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堆填區飽和在即 創新思維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

香港與其他國際大都會一樣,高密度人口與有限的土地資源,使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廢物處理等可持續發展問題。根據環境保護署去年底公布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






香港與其他國際大都會一樣,高密度人口與有限的土地資源,使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廢物處理等可持續發展問題。根據環境保護署去年底公布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在 2019 年本地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達 404 萬公噸,雖然數字比較 2018 年有所減少,但每日平均依然有多達 11,057 公噸,即大約 60 多架波音 777-300ER 民航機總重量的垃圾, 需要送到堆填區棄置,其中塑料與紙料的比例分別為 21% 與 24%。

 ▲源頭減廢以及回收再生,是未來本地處理廢物問題的主要方向之一,而改善塑膠回收率屬其中一個出路



實現香港可持續發展以「創建更好未來」一直是香港社會各界的心願及目標,而 Samsung 以「Together for Tomorrow. Enabling People 攜手共創明天!賦予能力」作為企業社會責任願景,希望藉著各種活動,鼓勵年青一代發揮潛能為社會帶來變革。



環保署數字顯示,來自住宅與工商業場所的都市固體廢物,再加上大量建築廢物被棄於堆填區,對社會的壓力十分沉重。目前香港其中一個主要處理固體廢物的方法正是堆填,位於屯門新界西、打鼓嶺新界東北與將軍澳新界東南的堆填區,每年處理接近 400 至 500 萬公噸的廢物棄置,但根據環保署估算現有堆填設施只能應付直至 2030 年代的需求,日後亦難以再找到其他地方擴建這類厭惡性市政設施

▲大量都市固體廢物及建築廢物被棄於堆填區,當堆填區飽和後便難以找到地方擴建這類厭惡性市政設施



另一方面,同期香港境內,針對「都市固體廢物」回收活動,其可循環再造物品的總量為 164 萬公噸,不過整體回收率僅為 29%,數字比 2018 年的 30% 更低。因此推動源頭減廢以及回收再生,是未來本地處理廢物問題的主要方向。



需提升回收意識

源頭減廢與回收再生無疑是本地社會需要探討的出路,更要解決回收意識不足的問題,需要多方參與。社會要達至可持續發展,要在策略上找到可行的新出路。例如要同時在「環境」、「社會」與「經濟」三大元素上找出平衡點。一方面照顧社會與民生需要,讓市民在生活中實現環保理念,同時兼顧經濟誘因。

此外,在回收流程中加入科技元素,他認為未來的資源回收流程設計,實現與用戶的互動相關的體驗,甚至加入手機應用以提供教育資訊,讓用戶吸收新知識之餘,也能投入相關回收活動,以樂在其中的「滿足感」培養恆常回收習慣。

機構肩負社會責任推動綠色概念



有不少企業近年都主動肩負社會責任,以各種活動教育各界實碊環保生活。Samsung 香港今年將繼續舉行全港學界科技比賽「Solve for Tomorrow」,並以「共『童』創建更好未來」為主題,讓參賽者分別為可持續發展、快樂學習、樂齡科技及公眾健康四大議題,提出創新意念,競逐​​總值超過港幣 27 萬元的獎金及獎品。比賽亦設有多個工作坊讓參與同學一邊比賽,一邊與快樂習。



該活動在比賽以外,更讓參與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繼續學習,強化他們在 STREA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探究Research、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 和 數學Mathematics)加強解難能力,以及培養4C技能(解難創意 Creativity、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協作 Collaboration和溝通 Communication)來應對瞬息萬變未來必備的知識及技能。



該比賽設有諮詢工作坊,讓同學正式遞交作品前,聽取專業人士對半製成品或設計概念的意見,令成品發揮原有創意之餘更可顧及實際用途。

歡迎全港中小學生組隊參加「Solve for Tomorrow」活動,預計會於 12 月公佈入圍名單,然後導師團會在「演說日」前再提供進一步指導,「演說日」後評審會評分和安排名次,預計 2022 年 2 月正式公佈和頒發獎項。詳情可以瀏覽官方網站(按此)了解。



^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