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差別大!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僅一字之差 地位卻有天壤之別
在中國古代,為了彰顯身份,往往從身上的服飾或者頭上的帽子來體現。就拿清朝為例,文官官服胸前繡的是飛禽,武官官服胸前繡的是走獸。為官等級不同,所繡的飛禽走獸也不盡相同。飛禽以仙鶴為尊,走獸以麒麟為首,相對的官位也就從一品開始,然後向下每一品級都有相對應的飛禽走獸。
在清朝,其實不光是朝廷官員,就連普通的士兵,在制服上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官員已經通過飛禽走獸劃分,所以士兵就不能再這些,而是通過綉字來區分的。就大體來說,清朝士兵服飾胸前繡的分為兩種字,「兵」字和「勇」字。而別看僅僅只有這一字之差,然而他們所代表的含義卻有天壤之別。
在清朝入關之後,全國士兵大致分為兩個品種:八旗兵和漢兵。八旗兵就是當年滿清發家時候的兵種,後來滿清入主中原,全國各地都需要有士兵駐紮,原有的八旗兵丁不夠用,於是清政府又從漢人中抽調兵丁,組成軍隊,通常稱之為綠營兵。這兩種兵都是正規軍,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他們的背後都印著「兵」字。
滿清統治中原 ,八旗兵自認為高人一等,整天養尊處優,疏於訓練,所以入關之後,八旗兵的戰鬥力就一直下降,甚至到了自己都無法穿上盔甲的地步,更別提上陣殺敵了。後來各地反叛不斷,特別是白蓮教和太平天國運動,反叛規模很大,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兵力去平叛。
而當時綠營兵不夠用,八旗兵又是一灘爛泥,清政府只好從地方上組建鄉勇團練去參加戰鬥。
鄉勇屬於臨時武裝,平常和普通人一樣在家種地,到了需要的時候才被派去戰場應急。像曾國藩的「湘軍」就是著名的鄉勇團體,只不過為了平定太平天國,曾國藩把他們整合的更像正規軍,並且存在時間較長,等到天平天國被消滅,這些「湘軍」也自然就被朝廷解散,變成平民了。這些鄉勇的衣服上都印著「勇」字。
帶勇的軍隊和帶兵的軍隊相比就好比親兒子和養兒子一樣,勇字的軍隊是由臨時士兵組成的武裝力量,就好比民兵一樣。不過帶有勇的軍隊並非一直沒有地位,天平天國期間曾國藩為了剿滅叛軍組建了湘軍,這些湘軍就是勇字兵。從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為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勇字兵只是效忠於長官而非皇帝。
這麼一看,印著「兵」字的就相當於國家養的公務員,印著「勇」字的就好像沒編製的臨時工,二者的待遇差距也是非常之大的。「兵」的待遇遠遠比「勇」好,諷刺的是,沖在戰場一線奮勇殺敵的大部分都是寫著「勇」字的士兵。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