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皇後區森林小丘,有一家不大起眼的小店。
別看它店面小,走進去,裡面常客人滿滿。
跟小廚師點上一碗拉麵,伴著昏黃的燈光,簡單又溫馨。
如果你跟小廚師多聊幾句,他會驕傲地送上一張名片。
仔細一看,喲,原來是他!
前不久,Josh Reisner剛剛開了自己美食Ins帳號就吸引了60000粉絲,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小網紅。
你以為他只是喜歡美食然後隨手po上網嗎?
不,很多食物都是他親自烹飪的。
這家拉麵店是他課餘學習廚藝的地方,一到週末,便能看到Josh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
不僅客人對他稱讚有加,拉麵店日裔主廚,也很是欣賞Josh的天賦,他相信“Josh會成為偉大的拉麵師傅,並且一直做下去。”
其實早在3歲時,Josh便顯露在食物方面的過人天賦。
外公外婆是移民美國的華人,92歲還能給全家做海南雞飯;
而Josh的爸媽是大學同學,從大學到工作,兩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到處尋找美食餐廳。
吃貨的血液被完美繼承,又有父母的自由“散養”:
他們並沒把Josh當嬰兒看,這個不能吃那個怕吃壞肚子,像是生蠔,壽司,生魚片......
大人吃什麼,Josh跟著嘗。
久而久之,Josh 竟能清晰記得吃過的每一種食物。
媽媽看出他的天分,順手在家附近,給他報了兒童烹飪班。
沒想到一個興趣班,讓Josh與廚房再分不開。
7歲,Josh能完成墨西哥玉米卷,並且擁有第一把主廚刀;
緊接著家裡感恩節的火雞,他能獨自一人花費6-7個小時做出;
慢慢地全家廚房烹飪,食物採辦,全被他包辦了,沒事的時候,還教妹妹烤麵包,包餃子。
而真正讓他立志當廚師的,是在10歲的時候。
那年在培訓老師的推薦下,Josh報名參加了美國一檔節目《小小廚神》。
節目由16名小廚師競賽,孩子們年齡雖小,評委的標準卻沒有因此降低。
你能想像一個10歲孩子面對專業評審,沒有絲毫膽怯的狀態嗎?
對於Josh來說,這似乎只是一場比較大型的遊戲而已。
當其他孩子手舞足蹈地說起自己未來餐廳計劃、名稱、經營、設計、聲名時,Josh懵懵懂懂拿出自己手捧獎盃和獎金的畫,沒有規劃,不為出名。
Josh甚至不是節目中表現最亮眼的孩子,鏡頭給的分量也不多,但每一次看到他,他都是一臉嚴肅地對待食物,完全沒有孩子的稚氣,就像擺弄面前的珍寶一樣,一絲不苟,小心翼翼。
麵粉要仔細勻;奶油要認真刮;
橙汁要用力擠;鴨肉要小心翻面;
平底鍋太熱台太重單手顛不起,索性裹上毛巾,雙手扶著......
靠著這份認真,Josh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八強。
晉級賽時,他在只有5種食材的情況下,烹飪出一道咖哩味香橙烤鴨。
香橙的酸甜中和了鴨肉的油膩,連擺盤也清新雅緻,可謂獨具匠心,但有一個致命弱點......
因為Josh掌控不當火候,把本來三分熟的鴨肉煎老了。
不是輸不起,是不甘心心愛的遊戲被迫中止。
在評審宣布淘汰結果的瞬間,Josh捂面垂頭的樣子實讓人心疼。
這也給他留下心理陰影,Josh說,“再也不煮鴨子,再也不用橙子燒菜了。”
不知你有沒有相似經驗:對待越是重視的人事物,越是嚴格與敏感。
嘴上說著要放棄,心裡依舊捨不得。
那些任憑怎樣都拋不下的,才叫夢想。
經歷過失敗,反而更確定了自己未來的路。
從那以後,Josh認清了烹飪的決心,“廚師是我想一輩子的職業。”
一有空,便馬上溜進廚房,以及各種烹飪學校、美食實驗室;
繼續跟比賽中結識的好朋友切磋廚藝;
甚至到處跟知名大廚學習探討。
在廚房裡,少年的笑容最是天真燦爛。
也不拘束各種各樣的餐廳,從米其林,到路邊小攤,都有他的身影。
在一次日本之旅中,Josh品嚐到簡單又溫暖的拉麵,短短的旅途三週內,他連續吃了30多款,如同上癮一般。
“要做拉麵,要像日本拉麵大師們一樣,把這種再普通不過的食物,做出最不普通的美味。”
回美國後,Josh報名了日裔主廚Keizo的拉麵館幫廚,在增進廚藝的同時,又學習餐廳的管理和經營,以及怎樣觀察客人的舉動和反應。
更難得的是,他並不滿足眼前的拉麵做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又琢磨起一套創新方式。
骨湯要用高壓鍋熬上幾小時;雞肉必須選用最合適最上等的部分;下麵條的方式也要力求清爽......
肯定會有人不同意這樣的創新,但又有什麼關係,我們還年輕,有的是機會試錯,更有權利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學習之餘,Josh拿起相機給自己的美食拍照並上傳到ins,沒想到火爆全網。
因為這個,更多的名廚想認識他,邀請他到自己餐廳工作。
然而14歲的少年,非但沒有想像中的浮躁,反而多了一絲穩重成熟。
在他看來,做著熱愛的事情最重要,那份沉迷其中的快樂,遠比聲名鵲起多得多。
不想著立馬出名,不想著一步登天,一心只把當下的事情做好。
還有什麼比懷著夢想更幸福的事呢?
人生本就充滿未知,誰也無法預知未來,但當下確認喜歡,便勇敢去做,去積累,去享受。
至於以後,相信今天的每一步腳踏實地,會引導我去向最好的地方。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