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半世紀!混血女教師「愛上年輕有為學生」卻被命運拆散 深情守候55年「83歲嫁給初戀」:一生無悔
最真誠的愛莫過於:「分別多年,你早已白髮蒼蒼,我卻依然待你如初戀」。以下這位奶奶,即使曾遭受命運阻攔,依舊一心一意的愛著初戀情人,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轉眼55年過去,深情的她終於得償所願,在83歲時和初戀結為連理!
2010年9月21日,大陸廈門迎來一對登記結婚的夫妻,這兩位新人是83歲的李丹妮和82歲的袁迪寶。
兩位老人互相攙扶而來,面帶甜蜜的笑容,幸福之情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李丹妮和袁迪寶的結合被稱為曠世之戀,感動無數人。
他們年輕時相知,55年未見面,斷聯幾十年,好不容易在耄耋之年再次找到彼此,在白髮蒼蒼中執手相伴。
兜兜轉轉,跨越半個多世紀,跨越重洋,他們終於走到了一起。
相識,照亮彼此的明星
1953年9月,大陸浙江醫學院迎來一批新生,袁迪寶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25歲的袁迪寶寒窗苦讀數年,滿懷熱情地投奔在知識的海洋裡。
他喜歡外文,選修了俄語。就在第一堂俄語課上,他遇見了中法混血老師李丹妮。
畢業於浙江大學外文系的李丹妮那時26歲,精通英、法、俄、中4國語言,常穿連衣裙,是眾多學生的女神老師。袁迪寶第一次見李丹妮就被她漂亮的眼睛、明媚的氣質所吸引。
李丹妮也注意到坐在窗邊的一個男生,眼神清澈明亮,認真聽講,他就是袁迪寶。很快,刻苦的袁迪寶成為了俄語課代表,與丹妮老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
那時丹妮和父母同住,她的父親是音樂家李樹華,爸爸是廣東人、母親是法國人,丹妮從小就生活在當地。
袁迪寶是福建人,與丹妮的父親都是客家人,去家裡補習時,他會與丹妮父親用客家話親切聊天,袁迪寶深受丹妮一家人的喜歡。
他們會互相給予支持,李丹妮的混血身份讓她從小被大家視為異類,這是她心裡的苦楚。袁迪寶便常常安慰她,不要理會那些不懷好意的攪擾。
但李丹妮慢慢發覺袁迪寶明朗的面容上有一絲愁雲。
1955年,成都華西醫學院要和袁迪寶所在的專業進行合併,袁迪寶需要去成都繼續學業,也意味著他要與李丹妮分別。
在去成都的前一天,袁迪寶吐露了那個讓他憂愁的秘密。
原來,在他進入大學前一個月,家中長姐給他包辦了一樁婚姻,在家人眼中「門當戶對」的妻子,他並不熟知,何談愛情。但是既然嫁給自己,就不能對不起她,於是橫亘在舊式婚姻的牽絆和自由感情之中,袁迪寶很煎熬。
李丹妮得知後的第一反應是,「我沒有權利把幸福建築在另外一個女人的不幸上,去搶別人的幸福,這個結果我不能接受。」
當天回到家裡,她跟媽媽說了自己的態度,媽媽也同意這一決定,並且說:「現在沒有你的位置了。」
此後,兩人決定,只把對方當作兄妹般關心,李丹妮還叮囑袁迪寶:你要好好照顧你的妻子。
愛不該是自私的,更是理智和善良的。他們及時地轉身離開,也是對彼此的尊重和成全。
分別後,李丹妮和袁迪寶的生活就如同無法相交的兩條平行線。他們只能偶爾通過書信來獲得對方的消息。
一年後,李丹妮就跟隨家人坐上了去往法國的輪船。
而學業結束回到廈門的袁迪寶,與妻子黃秀雪相敬如賓,所賺的薪資除了零花錢都上交給妻子支配,李丹妮留給了他美好的回憶,而好好生活,不辜負身邊人,才是一個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之後,袁迪寶和妻子先後生下3個兒子。他還把一家5口的照片寄給法國的李丹妮。像跟許久未見的親人報喜訊那般,讓對方放心。
知道袁迪寶養孩子不容易,儘管李丹妮很拮据,但她仍買了奶粉、玩具寄到大陸,多年後她還數著孩子們的歲數,她一直惦念著他們。
初到法國時,丹妮的生活非常難,她的混血身份讓法國親戚瞧不起,還得靠祖母接濟生活。4年後,李丹妮才獲得法國籍。
那時當速記員比較賺錢,為了養活家人,李丹妮一做就是十幾年。
但她心裡一直想著她長大的地方。
1973年,李丹妮在里昂大學任中文助教,之後53歲的她獲得巴黎第七大學漢學博士,並成為里昂第三大學終身副教授。
丹妮一直在推動著中法文化的交流,退休後還擔任了中法協會秘書長。
對於李丹妮在法國的情況,袁迪寶是不知情的。因為社會動蕩,兩人的書信往來斷了。李丹妮收到的最後一封信是在1965年。
在大陸的袁迪寶原以為能平穩幸福地和妻子家人度過一生。但不幸的是1994年,袁迪寶的妻子患了牙齦重症。患病期間,袁迪寶天天陪床守護,把各種食物搗碎了餵到妻子嘴邊,但仍沒能挽救她的生命,袁迪寶無比傷心地寫下「賢妻良母好祖母」的悼詞。
妻子病逝后,袁迪寶拒絕了與兒子同住的請求,一個人獨居了10年後才搬去跟三兒子同住。
那10年,他說自己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老。人到暮年,沒有比失相伴一生的伴侶更傷心的了,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重逢,我是你的耳朵,你是我的眼睛
2010年春節,袁迪寶姐姐的兒子來拜年,看到老人寂寥頹唐的樣子很難過,聊天中無意中提起袁迪寶與李丹妮的那段過往。第一次聽說此事的三兒媳歐陽鷺英不禁為兩位老人這份隱忍的情誼而感動。
歐陽問公公:「你為什麼沒有再和她寫過信啊?」他說:「80多歲了,不知道還在不在,而且之前寄的信都被退回來了。」
歐陽勸他再試試寫封信問候下吧。袁迪寶沒有回答,就上樓去睡覺了。"但那夜,他的房間整晚都亮著燈。
在歐陽查到法國人一般不輕易換地址后,她再次鼓勵公公試著按照舊地址寫信到法國里昂。於是,袁迪寶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用中英文寫了5封信,如果丹妮收不到,鄰居或者親戚收到也有希望轉給她。
收到丹妮回信的時候,袁迪寶激動不已,但得知丹妮一生未婚,甚至要在修道院終老,讓他心痛不已。
三兒子和兒媳見此狀,鼓勵公公把丹妮接到廈門一起生活,「媽已經走了,你還要錯過丹妮老師嗎?」
當丹妮知道要把她接到大陸的消息後,也問過神父如何選擇,神父答:「這都是天意。」
於是,兒媳歐陽去法國將丹妮接到廈門。飛機落地那天,袁迪寶手捧55朵玫瑰花在機場外等待。
時隔55年,李丹妮和袁迪寶終於重逢,兩人相擁而泣。
丹妮說:「你沒變,精神頭都在。」
迪寶回:「你也沒變,甚至更美了。」
2010年9月26日,兩位老人舉辦了婚禮,這對新人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李丹妮終於在83歲時穿上了婚紗,嫁給了自己最愛的人。
他們的婚後生活滿是甜蜜,正因為都已白髮蒼蒼,所以更珍惜這份難得的情意。
袁迪寶因為聽力下降,每句話都需要丹妮貼近他耳朵說才能聽清些。丹妮因為有青光眼看不太清路,走路要和袁迪寶一直手牽手,他們就這樣以「我是你的耳朵,你是我的眼睛」互相依偎扶持著。
因為聽力不好,袁迪寶說話聲音要很大自己才能聽到,那些對丹妮的甜言蜜語經袁迪寶的大嗓門,聽得周圍人都甜化了。
當丹妮問:「你親我的時候,會不會覺得甜蜜?」
迪寶大笑著答:「那比甜蜜還甜蜜,簡直是忘乎所以。」
然後兩人笑作一團,手還緊緊牽著。
日子就這樣甜蜜而飽滿地走過。2017年10月,與丹妮相伴7年,袁迪寶幸福無悔地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一年後,失去心愛人的丹妮也走了,孩子們將李丹妮的骨灰一半與袁迪寶合葬留在當地,另一半日後由法國的親屬接回去,和她父母葬在一起。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