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兇多吉少」 為何士兵都搶著上?士兵:後退更慘
古代是冷兵器時代,那個時代的戰爭十分殘酷,基本全靠肉搏。按理說,如果讓我們拿著刺刀去硬拼,一定是離敵人越遠越安全。但是為什麼很多士兵明知道前排凶多吉少,還搶著往前衝?原因其實很簡單。
1、有能力的,才有機會上
戰場上前排的士兵,就好比足球場上的前鋒,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古代的軍隊除了正式編輯的士兵,每到戰事緊急時,還會從民間抓取壯丁充軍,所以戰場上士兵的能力大多參差不齊。但一旦上了戰場,前期進攻是否順利,幾乎決定整個軍隊在戰場上的士氣。所以,戰前會從軍隊中挑選年輕又驍勇善戰的精銳部隊,安排在隊伍前排。
作為血氣方剛的男兒,這是為國效力的機會,更是一種榮耀。所以他們甘願站在第一排守衛整個軍隊的進攻。
2、賞賜豐厚,有錢拿,有官做
即便如此,但畢竟是送命的事情,並不是每個士兵都能甘願站在第一排,也不是年輕力壯就表示他會全力以赴以一當十,奮勇殺敵。尤其面對不利的戰況,也會有退縮的情況。那怎麼辦呢?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記載:
「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
由此可見,在作戰過程中,最先登上城樓、斬獲敵軍人頭、奪下敵方軍旗的,都有重賞。尤其是斬獲敵軍將領和最先登上城樓,在許多朝代,所得的賞賜都是極為豐厚的。
秦朝,是以斬首計功行賞最著名的朝代。商鞅變法後,秦朝軍隊在作戰中便開始以斬首計功,而且賞賜之大,效果之強,在歷朝歷代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秦漢將斬首的軍功分為二十級,分別是:
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什麼意思呢?就是斬獲一個人頭就可以封「公士」,封公士意味著你可以獲得一頃良田、九畝宅基地,還會賜一個僕人,自己能出任軍隊的吏員。從此就擺脫窮苦平民身份,一躍成為貴族了。這種賞賜,對任何時代的人來說,都是極為豐厚的!更何況這還僅僅是第一級賞賜。
不過,你也不要以為這個賞賜好拿,這裡的人頭並不是指隨便殺一個士兵的人頭,而必須是對方陣營的爵首。也就是說,至少得是個低級的軍官,而軍隊中,哪怕是低級軍官的首級也是不多的。沖在越前面,獲得爵首的機會越大,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就越多。
相比較「斬首」的軍功,「先登」就更難獲得,要知道,領兵作戰中,攻城的難度係數極高。要通過護城河、弓箭手、滾石、火、油...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隨時喪命。就算登上城樓,也不一定有命回去領賞。所以「先登」的軍功就更為豐厚,可能一次「先登」的功勞就足以讓你封官封爵,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而且從此就再也不用衝鋒陷陣來賣命了。
比如漢代的開國將領兼宰相周勃,最開始也不過是軍隊中一個打掃衛生端茶送水的侍從,在攻打下邑的時候,他因為攻城先登,被劉邦賜予爵位成為「五大夫」。
「下下邑,先登。賜爵五大夫」。——《史記》
三國時期,有位著名的武將丁奉,同樣是因為「先登」而立下戰功,封為左將軍。
「秦為先登,屯於黎漿,力戰有功,拜左將軍。」——《三國志》
到了明代,則是直接用錢財來激勵士兵,先登者能獲得五千兩白銀。啥概念呢?五千兩白銀,在明朝能買944噸大米。在錢糧欠缺的古代,這是一筆不敢想象的巨款!
「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賞銀五千兩!」
想要獲得「先登」的獎勵,同樣是越靠前,機會越大。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搏一搏,單車變勞斯萊斯。這種誘惑之下,自然激起有能力的士兵愈發奮勇殺敵,力爭前線。
3、生存幾率更大
在精神和錢財的刺激也失效的時候,總有人既不要榮譽,也不在乎錢財,他們只想活著。此時唯有殘酷的軍法。不想上?好說,立即處斬!
但是,如果服從來到第一排,臨場想退縮怎麼辦?很簡單,會被後面的士兵殺掉。
古代很早就已經實行軍隊的編伍制度,就是幾個人一組,而獎罰措施大多是連坐。比如作戰時,一個小隊裡,只要一個人臨陣退縮,會連累其他人全被砍頭,所以如果誰想往後退,隊伍裡其他人,馬上就會用手上的兵器殺掉你。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古代作戰,並不是像電視上一樣胡亂往前沖,作戰都是講究陣法的,以陣型進攻,不會輕易衝散。比如上圖。
作為前排士兵,防盾設備非常精良,安全係數反而相對較高。而且作戰過程中,也會根據作戰情況,改變隊形,交替上陣,避免前排士兵體力一直損耗。這種情況下,也就不會有太多怨言,而且只有不斷往前進,活下來的機會才會才更大,一旦後撤隊伍潰散,才是真的最容易死。
最重要的是,從參軍的那一刻起,本就意味著接下來會凶多吉少。大不了命喪黃泉,儘力一搏,還有機會立下戰功,飛黃騰達。而且,就算最後戰死沙場,家人還能得到一筆不菲的體恤金。
總而言之,上陣殺敵,一旦位列前線,只有拚命往前,才是唯一活下來的機會。而且還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榮譽、官爵和錢財!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