧夏到徽縣,密樹關便是必經之路,但這個關卡,已經被叛軍佔領了,趙良棟想要進兵徽縣,就必須攻克密樹關。
十月份,趙良棟到了密樹關下面,看著修建的非常高聳的關口,以及關牆上站著的一群手持刀劍、嚴陣以待的叛軍,趙良棟頓時也感到了非常頭疼,於是先下令進攻一波,以作試探。
但趙良棟的進攻士兵剛剛靠近,便被關口上飛射而出、密密麻麻的羽箭給逼退了,看著退回來的士兵各個身上挂彩,趙良棟也搖了搖頭,下令部隊安營紮寨、生火做飯。
著看忙碌的士兵,趙良棟也喝了口水,過了一會突感一陣尿意,扭頭到了一棵樹后便解開了腰帶。
正在「放水」的時候,趙良棟愜意地一低頭,突然看到了腳下不遠處的一條「黑蛇」。
趙良棟嚇了一跳,又走進仔細一看,卻不過是一群螞蟻正在搬家,這群螞蟻前赴後繼、分工明確,成了一條黑線,遠看就如同一條蛇一般。
趙良棟見狀笑著搖了搖頭,就準備回去,但突然他站在原地,又扭過頭仔細地打量了一會這群螞蟻,又看了看自己紮營的地方,是一處半山腰的空地。
頓時,趙良棟猛地一拍大腿,直接向軍營跑去。
到了軍營,趙良棟對幾個副將一揮手:「通知全軍集合,營帳都收拾起來,另找地方安營。」
這幾個副將聽了不由一愣,這是為何?
趙良棟見幾個副將大眼瞪小眼地看著他,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頓時也著急了:「立刻傳令,違令者定斬不赦!」
見自家將軍著急,幾個副將這才趕緊傳令,但下面的士兵們一聽,頓時也都炸開了鍋,這火剛剛點起來,米剛下鍋里,怎麼就要走了?
那受了傷的傷員更是生氣,剛剛打敗仗受了傷,這才躺下沒歇一會,就讓人動地方?
但見趙良棟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也沒人敢去反駁他,都紛紛起身收拾東西。
就這樣,一眾士兵按照趙良棟的吩咐,找了處地勢較高的地方,重新紮營。
士兵們覺得總算能歇口氣了,都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但不過片刻,這些士兵們就又坐不住了,這次不是趙良棟趕他們,是老天爺趕他們。
就是這片刻的時間,便只見原本晴空萬里的天上,突然陰雲密布,一陣陣大風襲來,吹地眾人連打了幾個哆嗦。
又是一會,傾盆大雨便嘩啦啦地下了起來,又只聽轟的一聲,一道黃褐色泥濘的洪流從眾人身邊衝過,再低頭一看,原來安營的那裡,早已經被這道泥石流吞沒了。
眾人見狀頓時感到了一陣后怕,要不是趙良棟吩咐眾人換地方,只怕此刻自己早就成了水鬼啊。
趙良棟見狀,又看了看密樹關,眼睛突然一亮,等到雨停了,趙良棟拉過一個副官叮囑了幾句。
很快,兩個衣衫襤褸、灰頭土臉的士兵就出現在了密樹關前,大呼救命,叛軍在關口上一問,得知趙良棟部居然被那一陣大雨引發的山洪給埋了。
叛軍頓時大喜,開門就要前去「撿屍」,但沒走幾步,便只聽喊殺聲大作,周圍埋伏的趙良棟士兵沖了出來,直接衝進了密樹關,密樹關正式被攻破。
後來有人問他,趙良棟卻只是一笑:「螞蟻奔走失常,這是天要下雨的前兆,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年後,趙良棟拿下了成都,康熙加封他為雲貴總督、兵部尚書,趙良棟卻向康熙請辭,想要回寧夏鎮守,康熙駁回了他的上書,讓他繼續征討,封他的兒子趙弘燦為寧夏總兵,以示恩寵。
廟堂險於沙場
就此趙良棟只能繼續努力,他和將軍吳丹兵分兩路進攻雲南,趙良棟從建昌出發,吳丹從雲南出發。
但不多時,趙良棟便接到了叛軍偷襲建昌的情報,他立刻令總兵朱衣客回兵救援,但誰知朱衣客卻被打敗了。
很快永寧也丟了,吳丹竟然沒有出兵,幾乎就是在猶猶豫豫、拖拖拉拉之中將永寧拱手相讓。
趙良棟得知后,上疏彈劾兩人,康熙將吳丹撤職,朱衣客下獄。
一年後,趙良棟收復了建昌,進軍到了昆明城下。
此時吳三桂早就病死了,昆明被吳三桂的孫子,「吳周」第二個皇帝吳世璠佔據,和城外擁兵四十萬的大將軍貝子彰泰對峙。
趙良棟見了彰泰,催促他早日進攻,不然糧草不夠,必生亂子。
彰泰卻是根本看不起趙良棟這個漢將,對他道:「我手下都是皇上的滿洲軍,豈能平白送死,你剛來不知道情況,還是先休息幾天吧。」
趙良棟一聽,氣的扭頭就走,獨自帶著自己的部隊去進攻南壩,一舉拿下了通往昆明的浮橋,直接打到了昆明城下。
此刻彰泰卻想來摘桃子,假意體恤趙良棟道:「您只怕累了吧,生下的這點活就交給我吧。」
趙良棟卻白了他一眼:「這路是我手下將士拚死命開出來的,現在昆明就要攻破了,豈有讓給別人的道理。」
彰泰一聽,也只能下令和趙良棟一起進攻,拿下昆明后,別的將士都瘋狂地搶掠城中財寶,只有趙良棟部對百姓秋毫無犯。
但趙良棟的愛惜百姓,卻似乎並沒有為他帶來好運,回到京城之後,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人對峙。
原來那朱衣客下獄之後,反咬一口,聲稱趙良棟給自己的人太少,是故意讓自己送死公報私仇。
原來和趙良棟一起在圖海麾下的將軍王進寶,和趙良棟素有間隙,也趁機說趙良棟是建昌丟失的罪魁禍首,康熙便是讓這二人對峙。
趙良棟和王進寶互相指責,吵得沸反盈天,康熙最後也煩了,將趙良棟被貶為了鑾儀使。
就此,趙良棟就開始了他的「維權之路」,這個沙場老將就不信了,自己還鬥不過這群朝堂上的文官。
康熙二十二年,趙良棟上書自陳戰功,卻被康熙駁回,氣的趙良棟直接辭職,三年後才又被康熙加封了將軍之位。
康熙二十七年,趙良棟再次自陳戰功,一年後被康熙加封了騎都尉。
康熙三十四年,趙良棟再次自陳戰功,並聲稱圖海、彰泰、明珠等人把自己的功勞吃了,這次康熙也怒了,斥責趙良棟心胸狹隘,我堂堂皇帝還差了你這點功勞?
於是康熙給了趙良棟一個子爵的爵位,賞兩千兩白金,打發他回了寧夏。
兩年後,趙良棟重病,康熙也是嘆了口氣,賜他人蔘、鹿尾,讓他好好養病,但七十七歲的趙良棟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病逝於寧夏。
康熙也是令大阿哥允禔前去祭拜,賜謚號襄忠。
趙良棟識得天文地理,在危險之時靠著自己對自然的經驗救了大軍一命,絕對配得上「良將」的稱號了。
但可惜,會疆場鬥爭的不一定會朝廷鬥爭,尤其是趙良棟正好還處於清初這麼一個滿漢初步融合的時期,他的出身本來就不算「讓人高興」,還如此較真,那麼在皇帝眼裡,他自然就成了一頭「犟驢」。
但好在康熙還算是個比較開明的皇帝,這頭犟驢的結局,似乎也並不是太過悲劇。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