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厚道?厚道就是不玩心眼,不耍手段。



心懷善良,做人真實,做事踏實。



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待人厚道誠懇,才是最大的精明。



1



厚道,內心善良



80年代的時候,季老有個學生寫一篇論文,需要查閱一些古代的刻本。



但是因為刻本珍貴,圖書館的人根本不願理一個學生的借閱請求。



季羨林當時身為北大校長,公務繁忙,

但是他依然抽出一天的時間陪學生去了這個圖書館。



果不其然,借閱很順利。



學生錄卷子,季羨林做自己的工作。



直到學生錄完,季羨林也沒有催促一句。





他有個學生花了十年的時間考釋了永樂鐘上的梵文。



這位學生在北京大鐘寺做學術報告的時候,

季老以90歲高齡,冒著寒風,為他站腳助威。



他知道,這是學生的心血,需要自己站台,讓更多的人知道。



他當時身體已經很差,在寒風裡凍了倆小時,堅持到學術報告結束。



一個月之後,季老被送去了301醫院。





善良的人,總是為別人想,想讓別人過得舒服一點,舒心一點。



他們心裡裝著別人,別人也自然把他裝在心裡。



佛經裡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一個心善行善的人,別人都願意幫他一把,成就更大的事業。



哪怕福氣雖未到,但是禍已遠離。



更何況善良是內心的高貴和堅守,這樣的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



2



厚道,做人真實



季羨林一生做到了對自己真實,對別人真實。



晚年的時候,有出版社要出版他的日記。



裡面有很多青春期的躁動,什麼看美女、

罵教授、做春夢,都不太符合“大師”的形象。



出版社找人問他,是不是可以刪掉。



季羨林卻說:

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



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



我不想到孔廟裡去陪著吃冷豬肉。

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他不願意美化自己,也不願包裝自己,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展現出什麼樣子,

沒有虛偽,沒有矯飾,

比起今天賣人設的明星,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季羨林是研究東方學的專家,擅長的是吐火羅文等外文的研究。



但是世人卻把一頂國學大師的帽子扣給他。



什麼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各種榮譽都要加在他身上。





他三辭桂冠,說國學比自己好的人很多,自己算不算國學大師。



至於泰斗,國寶,更加談不上,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大老師而已。





做人真實,是自己的東西一概不賴,不屬於自己的榮譽一概不接。



誠實而本分。



他沒有虛假的光環,沒有浮誇的讚美,反而更加容易讓人親近,讓人信賴。



3



厚道,做事踏實



曾經有學生寫不出論文,就問季老:做學問有捷徑嗎?我論文憋不出來了。



季羨林回答:寫論文怎麼能說是憋呢?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做學問這件事,是一點點積累起來,沒有捷徑,不能取巧。



他是這麼鼓勵學生的,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胡適曾經和陳垣爭論“佛”和“浮屠”的先後問題。



胡適說是浮屠在前,後來出現的佛。



陳垣則剛好相反。



倆人爭論不休,但是誰也說不過誰。



季羨林為了搞清這個問題,翻遍外文書籍,

從梵文到吐火羅文,甚至查閱了回紇文、康居文。



他廢寢忘食,把自己憋在家裡,寫了一篇論文,

詳細論述了“佛”先於“浮屠”的整個歷史。



胡適和陳垣都被折服,陳寅恪也對他讚賞有加。



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他圖書館跑了兩年,

翻閱幾千本書,寫下了70多萬字“言必有據”的《糖史》。



他治學嚴謹而勤奮,給胡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至於很多年後,胡適在台灣講課,

還跟學生說:做學問,應該像北京大學的季羨林那樣。





厚道的人踏實,他們做事穩重靠譜,

一步一個腳印,不會好高騖遠,也不會投機取巧。



他們不會冒失,但凡做事,總能做好、做對,

人們把事情交給他,可以放心。



厚道的人做生意,人們知道他不會偷工減料,對他更加信賴。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真正的高人,

成績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因為踏實,

所以身上的光輝和頭銜,也更能耐得住歲月的檢驗。





《易經》曰: 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願意與之交往,

因為這樣的人讓人感覺踏實、放心,打心底裡尊重、信賴。



厚德是福,也是做人最大的底氣。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心懷善念,做人真實,做事踏實,這就是一個人的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